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钻地弹 |
释义 | 据外电报道,美国国防部欲通过国会恢复对“强力钻地核弹”项目的拨款计划日前得以进一步推进,据称,重启该计划旨在增强未来对深藏于地下敌方目标的打击能力。国外有关专家指出,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钻地弹与地下防御技术犹如新的“矛”与“盾”,随着它们之间攻与防对抗大战的愈演愈烈,必将推动信息化战争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拓展,并会像未来太空、海洋深处以及电磁和网络等战略新高地拓展一样,形成新的趋势。 起源发展钻地弹是携带钻地弹头(又称侵彻战斗部),用于对机场跑道、地面加固目标及地下设施进行攻击的对地攻击弹药,从80年代起由欧洲人率先开始研制。这种钻地弹最初用于攻击飞机跑道,由飞机挂载,如德国的MW-2机载布撒器携带的戴维斯反跑道动能侵彻弹和法国的强盗AP反跑道布撒器携带的10枚520公斤的反跑道侵彻子弹药。海湾战争中,GBU-28掩体破坏者取得了较好的战果。其后,钻地弹受到各国的重视,并得到迅速发 展。 《封神演义》中有位土行孙,其本领非常大。每到紧急时刻,他总能出人意料地遁地而行,令人拍案叫绝。 现实生活中当然没有人具备土行孙那样的本领。然而,在炸弹的“家族”中,却有一种特殊的炸弹,能像土行孙一样钻进地下深处。这种炸弹家族中的“土行孙”就是人们常说的钻地弹。 普通的炸弹一触地就会爆炸,但钻地弹却有自己的绝招:当它打到地面时,不会立即爆炸,而是继续向下钻,当钻到一定深度后,才发生爆炸,从而将地下深处的目标摧毁。 钻地弹这种钻地的本领是很了不起的。一般的钻地弹都能钻透数百毫米厚的水泥地,有的钻地弹甚至能钻到180米的地下深处爆炸,其深度相当于几十层高的摩天大楼! 钻地弹听起来神秘,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1999年5月8月,炸毁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杰达姆”(JDAM)炸弹就是一种钻地弹。当时,B-2轰炸机共向我驻南大使馆发射了5枚“杰达姆 炸弹,其中,两枚从我大使馆办公楼的顶部进入,从上到下贯穿了5层楼房,一直钻进楼底和地下室,然后才爆炸。 钻地弹的原理———动能挤压和延时引信 钻地弹之所以能钻进地下深处,是依靠其强大的动能实现的。 从动力学中我们知道,物体的动能受速度的影响特别大。具有一定质量的两个物体,只要具有较大的相对速度,碰撞时就会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如果相撞的两个物体没有足够强度的外壳支撑,它们就会因承受不住这一外力而变形、毁坏。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具有坚固的外壳,能够保护物体内部结构在碰撞过程中免遭破坏,那么,这个物体就不会被损坏,就可能对另一物体产生强大的挤压力而钻进被撞物体内部。 钻地弹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钻进地下深处的。钻地弹的钻地深度与其重量、头部的形状、撞击目标的角度和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钻地弹的壳体一般用高强度的材料制成,在壳体的内外表面还要敷上防热层。这样,当高速运动的钻地弹到达地面时,其壳体就不会被撞裂,钻地弹就会依靠自身巨大的动能,顺着尖锐的弹头方向继续向下钻去。 打个通俗的比喻,钻地弹的钻地原理就像我们向木板上钉钉子一样。当我们用力砸钉子,钉子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向下运动而?进木板。但是,如果钉子头部不尖,就很难钉进去;如果这个钉子不是铁钉或钢钉,而是用木头做成的,也难于钉进木板里。 那么,为什么钻地弹触地不爆炸,只有钻到地下深处才爆炸呢? 原来,还有延时引信在起作用。 所谓引信,简单地说,就是引爆弹头的装置。钻地弹的引信可以保证钻地弹平时处于保险状态,不发生爆炸,当钻进地下一定深度后,能按特定的指令工作,以便适时引爆弹头,产生爆炸。 钻地弹的引信可以分为很多种。常用的一种叫作延时引信。