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夔州歌·东屯稻畦一百顷
释义

《夔州歌·东屯稻畦一百顷》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夔州风景幽美的自然景观。

作品名称:夔州歌·东屯稻畦一百顷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杜甫

作品信息

【名称】《夔州歌·东屯稻畦一百顷》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夔州歌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道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作品鉴赏

组诗《夔州歌十绝句》作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夏,时杜甫寓居西阁,诗写夔州形胜、江峡之险、历史人物及当地风土人情。这是第六首,写夔州风景幽美。

“东屯稻畦一百顷”:东屯在白帝城东北角,因公孙述曾在此屯田,故称东屯。“东屯稻畦一百顷,”一百顷就是一万亩,但东屯远远没有这么宽的稻田面积,这是一个疑问。谭文兴教授多方研究的结论是:东屯的范围不仅在白帝城东北角,应当是从黄连树(地名)下面的大桥村起,一直到白帝庙东面的沿东瀼水西岸比较平坦的土地。这一大片土地正有一百顷左右宽。所以说“东屯稻畦一百顷。”

“北有涧水通青苗”:北,指东屯北面。涧水,就是两山之间的流水,就是上坝(地名)上面那一段东瀼水。东屯的稻田可以从东瀼水上游直接引水自流灌溉稻田。所以说,“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由于东瀼水源远流长,流量大,就是晴天流量也不小,鸥鸟到处可以游玩洗濯,所以说:“晴浴狎鸥分处处。”

“雨随神女下朝朝”:用“神女”这个典故,一是点明东屯距巫山近,二是说当地经常下雨。因为雨水充沛,灌溉东屯稻田的涧水充足。因为雨水充沛,东屯稻田还可以经常得到大量的天花水和两边山上的地面流水灌概。

这首诗写夔州风景幽美,结构上浑然一体。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