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遵义红 |
释义 | 产品简介贵州,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胜地和福地。贵州有太多中国革命史上最鲜亮的记忆。四渡赤水、乌蒙山千里回旋,红军以一连串的雄奇手笔,奇迹般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而贵州遵义,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中国红色旅游城市。1935年,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并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开的新的局面。 任重道远的遵义市秉承党的先进思想,在政府与茶企的共同努力下,现如今已发展成为西南茶海的中心点。地处银柜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遵义,海拔高度约为1000~1500米,在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上,受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影响,茶叶资源极为丰富。 “遵义红”是湄潭2008年以来充分开发黔湄系列国家级无性系良种,恢复于19世纪40年代在湄潭成功试制的“黔红”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形成的名优工夫红茶产品,受到了张天福、陈宗懋等茶届泰斗和消费者的青睐,并首次参加名优茶评比即获广州茶博会和上海茶博会金奖。市场前景看好。如果将长征比喻为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条飘带最诱人的皱褶在哪里?答案显而易见:贵州遵义。如果将红茶比喻为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条飘带最诱人的皱褶在哪里?答案显而易见:遵义湄潭。 湄潭是中国古老的茶区之一,是遵义市重点茶叶生产基地,湄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 抗战期间,国力浙江大学迁入湄潭办学,农林部中央农业试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在湄潭筹建实验茶厂,提供茶树栽培、育种、制茶、防病等研究,直接推动了湄潭茶业的发展。 浙大迁来之后,带来了先进的茶叶栽培技术和炒茶工艺,才有了绿茶、红茶、眉尖茶等,尤其是浙大农学院将杭州龙井茶的制作工艺引入湄潭,试制出优质龙井茶,还培育出新品种“湄红”,化学系主任王jin曾在《试新茶》一诗里写下了“许分清品胜龙井”的诗句。可以说,浙大西迁,不仅仅是改变了某个人的一生,更大的范围内来看,还改变了贵州茶叶的发展。 如今,到了茶乡湄潭,处处是可消除视力疲劳的绿色。其绿,依据地方不同,各有特色。在核桃坝,那4000多亩茶树仿佛在春天吃饱了喝足了,全身着绿,绿得像一幅幅铺在大地上的油画,画中,采茶女不时送来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登上县城背后的打鼓坡茶山,放眼四周,群山被一道绿色丝帕从头到脚一圈一圈裹了起来,那丝帕恰似工笔画,不管山有多高坡有多陡,那一垄垄茶树总是那么工整匀称,让人不得不赞叹这些农民画家真是巧夺天工。来到永兴茶海,还会看到另一番景色,绿色的茶垄一望无垠,随着丘陵地形的起伏跌宕,绿色变成了大海的波涛,采茶人变成了波涛中的点点帆影。 在湄潭,茶叶是一项春天的产业、阳光的产业,而遵义红正是这阳光产业中最绚烂的一束。 红茶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茶类,从英国皇宫兴起的下午茶,直到现在都市里到处可见的红茶馆,红茶被赋予了高雅、时尚、恬淡的韵味。1662年,当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用几箱来自中国的红茶作为嫁妆。在婚礼的宴会上,宾客们惊奇地得知,凯瑟琳频频举起的高脚杯中盛的不是葡萄酒,而是一种从未听说过的来自古老中国的神秘饮料,它的名字叫做红茶。 “遵义红”红茶是湄潭盛兴茶业有限公司新开发产品,公司根据湄潭黔湄系列茶树品种的特性,将“湄红”加工工艺与福建政和工夫红茶、坦洋工夫红茶、祁门红茶的加工工艺相结合,并用以“红色遵义”独特的地域特性作为商品名称的一款高品质红茶。遵义红茶在2009“贵州十大名茶”评比中,以优良的茶叶品质、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地理属性等强劲优势荣获“评审委员会特别奖”。 红茶是世界产量最大的茶类,占70%以上。要说它的特点,红茶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茶类,可以煮着喝,可以放奶、柠檬,也可以融入西方人的文化。另外,红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它有暖胃,抗感冒,抑菌的功效,同时茶汤色亮丽,呈琥珀色或橙色,视觉效果佳;红茶还很柔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很浪漫和温馨。红茶与铁观音的区别,就是红茶是全发酵的茶,储藏时间比较久。有一种说法是红茶越陈越香,其实是相对陈比较好。红茶制好后通过氧化,储藏期还会发酵,使茶汤更具滑感。而遵义红在秉承了传统红茶优良品质的同时,以湄潭原生态茶种为基础,采用先进的制茶工艺让大自然的精华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003年,在湄潭县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盛兴茶业在湄江之滨湄江镇,建立了贵州湄潭盛兴茶业有限公司。