普通炸弹撞击目标后,弹头内的引信触点接通,在小于一毫秒的时间内使雷管发火,从而引爆炸药发生爆炸。当钻地弹撞击目标后,由于延时引信起作用,所以,雷管这时并不发火,而是经过300毫秒以上的延期作用,才发火并进而引爆炸药。 钻地弹对地下目标的摧毁效果,与弹头威力、钻地深度、目标周围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钻地弹的技术涉及到钻地动力学,钻地器壳体结构、材料、引控系统,目标地层结构等方面的科学。 钻地弹的用途———炸毁地下目标 钻地弹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一些国家在军事上的需求,完成普通炸弹无法完成的任务。 美国是最先研制钻地弹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美军在战场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想摧毁敌人的地下工厂或实验室,但却不想对地面目标造成过大的破坏。由于用普通炸弹难以实现这样的需求,所以,专家们便把目光瞄向了能够钻地的弹头。 试验证明,钻地弹与同等威力的普通炸弹相比,不仅体积小,而且重量轻,造成的附带损伤很小,不仅可以破坏敌方加固的地下军事目标,如导弹发射井、地下指挥所等,也可用于攻击藏在极深冰层下的敌方潜艇等目标。所以,美国研制钻地弹,可以用来对付利比亚、伊拉克和伊朗等国研制核武器、化学武器或生物武器的地下设施。 结构组成钻地弹一般由载体和侵彻战斗部组成。载体一般为巡航导弹弹体、航空炸弹弹体及火箭等,其运载功能是使侵彻战斗部在末段达到足够的速度。侵彻战斗部由内侵彻弹头、高爆装药和引信组成,侵彻头一般为高强度钢或重金属合金材料,采用破片杀伤方式,引信通常为延时近炸引信或智能引信。侵彻战斗部一般采用大长径比,因武器携载能力限制,其直径一般不超过50厘米。此外,为进行精确打击,弹上还装有控制、导引机构。 钻地弹的效用地下防御设施与热兵器发展渊源很深,但最初只是散兵坑、暗堡、地道、战壕等,核武器出现以后,特别是伴随着现代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运用,促使现代地下防御设施与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透视20世纪以来爆发的战争不难发现,战争中巧妙地利用地下防御设施保护人员、保存物资、与敌周旋,进而创造出以劣胜优战绩的经典战例并不少见。 地下优势尤其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中,地下防御设施更显示出了其特有的效用。波黑战争中,塞族武装依托其隐蔽的地下防御设施,对北约进行了有力的对抗;而最值得关注的则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在这场整整持续了78天的作战行动中,北约使用了20世纪最先进的侦察监视设备和空中打击兵器,而南联盟却充分发挥其地下防御设施的作用,有效地抵御了北约的持续轰炸,直至战争结束军队仍保持了相当的实力。 钻地弹的特性剖析地下防御设施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仍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是因其具有许多新特性: 隐蔽性强信息化战争,是所谓“发现即被摧毁”的战争,而地下防御设施在对抗侦察器材等方面,却有许多独到之处。地下防御设施可通过利用地表、水面以及附近相似地形等手段,达到一定程度上乱敌视听的目的。可通过科学的伪装方法,如在防御工事内进行各类反电子干扰等,能使敌侦察器材呈现一片“雪花”。 封闭性强现代军事高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激光、微波、电磁脉冲等新概念武器层出不穷。同时,核、生、化武器的常规化,也大有再次逞威战争舞台的迹象。而这些武器无论是在杀伤力还是破坏力上都远比常规武器强大,如果仅靠地上防御将十分困难,但地下防御设施却以其极强的封闭性可以达成对诸多信息化武器的有效防护。地下防御设施凭借其对各类穿透力较强的新概念武器具有很强的衰减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其杀伤效能;而以其良好的抗贯穿力,又可以使激光武器等望而却步。 