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百雉 |
释义 | 词语【名称】:百雉 【拼音】:bǎi zhì 【注音】:ㄅㄞˇ ㄓㄧˋ 解释【释义】:(1).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是春秋时国君的特权。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出处】:《礼记·坊记》:“都城不过百雉。” 郑玄 注:“雉,度名也,高一丈,长三丈。”《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 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史记·孔子世家》:“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示例】《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孔子曰:‘欲制之,先明礼制。古者臣无藏甲,大夫无百雉之城,故邑宰无所凭以为乱。子何不堕其城,撤其武备?上下相安,可以永久。’ ” 【释义】:(2).指宫城围墙长三百丈。 【出处】:唐太宗 《帝京篇》之一:“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释义】:(3).借指城墙。 【出处】: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云梯乘於百雉之上,皓刃交於象魏之下。” 【示例】:唐 刘禹锡 《机汲记》:“予谪居之明年,主人授馆於百雉之内。” 唐 韩翃 《寄赠虢州张参军》诗:“百雉归云过,千峯宿雨收。” 明 高攀龙 《王侯祠两庑记》:“当寇之炽也,百雉而外,白骨矣。” 清 陈梦雷 《泉郡夜半闻警》诗:“ 细柳 军威肃, 金墉 百雉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