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伽蓝菩萨圣诞 |
释义 | 【伽蓝菩萨圣诞】伽蓝菩萨圣诞在农历五月十三。伽蓝,僧伽蓝摩的简称,华译为众园,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亦即寺院的通称。伽蓝菩萨即指保护伽蓝的诸位菩萨,这并非一位。 中文名:伽蓝菩萨圣诞 人物:伽蓝菩萨 解释:指佛教的护法神 伽蓝神:保护伽蓝(寺庙)的神 时间:农历五月十三 简介伽蓝菩萨指佛教的护法神。伽蓝神: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统称伽蓝圣众菩萨。早期寺院中通常以给(ji)孤独长者、祇陀太子和波斯匿王为代表伽蓝菩萨,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寺院伽蓝殿供奉还是这三位佛教早期的大护法。待到后世关公归佛的故事流传开来之后,便以关公形象代表伽篮菩萨的形象多了起来。 给孤独长者给(ji)孤独长者,名须达多,梵语sudatta的音译。意译为“善与”、“善给”、“善授”等。古 印度 拘萨罗国 舍卫城 富商, 波斯匿王 的大臣, 释迦 的有力施主之一,号称 给孤独 。后皈依佛陀。与 祇陀太子 共同施佛精舍,称 祇树给孤独园 。 晋 法显 《佛国记》:“ 拘萨罗国 舍卫城 ,城内人民希旷,都有二百馀家,即 波斯匿王 所治城也。 大爱道 故精舍处 须达长者 井壁,及 鸯掘魔 得道般泥洹绕身处,后人起塔,皆在此城中。”《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大觉世尊於 舍卫国 祇树给孤之园 ,宣说此经…… 须达 为人慈善,好给济於孤贫,是以因行立名 给孤 。布金买地,修建伽蓝,请佛延僧,是以列名经内。“ 祇陀太子祇陀,梵名 Jeta,巴利名同。 又作只多太子、逝多太子、制多太子。意译为胜太子、战胜太子。为中印度舍卫国(梵 S/ra^vasti)波斯匿王(梵 Prasenajit)之皇太子。太子将其所拥有之祇园献予佛陀,由长者须达在此建立祇园精舍。太子后被异母弟毗琉璃王(梵 Viru^d!haka)所杀。(中阿含卷二十八教化病经、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法句譬喻经卷一) 波斯匿王波斯匿,梵名 Prasenajit,巴利名 Pasenadi。又作钵逻犀那恃多王、钵啰洗曩喻那王。意译胜军王、胜光王、和悦王、月光王、明光王。为中印度憍萨罗国(梵 Kaus/ala)国王,约与释尊同时。住舍卫城(梵 S/ra^vasti^),为释尊教团之大外护者,兼领有迦尸国(梵 Ka^s/i),而与摩揭陀国并列为大强国。 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载,如来成道未久,波斯匿王即位,欲娶释种之女,释迦族之摩诃男(梵 Maha^na^ma)乃选婢女之女妻之,王立为第一夫人,生子名毗流勒(梵 Vid!u^d!abha)。 王初暴恶无信,归佛后,屡蒙佛陀教化,笃信佛法,曾与其夫人摩利迦(梵 Mallika^,即末利夫人)问答,得“人皆深爱自己”之结论,其后,请教释尊,其对话迄今仍知名于世。世寿八十;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谓王随寿在世,命终之后,毗流勒为王。然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八、西藏佛传等所记与此不同,谓王乃因太子毗流勒篡位,于逃亡途中饿死。(杂阿含经卷四十二、卷四十六、中阿含卷六十爱生经、长阿含卷六小缘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八、卷二十八、卷四十三、出曜经卷八、四分律卷十五、卷十六、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七、卷二十六) 关公(或称为关帝)原是来自三国蜀汉的历史人物,为刘备手下的大将,以刚正不阿的个性出名,之后在北攻曹魏时被孙权杀害,后代民间信仰将关羽奉之为神,用来驱逐危险,至北宋时被纳入人们膜拜的道教神祇,而佛教因为普及后逐渐民间化,融合各种信仰,也把关帝当作崇拜的神祇,称为「伽篮菩萨」。伽篮菩萨与韦驮菩萨是佛教大护法,伽篮菩萨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关帝的五官及表情刻划均以豪气奔放为准则,眼眉都表现出雄赳赳的英气,浓烈的黑色系和深红的脸部底色造成强烈的对比,也反映关公宁死不屈的强硬。面部的立体性,嘴部的黑色长须于后代加上,风格写实,而关帝头饰为黑帽上加以系结之垂带。??我们见到的伽篮菩萨像穿圆领宽大之深绿袍,胸前加挂一盔甲,展现出华丽富丽之气。除了腹前和膝部有飞龙纹外,还有散布袍身的云纹,及袖边、衣摆的花瓣纹,以红和橙色装饰。加有一层外袍。关帝脚穿用简单线条点缀的黑鞋,脚尖略向上点。手持青龙偃月刀这种特定形式的穿著于十二世纪定型。 佛教常识中国佛教是由汉语系佛教亦称大乘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亦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藏语系佛教亦称喇嘛教三部派组成的。其中,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全国仅云南独有。由于从隋唐开始,中国佛教有了宗派。当时印度佛教,因有“大乘和小乘”两大流派,都曾在我国流行过(现在云南的傣族地区信奉小乘佛教,其它地区信奉大乘佛教),些不同的佛学传入东土,被炎黄子孙所接受和研究,由于有各自的理解和悟性,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许多佛教宗派,主要有:三论宗(又名法性宗)、瑜伽宗(又名法相宗)、天台宗、化严宗(又名贤道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八大宗派(都属于大乘佛教)。 三论宗由隋代吉藏完成其理论体系,因为是依据《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这三论创立的宗派,故叫三论宗。因其着重阐扬“诸法性空”,所以又称“法性宗”,初兴起时流传很盛,传至唐代渐衰,近代已不复存在。 喻伽宗是由印度的弥勒、无著、世亲创立的宗派。因为是以弥勒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宗,所以叫瑜伽宗。我国唐代玄奘法师译传此宗,以分析法相表达“唯认真性”而得名法相宗,唐代盛兴后渐衰,但传至日本。 天台宗由隋代智蚁创立,为我国早的佛教宗派,因智蚁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该宗起初流传不广,后来却很盛行,唐宋两代相继传承,发扬光大,并传入日本、朝鲜。 华严宗始于隋代杜顺,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又因创始人法藏武则天赐号“贤首”,故又称贤道宗。唐武宗灭佛后,一蹶不振。后传入日本。 禅宗“禅”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禅定。禅宗是六世纪初由印度的菩提达摩在中国嵩山少林寺创立的,以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禅宗在中国一直很兴盛,从唐朝至今,是中国佛教势力最大,流传最广的宗派,并先后传入日本、朝鲜。 净土宗由唐代善导创立,以念“阿弥陀佛”名号,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得名。由于修行简易,在民间流传甚广。后传入日本。 律宗由唐代道宣创立,主要是学习和研究戒律而得名。以《四分律》为依据,规定了受戒、说戒、安居以及衣食坐卧的标准。至今中国僧尼出家受戒和日常生活,均按这一派行事,律宗因而通于各宗。唐代时由鉴真传入日本。 密宗是印度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创立,在八世纪时传入中国。以密教经典《大日经》、《金刚顶经》为依据而得名。因为这两部佛经是释迦牟尼对自己亲属传授的秘密真言,所以又称“真言宗”。密宗在唐代盛行一时,后来逐渐衰落。也被传入日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