抗毁性强现代精确制导武器命中精度的提高和打击威力的增大,对战场目标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而地下防御设施却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抵制这些武器的攻击:地下防御设施依托天然的地质结构防护层,使其具有很强的抗击首次打击能力;通过高科技的打造,可以进一步增强抗贯穿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进而对导弹等武器具有很好的防护性;地下防御设施若处在地表下和水面下的位置,对一些靠地形匹配制导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则有良好的防护性能。善攻者攻其九地之下 据外刊报道,目前世界一些军事强国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特点,都在不遗余力地研究攻击地下目标的新式武器,这期间各类钻地弹应运而生。 所谓钻地弹,是一种携带有钻地弹头(又称侵彻战斗部)专门用于攻击机场跑道、地面加固目标尤其是地下设施的特种弹药。应该说,钻地弹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与防护工程长期斗争相互推进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初,美军为了研制出一种能够钻入地下摧毁前苏联洲际导弹发射井的弹药,开始了钻地弹的研究。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截止目前已经研制和正在研制的钻地弹已达十余种类型数十个型号,其中比较典型的有:GBU-28钻地弹:这是一种于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研制、专门用于袭击伊拉克位于深层地下指挥中心的常规钻地弹,可钻透6米厚的钢筋水泥工事和30米厚的普通地面。 JDAM钻地弹:是一种由美国空、海军联合研制、具有高准确度、全天候、自主式制导能力的钻地弹。1997年开始批量生产,可由轰炸机或战斗机从高、中、低空投放,用以攻击各类地(海)面目标。 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是一种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攻击范围大,专门用于攻击加固目标和深层地下目标的钻地弹。该弹具有极高的动能,对于沙地的最大侵彻深度可达40米,对于水泥的最大侵彻深度可达11米,特别适合打击地下指挥中心等地下坚固目标。 B61-11钻地核弹:这种弹当量可调,是一种战术与战略型核武器,其最大当量破坏范围可达到地下数十米至百米。 据报道,海湾战争中新型钻地弹首次应用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而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用“炸弹之母”钻地弹摧毁了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萨达姆地堡,更加显示了其攻击地下防御设施的不可替代作用,所以被誉为实施“外科手术”的“杀手锏”。 与普通弹药相比,钻地弹之所以具有钻地的特殊功能,是因为它们有着许多技术上的独特之处: 引信日趋智能化。钻地弹的引信通常采用延时引信或智能引信。延时引信可保证弹头侵彻到目标内部300毫秒后才引爆炸药;智能引信则是美军正在研制开发的多级引信,其原理是,炸弹触地后钻入地下一定深度,第一级引信引爆炸开一个洞,炸弹循洞继续钻入一定深度,第二级引信引爆再炸开一个洞……以此类推,直至炸弹进入更深的地下找到攻击目标后主战斗部爆炸。 弹体设计高强度。钻地弹的作用环境恶劣,弹体材料要求必须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以保证弹头内电子器件等装置能够在高速侵彻时形成的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 攻击速度恰到好处。