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俚 |
释义 | 字形字义俚(lǐ),形声。字从人从里,里亦声。“里”意为“乡里”。“人”与“里”联合起来表示“乡里之人”。本义:乡下人。引申义:鄙俗(之人)、粗鲁(之人)。特指:南方散居山野的少数民族。说明:“俚语”本指乡下人的习语,即不正规的语言词汇,与“雅言”相对,后者是“城里话”、“标准语”的意思。 古代族称历史记录《太平御览》卷七八五引万震的《南州异物志》说:“广州有贼日俚,此贼在广州之南。苍梧、郁林、合浦、高凉五郡中央地方数千里,往往别村,各有长师,无郡县,依山险,不用城。俚就是乡里之人、土人、本地人,指的是壮族人。(黄现璠, 莫克撰《铜鼓制造及其花纹的探讨》、学术论坛,1985年 09期)。 中国南方古代民族。亦称“里人”。东汉至隋唐屡见于史籍,常与僚并称。主要分布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广东省西南部和北部,以及湖南省零陵、武夷地区。 历史事件发展两晋、南北朝至隋唐,岭南俚、僚等族聚居的僻远地区,盛行蓄奴、劫掠和买卖奴隶,有的因债务无法偿还被没为奴,甚至父子相质。各部落间因劫掠奴隶互相攻杀。社会组织以峒为单位,拥有铜鼓的首领称都老,都老击铜鼓集众聚会或出战。善铸铜鼓、铜镝、铜钗,铜鼓以高大为贵。主要从事农耕,畜养牛犊。狩猎用竹矛、竹弓箭及毒箭。多巢居或洞居。父子别业分居。衣饰穿贯头衣,椎髻。俗尚鼻饮,用手搏食。刻木契记事。崇信鸡骨卜。 6世纪俚人杰出的政治领袖冼夫人,顺应岭南地区各族人民在政治上要求全国统一的愿望,拥护南朝梁、陈政权和隋朝的统一,为海南岛俚人地区恢复郡县设置和加强巩固郡县制起过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她所实行的和辑各民族的进步主张和措施,增进了当地越人内部及汉族与俚、僚等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友好。她和孙子冯盎先后保障了岭南地区的安定局面达百年,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的俚人与汉族融合。现今海南岛的黎族及广西的壮族与俚人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