公司占地13500平方米,拥有无公害有机茶园基地7000亩以上,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专营公司,是遵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优秀茶叶企业,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率先在安徽峨峤茶叶市场建设“湄潭翠芽批发部”,同时在贵州贵阳“贵阳盛兴茶叶销售公司”和在广东东莞设立“遵义红总代理”等多个专卖店、直销点和批发站东莞作为全国最大的茶叶消费城市,东莞作为一个对外窗口,是全国茶友爱好者的文化之地,因此获得湄潭县政府大力支持与肯定。 通过不懈的努力,遵义红茶在品牌提升、文化运营、体系规范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公司精研茶叶、追求品质、注重创新:早在60年代初期,遵义红茶就已远播到世界各地,享誉中外。公司传承祖辈传统制作工艺,糅各中精髓,研其制法,在公司团队的不断努力与研发下,“遵义红红茶”延续自身独有的茗韵,集合了祁门红茶的香韵与政和工夫的灵秀,开创了遵义红茶产品的祖先,并在国内权威茶行业获得广泛好评;同时,公司还研发了独具特色的绿茶产品,在保持了原产茶品清新口感基础上,吸纳了绿茶醇香精髓,突破了当地茶叶传播局限,为贵州茶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遵义红茶的崛起,不仅彰显了地域文化的特色,更是对中国奋战胜利的缅怀,其深蕴多重文化内涵,从而保持湄潭盛兴茶叶强劲的品牌凝聚力和创新力,实现品牌扩张,得以向国际化现代企业迈进。 产业概况湄潭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跨东径107度15分36秒~107度41分08秒,北纬27度20分18秒~28度12分31秒。国土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32个村(居)48万余人。平均海拔972.7米,年均温15℃,无霜期284天,年日照时数1163小时,年降水量1100毫米以上,森林覆盖率56.5%。是贵州省最大的产茶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曾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以“湄潭翠芽”为代表的名优茶在国内行业评比中数十次获最高奖。 1、现有茶园22万亩,分布在15个乡镇118个村(居),涉及5万多农户20余万茶农。其中无性系良种占94.3%,主要栽培湄潭苔茶、福鼎大白茶、黔湄601、黔湄809、福云6号等国家级良种。绿色食品茶园0.9万亩,有机茶园2.8万亩(含转换),无公害茶园达到100%。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8个,0.5万亩以上的乡镇2个,0.1万亩以上的乡镇5个;0.5万亩以上的村8个,0.1万亩以上的村80个,其中人均1亩以上茶园的村20个;种植10亩以上茶园的农户2290户,其中100亩以上的126户,50亩以上的170户,30亩以上的550户。万亩国营茶场1个,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前身为建立于1939年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 2、全县2008年投产茶园9万亩,总产量7660吨,产值3.8亿元。其中名优茶(翠芽、毛峰、针茶)2014.6吨,占26.3%;产值3.17亿元,占83.5%。2009年投产茶园12万亩,预计春茶产量2500吨,产值3亿元,全年茶叶总产量可望突破1万吨,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茶业综合收入达到10亿元。 3、茶叶加工企业及大户316家。 其中规模企业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县级龙头企业11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固定资产2亿元,厂房面积6万㎡,加工机具1800台(套),年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主要生产扁形的湄潭翠芽、条形毛峰茶、卷曲形毛尖茶、针形的贵州针茶及大宗炒(烘)青绿茶,同时生产高档的功夫红茶和低档的红碎茶及砖茶、茶多酚、茶叶籽油等。有39家企业通过QS认证,12家企业通过ISO认证,9家企业通过HACCP认证,4家企业通过有机茶认证,1家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家企业通过有机茶专柜认证。 4、茶叶贸易。 a、西南茶城:日均交易量6500公斤,交易额70万元;最高日交易量2万公斤,交易额200万元;全年交易量2600吨,交易额1.47亿元。主要产品是贵州针茶、湄潭翠芽等以散茶的形式通过航空和汽运销往全国各大茶叶批发市场。 b、茶青交易市场:分布在茶区的茶青交易市场共19个,其中政府投入建设的规范茶青交易市场9个。年交易茶青1800吨,交易额1.62亿元。主要是等级较高的茶青。 发展目标与规划截止到2010年,茶园总面积突破3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占95%以上,建设三百里生态茶叶长廊。其中有机茶园力争达到5万亩,绿色食品茶园达到50%,无公害茶园达到100%。扶强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湄潭翠芽”品牌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开设“湄潭翠芽”品牌专卖店300个以上;加快西南茶城综合市场迁建工程建设步伐,建设标准茶青交易市场10个以上。茶叶总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茶叶总产值超过10亿元,茶业综合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惠及茶农30万人。把茶叶产业打造成富民兴湄的重要支柱产业。 获奖情况遵义红获广州茶博会金奖,上海茶博会金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