如果撞击速度太低,会使侵彻深度过小,甚至无法侵彻到达目标;但撞击速度过高,则又可能出现因撞击温度接近或超过弹头材料的熔点而导致弹头变形,出现蘑菇弹头效应而使侵彻深度降低,所以撞击速度必须恰到好处。 爆炸威力非比寻常。钻地弹钻入地下,爆炸时通过向地下耦合能量,使其破坏效能比同当量地面爆炸要大10~30倍。因此,钻地弹即使钻入地下不深,其爆炸威力也会远远大于普通常规弹药的威力,所以其作战效果十分显著。 分类及性能特点按功能分钻地弹可分为反跑道、反地面掩体和反地下坚固设施三种类型; 按爆炸原理分按照不同爆炸原理,可将钻地弹划分为核钻地弹和常规钻地弹两大类。 核钻地弹是一种能钻入地下一定深度后爆炸的核炸弹或核导弹弹头。核钻地弹是在普通核弹头基础上,经过特殊处理后改装成的核武器。与其他核武器相比,由于核钻地弹具有特殊的杀伤破坏效果,所以,格外引人注目。 目前,已经装备部队的核钻地弹主要有美国的B61-11核航弹。该航弹是由一种氢弹改装而成的。爆炸威力为30万~300万吨TNT当量。弹头可以钻进深达15米的地下爆炸。 常规钻地弹主要有“杰达姆”炸弹和“三军通用防区外攻击导弹”(TSSAM)等。 “三军通用防区外攻击导弹”具有很强的钻地能力。在1994年7月的一次不爆炸钻地试验中,该弹头曾使质量为230吨、厚为1.5米的钢筋混凝土靶标连同其固定机构后移了100毫米,而弹头却在贯穿靶标后继续前移了172米,弹头壳体却没有受到明显的损坏。 按携带工具钻地弹可分为巡航导弹(包括空射、舰射、陆射巡航导弹)型钻地弹、航空炸弹型钻地弹、精确制导型钻地弹(如GBU-28激光制导钻地弹)、航空布撒器携带的侵彻子弹药、炮 钻地弹 射钻地弹药及肩射火箭型侵彻弹药等; 按侵彻头类型分钻地弹可分为动能侵彻型和复合弹头型。 动能侵彻型:依靠弹体飞行动能侵彻到掩体内部后,引爆弹头内的高爆装药,毁伤目标。美国研制的450公斤的J-1000型、225公斤的I-500型、900公斤的BLO-109型及特制的1800公斤的BLU-113型战斗部,均属这种类型。因重量受携带能力的限制,要提高战斗效能,一是选取适当长径比,以提高对目标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二是提高末速度,以450米/秒的速度侵入的战斗部,就足以钻透1米厚的混凝土结构。 除以上因素,弹着角和攻击角对战斗效果也影响较大。一般弹着角90度为最佳,攻击角限制在±5度。为了增加末速度,美国目前还正在研制带火箭发动机或其它动力装置的可推进侵彻战斗部,末速度可达1200米/秒,这种战斗部将用于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 复合弹头系统(MWS)包括一个预侵彻弹头(先导弹头)和一个主侵彻弹头(后继弹头)。预侵彻弹头内含一个或多个预制装药,爆炸能量及柱状装药在轴向产生的射束流使弹头破片速度达6000米/秒,将目标炸开一个洞口,主侵彻战斗部沿此洞口继续侵彻,弹头上以延时或智能引信最终引爆主侵彻战斗部装药,毁伤目标。MWS的战斗效能取决于预侵彻战斗部装药直径、主侵彻战斗部速度和主侵彻战斗部单位面积压力三大因素。与动能侵彻战斗部相比,MWS减轻了重量,增加了弹着角范围(25~90度),更适于加装到标准武器上。 美欧在研型号麦菲斯托(MEphisto):为德国KEPD-150标准导弹而研制。KEPD-150是在德国、瑞典合作研制的KEPD-350动能钻地导弹的基础?上开发的。麦菲斯托的预侵彻战斗部装有光电探测器近炸引信。 主侵彻战斗部尾部装有程序化智能多用途引信,可装定空爆、触发和侵彻3种工作模式。在侵彻模式下,战斗部可在钻透沙石、混凝土等多层结构后,在掩体内部敏感到空间而爆炸。研制计划从1997年开始,目前已成功地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试验。 扩孔器(BroACh):由英国研制,将装备到常规标准导弹上。美国也在对其进行试验,以装备到AGM-86C常规空射巡航导弹、AGM-154C、AGM-129先进巡航导弹、战斧巡航导弹上。 此外,扩孔器还可装在炮弹和肩射火箭上。 带矛者(LAnCEr):英、美、意三国合作研制,由较小的长矛(LAnCE)战斗部发展而来(后者长300毫米、直径160毫米,装5公斤炸药,用于攻击加固飞机掩体),用于至少1450公斤重的钻地炸弹,由鹞式和美洲虎战斗机挂载,还可装到空中霍克导弹上。 