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卣 |
释义 | 1 中国古代盛酒器卣,是一种器皿。具体出现时间是未知,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当时用来装酒用。所以外观上大部分是圆形,椭圆形,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 古代盛酒器。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 (juchang音巨唱)一卣”的话,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量很多。器形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作 鸱鸮(chi xiao 音吃消,猫头鹰一类的鸟)形,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卣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一般说,商代多椭圆形的或方形的卣,西周多圆形的卣。西周卣承商代形制而有所变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鸟兽形卣。鸟兽形有提梁的容酒器,一般统称为鸟兽形卣。 2 汉语汉字◎ 基本资料卣 拼音:yǒu 注音:ㄧㄡˇ 部首:卜,部外笔画:5,总笔画:7 五笔86&98:HLNF 仓颉:YWS 郑码:IDJX 笔顺编号:2125511 四角号码:216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363 ◎ 基本字义卣yǒu ㄧㄡˇ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 详细字义卣 yǒu 〈名〉 (象形。本义:古代一种酒器,椭圆形) 同本义 [an ancient wine vessel]。青铜制,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也有作圆筒形的,器形变化较多。用以盛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卣,中尊也。——《尔雅》 ◎ 详细解释名词,象形字。本义:古代一种酒器,椭圆形。卣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容器,也有说卣专门盛放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卣的基本形制为扁园、短颈、带盖、鼓腹、圈足,有提梁。还有少数为直筒形、方形和圆形,还有动物形状的鸟兽卣。商代铜卣多为扁圆体,盖较高,上有钮,提梁多横跨两面,腹最大颈在中部或略下,圈足较高。器饰饕餮纹、云雷纹和联珠纹。筒形卣主要出现在晚商、早周,数量不多。方卣也在晚商时期出现,器形呈圆口方腹、长束颈、方圈足、大提梁,器上花纹为浮雕式。器物端庄浑厚,在商器中属精品。晚商还出现动物形卣,形象主要有鸭、豕、虎、鸟等。 ◎ 示例以秬鬯二卣。——《书·洛诰》 秬鬯一卣,圭瓒副焉。——《三国演义》 用赍尔秬鬯一卣。——《书·文侯之命》 ◎ 字源字形字源演变:字形对比: ◎ 康熙字典【子集下】【卜字部】卣 ·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5 〔古文〕 ◎ 方言集汇粤语:jau5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u3 [梅县腔] ju3 [海陆丰腔] riu3 [客英字典] ju3 潮州话:iu2 English wine pot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