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做最好的家长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 李镇西 著 出 版 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1 字 数: 320000 页 数: 321 开 本: 32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40736873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定价:¥22.80 内容简介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么教?”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李镇西的教育具有魔力,长期担任班主任,对孩子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十分熟悉,他对青少年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有了长期的思考、探索和智慧,这都体现在作者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中。 这是一本别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专著。作者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个案,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阶段好习惯的培养、善良人格的塑造、青春期教育、学习方法的指导、坚强意志的磨练习、“代沟”的超越、读书习惯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熏陶、宽广胸襟的拓展、高三冲刺阶段的关照……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 作者的女儿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父女间的许多苦恼、挫折都有普遍性,而作者和女儿共同克服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形成一套良好的家教模式。作者女儿的优秀成才,对于千万万普通的孩子及其家长是极好的参照和提醒:也许你的孩子很平凡,但是,只要你良好的家教方法,你与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就会脱颖而出,铸成大器! 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门艺术。本书是家庭教育的好教材,是中小学生的成长的励志书。 作者简介李镇西,男,1958年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在苏州大学完成教育哲学博士学业。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曾短暂供职于成都市教科所。现在执教于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系成都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结合中学教育实践,长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已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等数十家报刊发表教育文章500余篇。 出版有《李镇西教育文丛》(含《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100封信》、《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花开的声音——我班的故事》、《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散文随笔选》、《e网情深――李镇西网络教育随笔选》、《与梦飞翔――献给中学生》、《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其中,《爱心与教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走进心灵》获中国图书大奖。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教育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目录自序 家长也是教育者 引言 让每一个家庭成为民主教育的摇篮 手记一 教育,与生命的诞生同步 手记二 怎样的长辈可以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手记三 好习惯应该在小学阶段养成 手记四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学习习惯? 手记五 自信心是怎样找回来的? 手记六 鼓励孩子关心班集体 手记七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手记八 孩子,善良最美! 手记九 用尊重培养尊重 手记十 孩子。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手记十一 请和孩子一起上网 手记十二 培养孩子的世界胸襟 手记十三 坦然地对孩子“谈情说爱” 手记十四 激励孩子战胜“中考恐惧症” 手记十五 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 手记十六 青春的宣言 手记十七 我教儿女写作文 手记十八 让孩子尽可能“中国”一些 手记十九 如何面对和孩子的“战争” 手记二十 守望高三 附录一 李晴雁答问录 附录二 初中生应该为将来做好哪些准备 附录三 给女儿的信 附录四 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评介 后记 这样的生命是和谐的 书摘不要在攀比中视孩子为“笨蛋” 女儿小学时代学习成绩一直不拔尖,但我很满意,因为女儿一直都很快乐,而且她的求知欲很强。我觉得这比单纯的考试高分更重要。现在小学生承受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而且这压力并非都是学校给的,很多方面是望子成龙的家长给孩子外加的,这些爱孩子的家长往往不知不觉地充当了学校应试教育的助纣为虐者!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如果从理论阐述“教育”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洋洋洒洒地说出一大堆毋庸置疑的道理;但是,对于一个具体的孩子来说,“教育”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意味着让他成为一个现在就感到快乐的人。需要解释一下:这个“快乐”显然主要不是指吃得好穿得好,甚至也不仅仅是成才以后将来谋得一份好职业以便过上好日子,而是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少年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随意挥洒的快乐…… 我也是这样看待我女儿的成长的。我一直坚守这样的信念,无论应试竞争如何严酷,我一定要让女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而且我的确是这样做的,一直到女儿高中毕业。 关键是家长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越来越浓烈的应试硝烟,许多家长沉不住气。特别是看到亲戚、邻居或同事的孩子学习成绩比自己的孩子好,或者上名牌大学,心里就很不平衡,于是反过来给自己的孩子加码,在学习成绩上逼孩子。于是,孩子和家长越来越对立,而且孩子也更加厌学。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