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摆竹 |
释义 | 摆竹又名形竹、泪竹、斑竹、黄竿竹、根竹、黑竹、自然花竹,是竹子的一种,属于禾本科。国内主要分布在湖南南部、广东及广西北部海拔300-1200米山区。本种竿表面易遭病菌侵染而形成或大或小的紫黑色斑点,故有泪竹、斑竹、自然花竹等俗称。 竹种秆高1-3m,径1-2cm,叶片长椭圆形,竹丛姿态优美,随风摇曳,为珍稀观赏竹种. 摆竹 种中文名:摆竹 种拉丁名:Indosasa shibataeoides McClure 种别名 :倭形竹(中国主要禾本植物属种检索表),泪竹、斑竹、黄竿竹(湖南),根竹、黑竹(广东龙门),自然花竹(广西灵川)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大节竹属 属拉丁名:Indosasa 国内分布:产湖南南部、广东及广西北部海拔300-1200米山区。在广西灵川,摆竹山组成大面积竹林,竿高达15米,径粗10厘米,多生于常绿阔叶林内,组成第二层林木,耐阴性强,阳光下栽培则常生长不良。为广西北部主要经济竹种,其重要性仅次于毛竹。在湖南、广东等地由于竹林遭受破坏,常生长矮小。模式标本采自广东罗浮山。本种竿表面易遭病菌侵染而形成或大或小的紫黑色斑点,故有泪竹、斑竹、自然花竹等俗称。 海 拔:300-1200 中国植物志:9(1):208 亚族中文名:刚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PHYLLOSTACHYDINAE 族中文名:倭竹族 族拉丁名:SHIBATAEEAE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竿高达15米,直径10厘米,但常见者生长较矮小,新竿深绿色,无毛,节下方明显具白粉,老竿渐转为绿黄色或黄色,并常具不规则的褐紫色斑点或斑纹;中部节间长达40-50厘米;小竹的竿环常甚隆起,高于箨环,大竹的竿环仅微隆起;竿中部每节分枝,枝开展。笋多为淡桔红色或淡紫红色,受虫害时笋常为黄色;箨鞘脱落性,背面淡桔红色、淡紫色或黄色,具黑褐色条纹,疏被刺毛和白粉,无斑点或有时具细小斑点广箨耳通常较小,为箨片基部向外延伸而成,呈镰形,具放射状继毛;小竿的箨鞘背面常光滑无毛,无箨耳和继毛;箨舌微隆起或作山峰状隆起,高约2毫米,先端具白色短纤毛;箨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基部常向内收窄,绿色,具明显紫色脉纹。末级小枝通常仅具一叶;叶鞘紫色,稀为2叶而下部叶鞘超越上部者;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8—22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无毛,下表面呈粉绿色,次脉4—6对,小横脉明显。花枝通常无叶;假小穗单生或2枚着生于具花小枝之各节,形粗大,狭纺锤形,体微扁,长6—8厘米,宽约1厘米,苞片4—8片,较颖为薄;小穗含小花6—8朵;小穗轴节间长约2毫米,无毛;颖片常为4片,基部颖长5—10毫米,上部者则较长较宽,形同外稃,无毛而有光泽;外稃长约1.5厘米,宽8—10毫米,先端钝,但具小尖头,背部圆拱,无毛而有光泽,具11—15脉;内稃较窄较短,长约1厘米,先端钝,背部具2脊,全体无毛;鳞被3,近相等,宽披针形,无毛,花药黄色,长4—5毫米;子房、花柱均无毛。笋期4月,花期6—7月。 用 途:竹材宜整竿使用,笋可供食用。 产地分布:产湖南南部、广东及广西北部海拔300-1200米山区。在广西灵川,摆竹山组成大面积竹林,竿高达15米,径粗10厘米,多生于常绿阔叶林内,组成第二层林木,耐阴性强,阳光下栽培则常生长不良。为广西北部主要经济竹种,其重要性仅次于毛竹。在湖南、广东等地由于竹林遭受破坏,常生长矮小。模式标本采自广东罗浮山。本种竿表面易遭病菌侵染而形成或大或小的紫黑色斑点,故有泪竹、斑竹、自然花竹等俗称。 本种提示:摆竹的竿箨和叶片形态变异甚大,通常大竹的箨鞘颜色较深,呈淡褐紫色,常具黑褐色斑纹,箨耳明显,被刺毛,叶片也较大;小竹的箨鞘背面色浅,无斑纹,无毛,箨耳不明显,叶片也较小。但本种小枝通常仅具1叶,且无明显的叶鞘,容易与本属其它竹种相区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