此外,美国目前还在进行几项研究计划,主要针对钻地弹头材料、智能引信、爆炸材料等进行研究,以改进F-15等飞机的挂载武器性能。另外,美国还在研制大贯穿力的高超音速导弹,最高速度可达6马赫。 防御钻地弹的初步设想地下设施美、英若攻击伊拉克的地下设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采用巡航导弹和机载炸弹携带钻地弹头进行攻击。其防区外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采用联合GPS制导,使装定时间由原来的20多个小时减到2小时,制导精度也有所提高。其载荷可达450公斤,装药直径50厘米,弹着地速度达260~335米/秒。若采用MWS战斗部,可钻透6~9米土层后,再钻透3.6~5.5米混凝土,引爆23~70公斤装药;若携带动能侵彻战斗部,则可钻透18~36米土层,1.8~3.6米混凝土,起爆23~135公斤炸药;若采用在研先进型号,则破坏效果可能更佳,将对伊地下设施给予沉重打击。 防御钻地弹的初步设想一是阻止敌方对地下设施具体位置的探测侦察;二是改进地下掩体结构;三是尽早攻击钻地弹发射平台,如飞机、巡航导弹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最后需说明的是,钻地弹不仅可以攻击地下掩体,而且还能有效地攻击地面上的坚固防护掩体,如C3I系统的保护掩体、防空隐蔽所等。 未来较量“盾”更坚“矛”更利盾者藏之;矛者攻之。二者较量,各有高招。 “钻”(攻)的方面,针对目前钻地弹钻地深度不够、发现识别地下目标能力有限以及毁伤精度尚不够高等问题,目前外军正在着力探索新的技术手段:一是通过提高弹头速度和采用新的战斗部来提高钻地深度;二是对引信进行优化设计,研制既耐冲击、又能在最佳时刻引爆的新型引信;三是增大投掷距离,使钻地弹能够从对方防空火力圈外发射攻击对方目标;四是提高自主攻击能力和命中精度。 此外,钻地弹还有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向小型钻地核弹方向发展。据外刊报道,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为了轰炸原南联盟普里什纳机场的地下机库,曾投掷了多枚号称“掩体粉碎机”的GBU-28型常规钻地弹,然而,战争结束后美军却发现,地下机库里的米格-21型战机等却毫发未损。于是,美军决定转而研究威力更大的小型钻地核弹。据悉,新型钻地核弹的研制主要是在两种现有钻地核弹基础上改进,重点是使弹头能穿透更深的土层、岩石和钢筋混凝土工事,以打击最深层地下目标。 “藏”(盾)两大趋势一个是地下防御设施的数目在大量增加,据国外有关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70多个国家拥有深层地下掩体,总数目高达1万多个。另一个是运用高科技大力提高地下防御设施的挖掘深度和抗毁强度。主要技术有:异型表面技术,是在坑道入口等处构筑凹凸不平的表面,使钻地弹偏转,攻击角增大、甚至跳弹而不能钻地;弹道偏斜技术,即构筑尺寸与直径相当的石块堆积层,并利用弹道扰动装置对弹体控制系统实施干扰,使钻地弹攻入石块堆积层而消耗其动能;遮弹偏航技术,就是构筑特制的偏航板或带钢筋混凝土填板的混凝土防护层等,使弹道弯曲、弹体偏转、变形甚至断裂;综合防护技术,是综合运用隐蔽、伪装、分隔、分散、干扰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钻地弹的攻击效能。 未来发展另据专家预测,未来的地下防御设施将不仅仅具有单纯的防护性能,还将构成具备综合作战能力的大系统。首先,从地下防御设施设置的地域来看,将不仅仅局限于地下,还可设于水底等。其次,从地下防御设施的构造来看,单一的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现防护的传统思维将被突破,而具备综合攻防能力的多层复合结构将成为主流。再有,从未来地下防御设施的范围看,将既包括各种战时必要的军用设施,还会包括民用和其它战略设施等。可以预见,在未来战争中,地下防御设施与钻地弹的斗争将愈演愈烈,而这种激烈的对抗与角逐,必将推动信息化战争向地下深层空间扩展、延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