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僮是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僮族中国少数民族,今改作壮族。这—名称最早见于南宋史书。《宋史》中还有称蛮而不称僮。

基本信息

拼音:tóng zhuàng

简体部首:亻 部首笔画:2 总笔画:14

繁体部首:人 部首笔画:2 总笔画:14

五笔86:WUJF

五笔98:WUJF

仓颉:OYTG

四角号码:20215

UniCode:U+50EE

规范汉字编号:5758所属诗韵韵部:上平声 一东(王力《诗词格律》附录一 诗韵举要)

文字释义

基本字义

僮 tóng

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书僮。僮仆。

古同“童”。

僮 zhuàng

〔僮族〕中国少数民族,今改作“壮族”。

详细解释

僮 tóng 〈名〉

形声。从人,童声。本义:未成年的人

同本义 [young]

僮,未冠也。——《说文》。按:“十九以下,八岁以上也。”

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国语·鲁语》

为两郎僮。——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孰若为一郎僮耶。

与其杀是僮。

不当为僮。

又如:僮子(童子。指未成年的人);僮女(童女,少女);僮男(童男,少年);僮儿(男孩);僮谣(即童谣)

奴婢 [servant]

而卓王孙家僮数百人。——《史记·司马相如传》

今民卖僮者。——《汉书·贾谊传》

又如:僮使(奴婢);僮奴(奴仆);僮史(仆隶);僮役(仆役);僮牧(犹僮仆);僮指(称僮仆,奴婢);僮客(奴仆);僮娃(指童婢)

tóng

〈形〉

无知 [ignorant]

僮昏不可使谋。——《国语·晋语》

又如:僮昏(昏愦无知。亦指昏愦无知的人);僮蒙(昏昧不明事理)

低贱 [humble]。如:僮妇(泛称平民妇女);僮夫(犹言匹夫。指平民男子);僮讼(指民事诉讼)

僮奴

tóngnú

[houseboy;manservant;servant;slave] 僮仆,奴仆。

宗族僮奴百许人。——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僮仆

tóngpú

[houseboy;manservant;servant] 仆人

僮仆欢迎。——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清·张廷玉《明史》

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zhuàng

<名>

”或“撞”。这—名称最早见于南宋史书。 《 宋史》中还有称蛮而不称僮。该书《蛮夷传》抚水州条中说“广西所部二十五郡,三方临溪洞:与蛮、僮、黎、蛋杂处”....再如称“铸铜为大鼓”的蛮,与依智高同族的蛮,都是专指壮族。朱辅《溪蛮丛笑说: “五溪蛮种类有五:曰苗、曰俚、曰瑶、曰僮、曰仡佬”。《宋史·李曾伯列传》载:“淳检间,宜州丁壮有:土丁、民丁、保丁、义丁、效丁、撞丁,共九千余人,而撞丁可用”。.................

清人李绂修的《广西通志》说:“撞者撞也,粤之顽民,性喜攻击撞突,故曰撞”。说这些人行为撞突,所以称为僮人。此说即使不是对壮人的侮辱,也是对壮人的一种误解。壮人向以勇敢刚强和富于反抗精神著称,可能因壮人具有这种特性,统治阶级或封建文人便侮称之为“僮”。这并没有什么奇怪,奇怪的是这个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后来竟成了整个壮人的自称。是否因这个侮称并不那么明显和那么刻毒,久而久之,人们便习以为常而接受下来?在宋史籍文献中,也还保存着“僚”这个族名,僮与僚常碰见。到了明、清时代、俚僚、蛮、土人、俍等等名称完全统一在“僮”这个族名中。《明史·广西土司传》说:“广西僮居多,盘万岭之中,当三江之险,六十三山倚以巢穴,三十六源踞其腹心,其散布于桂林、柳州、庆远、平乐诸郡县者,所在蔓衍,而田州、泗城之民,尤称强焊,种类滋繁,莫可枚举”。这是把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归纳为“僮”“瑶”两类,至于他们的族属渊源,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明确指出:“徭乃荆蛮,僮则旧越人也”。显见壮是瓯骆的后裔之一。

1949年后,经过民族识别,广西、云南、广东等省区所有自称“布妥”、“布侬”、“布衣“、“布越”、“布雒”、“布托”、“布僮”等等的称谓,统一称为僮族。由于读音不一致,“僮”字含义也不够清楚,一九六五年遵照周总理的倡议,把僮族的“僮”改为“壮”,“僮族”一律改为“壮族”。”(参见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常用词组

·嬖僮 ·僰僮 ·孱僮 ·道僮 ·干僮 ·歌僮 ·官僮 ·馆僮 ·家僮 ·结僮 ·课僮 ·隶僮 ·鳞僮 ·笼僮 ·马僮 ·蛮僮 ·盲僮跛竖 ·匹夫僮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