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最优安全存货量 |
释义 | 指在存货总成本最小的前提下,企业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防止缺少原材料情况的发生而多储备的存货量。确定安全存货量时,首先要了解公司过去的销售量及其分布状况,并评估公司存货的年置存成本占存货价值的比重;然后根据公司销售量概率分布状况,计算库存短缺的预期成本和安全存货的置存成本;将预期短缺成本和安全置存成本加总,就可得出安全存货水平的总成本。 企业还应在下列情况下增加最优安全存货量:库存需求预测的不确定性;存货短缺引起的成本;存货运输时间延长的可能性。最优安全存货量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存货的功能及成本 一、存货的功能 存货管理内容: (一)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二)有利于销售。 (三)便于维持均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 (四)降低存货取得成本。 (五)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存货管理的目标: 就要尽力在各种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存货成本,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 二、存货的持有成本 取得成本、存储成本、缺货成本 (一)取得成本(TCa) 概念: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包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 1.订货成本。 固定的定订货成本F1——与订货批量没有关系(如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 变动的订货成本——与订货批量成反比(差旅费、邮资费) 变动的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费用 订货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2.购置成本 购置成本=存货的年需求量×订货单价 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购置成本 (二)储存成本。 概念: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应计的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 分类: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工资等. 变动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 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 (三)缺货成本。 概念: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拖欠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及造成的商誉损失等。 最优存货量的确定 三、最优存货量的确定 经济订货模型和保险储备两种方式 (一)经济定货模型 假设条件: 1.存货总需求量是已知常数 2.订货前期是常数; 3.货物是一次性入库; 4.单位货物成本为常数,无批量折扣; 5.库存持有成本与库存水平呈线性关系; 6.货物是一种独立需求的物品,不受其他货物影响。 这里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解释该模型。 【例1】设某公司每年所需的原材料为104 000件。即每周平均消耗2 000件。如果我们每次订购10 000件,则可够公司5周的原材料需要。五周后,原材料存货降至零,同时一批新的订货又将入库。这种关系可参考图(a)。现设公司决定改变每次订货量为5 000件。这样,每次订货只能供公司两周半生产所需,订货的次数较前者增加了1倍,但平均库存水平也只有前者一半,可参考图(b)。 这里的相关成本表现为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订货成本与订货次数成正比关系,而持有成本则与存货平均水平成正比关系。设公司每次订货费用为20元,存货年持有费率为0.8元每件。 存货的总成本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