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柞伯簋 |
释义 | 柞伯簋,1993年出土于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242。柞伯簋的铭文记录了周康王在周都举行大射礼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西周时期的贵族教育制度。 铜器简介【名称】柞伯簋 【年代】西周 【材质】铜器 【出土】1993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242 【规格】通高16.5厘米,口径17厘米、支座底径13.4厘米。 【铭文】大篆 【字数】8行,74字 铜器详述柞伯簋为敞口,斜方唇,短颈内束,浅腹外鼓且向下倾垂,腹部一对龙首形耳,下垂珥,浅圈足下一喇叭形支座。颈部饰8个以细雷纹作地纹的凸目夔龙纹两组,每组的4个夔龙纹各以一浮雕兽首为中心,分列两侧。位于同一侧的夔龙前后相从,皆朝向兽首;腹部饰两组以细雷纹衬底的凸目兽面纹,且在每组纹饰的左右两侧配以两个相对称的夔龙纹。耳的上端饰龙首,下部两侧饰阴线C型卷云纹,整耳作龙口吐长舌向下内弯曲状。圈足上饰侧视的三角形凸目蝉纹一周,喇叭形支座素面。柞伯簋底有铭文。 铜器铭文释读释读一 惟八月晨①在庚申,王大射在周②。王命南宫率王多士,师囗父率小臣。王迟赤金十钣。王曰:“小子、小臣,敬友!又获则取。”柞伯十称弓无废矢。王则畀柞伯赤金十钣,诞赐柷柬(从申)。柞伯用作周公宝尊彝。释读二 惟八月辰在庚申,王大射在周。王命南宫率王多士,师囗父率小臣。王迟赤金十钣。王曰:“小子,小臣,敬又决,获则取。”柞伯十称弓,无废矢。王则畀柞伯赤金十钣,遂锡柷虎③。柞伯用作周公宝尊彝。 释读三 唯八月辰在庚申,王大射在周。王命南宫率王多士,师囗父率小臣。王迟赤金十钣。王曰:“小子、小臣,敬又叉,获则取。”柞伯十称弓,无废矢。王则畀柞伯赤金十钣,止(从彳)锡兄(从禾)见。柞伯用作周公宝尊彝。 大意在八月庚申这一天,周王在都城宗周举行大射典礼。王名南宫率领朝中各位卿大夫士,命师囗父率领小臣仆人。王悬赏十块饼金,对柞伯说:“小臣已经准备好扳指,你如能射中,就取走饼金。”柞伯十次举弓,没有一箭脱靶,王于是把十块饼给了柞伯,另外又赏赐一套乐器柷敔。柞伯因此铸器祭祀其父周公,以为纪念。 考释①晨:原文为“辰”。辰即晨,指晨时。较为隆重的祭祀、封赏、射礼等礼仪活动,大多数在晨时开始。 ②王大射在周:“王”指周王,当为周康王为宜。“周”即镐京。 ③柷虎:乐器。《吕氏春秋·仲夏纪》:“饬钟磬柷敔,”高诱注:“柷如漆桶,中有木椎,左右击以节乐;吾,木虎,脊上有鉏铻,以杖擽之以止乐。”“柷虎”就是柷敔。大射必奏乐。因此,王在赐柞伯赤金十钣之外,又以现场的乐器赏赐给他。 铭文研究年代国别柞伯簋的制作年代在西周康王时期。 柞伯簋的形制与康王时期的臣谏簋、昭王时期的过伯簋、辨簋的较为接近。所饰兽面纹被称为饕餮纹,是商末周初铜器上的常见纹饰。铭文字体属西周早期金文习见的“波磔体”,尤其近似于大盂鼎铭,其铭文中“辰在庚申”的记日记时方式同于康王时期的大盂鼎、宜侯夨簋及昭王时期的令方彝等铭文,作为人称的南宫见于成康时期的保侃母簋,还有康王时期的中方鼎、中觯等铭文。这些器物的时代均比较接近,皆在成康时期,所以出现在不同器铭上的南宫与《尚书·顾命》中康王即位时的南宫毛当是同一个人。 器主为柞伯,柞应是文献中的胙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胙是周公某一庶子的封地。铭文末尾“作周公宝尊彝”印证了这一点。 胙国的地望,文献记载在今河南省延津县。 柞伯簋是胙国铜器,却随葬在应国墓地,当是此簋作为礼物送给应国贵族,及M242墓主人的。应国和胙国同是姬姓国,在西周早期两国的关系应较为亲密。 大射礼柞伯簋的铭文记录了周康王在周都举行大射礼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西周时期的贵族教育制度。 大射礼大都在春秋两季举行。柞伯簋记载八月举行大射礼,与静簋所记相同,两者记录的射礼是周天子每年定期于秋季举行的大射礼,即“秋射”。射礼的形式大致分为射牲和射侯,其射中者可称为“获”。射侯是一种射艺比赛,文献称“礼射”。除天子巡狩四方而临时举行的某些射礼外,射侯的地点一般设在学校。其中由天子或诸侯举行的大射礼一般在贵族大学的射宫(或称射庐)内举行。举行射礼的目的大约有四种:一、鼓励倡导演练射技以备狩猎与战争。二、天子在大祭之前挑选参与祭祀的人。三、是周天子与诸侯加强联系、联络感情的手段之一。四、是对贵族大学以及乡学学生所学射艺水平的检阅与考核,及文献记载的“视学”。 柞伯簋铭文中的“王大射在周”一句。古代有四种礼射:第一种是大射,即君臣想与习射;第二钟是宾射,天子、诸侯飨来朝之宾而与之射,也叫做飨射;第三种是燕射,天子、诸侯燕其臣子或四方之宾,大夫、士燕其宾客,因而行射;第四种是乡射,指州长与其众庶在州序习射。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