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邹学勇 |
释义 | 邹学勇,博士,教授,男,汉族,1964年8月生,安徽省六安市人。现为教育部防沙治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北京市防沙治沙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沙漠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风沙物理与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拥有众多著述,获过多项奖项。同名的有北京易起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邹学勇。 学习与工作经历1. 1982.9-1986.7,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2. 1986.8-1989.7,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 3. 1989.8-1992.9,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4. 1992.9-12,任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5. 1993.1 -11,任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6. 1993.12-1997.5,任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副研究员(特批) 7. 1996.3,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8. 1997.5,任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副主任 9. 1997.6-2000.8,任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研究员(特批),相继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副高和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副主任员、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10. 1998.5,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1. 2000.9-今,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学术论文1. 邹学勇, 1989. 沙漠化类型划分的定量研究. 干旱区地理, 12(1): 48-51. 2. 周秉根, 邹学勇, 1989. 黄山第四纪冰缘地貌遗迹及古地理环境分析. 冰川冻土, 11(2): 161-166. 3. 邹学勇, 1990. 确定自然带界线的模糊聚类数学模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 13(1). 4. 邹学勇, 1990. 中国亚热带湿润地区风沙地貌研究, 中国沙漠, 10(2): 43-53. 5. 金炯, 董光荣, 邵立业, 邹学勇等, 1991. 阿里地区狮泉河镇风沙危害与整治规划, 中国沙漠, 11(3): 23-31. 6. 邹学勇, 1991. 南昌地区风沙化土地风沙地貌发育规模和风沙活动预测. 地理研究, 10(3): 51-58. 7. Zhou Shaoxiang, Zou Xueyong, 1992. Observation of Sand Driven by Wind with Multiflash Photography, 2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igh Photography and Photonics. 8. 邹学勇, 董光荣, 1992. 森格藏布河谷盆地第三纪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变.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6(1): 58-66. 9. 邹学勇, 朱久江, 董光荣等, 1992. 风沙流结构中起跃沙粒垂直初速度分布函数. 科学通报, 23:2175-2177 10. 邵立业, 周广立, 董光荣, 金炯, 刘玉璋, 邹学勇, 郭迎胜, 1993. 狮泉河镇风沙整治第一期工程设计, 中国沙漠, 13(1): 4-13. 11. 邹学勇, 董光荣, 1993. 风沙物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地球科学进展, 8(6): 44-49. 12. 邹学勇, 刘玉璋, 董光荣, 1994. 风沙流能量的实验计算. 科学通报, 39(2): 161-164. 13. 邹学勇, 刘玉璋, 吴丹, 董光荣, 1994. 若干特殊地表风蚀的风洞实验研究. 地理研究, 13(2): 41-48. 14. 邹学勇, 1994. 简评《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与防治途径》.地理研究, 13(3): 113-114. 15. Zou Xueyong, Liu Yuzhang,Dong Guangrong, 1994, Tentative Calculation of Wind-Sand Current Energy.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39(12): 1016-1020. 16. 邹学勇, 1994. 风沙物理学.《现代科技百科综述》(专著), 北京出版社. 17. 邹学勇, 1994. 荒漠化. 《现代科技百科综述》(专著), 北京出版社. 18. 邹学勇, 王贵勇, 1995. 黄河上游玛曲地区晚全新世沙漠化. 中国沙漠, 15(1): 65-70. 19. 邹学勇, 董光荣, 王周龙, 1995. 戈壁风沙流若干特征研究, 中国沙漠, 15(4): 368-373. 20. 高全洲, 董光荣, 李保生, 邹学勇, 1995. 晚更新世以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区沙漠演化, 中国沙漠, 15(4): 345-352. 21. 董光荣, 高全洲, 邹学勇等, 1995. 晚更新世以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气候变化. 科学通报, 40 (13): 1214-1218. 22. 高全洲, 董光荣, 邹学勇等, 1996. 查格勒布鲁剖面-晚更新世以来东亚季风进退的地层记录.中国沙漠, 16(2): 112-119. 23. Dong Guangrong, Gao Quanzhou, Zou Xueyong, et al, 1996. Climate Changes on Southern Fringe of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1(10): 837-842. 24. 彭期龙, 邹学勇, 董光荣等, 1997. 《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防治规划图》(四幅全开), 成都地图出版社. 25. 严平, 董光荣, 邹学勇, 1998. 土壤风蚀容忍量(T值)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水土保持通报, 18(1): 13-16. 26. 朱久江, 匡震邦, 邹学勇, 刘玉璋, 1998. 风沙两相流中沙粒的跃移运动, 中国科学(A辑), 28(3): 266-274. 27. 郝青振, 邹学勇, 董光荣等, 1998. 室内沙风洞空洞条件下气流场规律研究. 中国沙漠, 18(2): 40-45. 28. 杨保, 邹学勇, 董光荣, 1999. 风沙流中颗粒跃移研究的某些进展与问题. 中国沙漠, 19(2): 78-83. 29. 杨萍, 邹学勇, 哈斯, 1999. 巴丹吉林沙漠北部风沙地貌形态类型的分区研究, 中国沙漠, 19(3): 13-16. 30. 《西藏自治区八-邛公路沙害综合整治研究》(合作专著,待版), 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的第二节(部分), 计约7.5万字. 31. 杨保, 邹学勇, 王周龙等, 1999. 气流中跃移颗粒的受力分析, 地理科学, 19(5): 475-478 . 32. 邹学勇, 郝青振, 张春来等, 1999. 风沙流中跃移沙粒轨迹参数分析, 科学通报, 44(10): 1084-1088. 33. 张春来, 郝青振, 邹学勇, 严平, 1999.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形态及沉积物对表面气流的响应, 中国沙漠, 19(4):359-363. 34. 张建平, 陈学华, 邹学勇, 等, 2001.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山地学报, 19(1):81-86. 35. Zou Xueyong, Wang Zhoulong, Hao Qingzheng, et.al, 2001. Distribution of velocity and energy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 in wind tunnel. Geomorphology. 36(2-3):156- 163. 36. 张春来, 邹学勇, 靳鹤龄, 郭迎胜, 2001. 狮泉河盆地第二期风沙灾害整治研究, 中国沙漠, 21(2): 157-163. 37. 邹学勇, 2001. 赣江下游地区的风成沉积, 中国沙漠, 21(4): 25-30 38. Zou Xueyong, Dong Yuxiang, Jin Heling, et al, 2002. Desertification and control plan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Jouranl of Arid Environment, 51: 183-198. 39. 张春来, 邹学勇, 董光荣, 刘玉璋, 2002. 耕作土壤表面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中国沙漠, 22(5):473-475. 40. Zhang Chunlai, Gong Jirui, Zou Xueyong, Dong guangrong, et al., 2003. Estimates of Soil Movement in a Study Area in Gonghe Basin, Northeas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53(3):283-285. 41. Liu Lianyou, Shi Peijun, Zou Xueyong, et al., 2003. Short-term dynamics of wind erosion of three newly cultivated grassland soils in north China. Geoderma, 115:55-64. 42. 程宏, 赵延治, 邹学勇等, 2003. 西藏河谷地区荒漠化综合整治, 自然灾害学报, 12(2):40-44. 43. 邹学勇, 董光荣, 李森等, 2003. 西藏荒漠化与防治战略.自然灾害学报, 2(1): 17-24 44. 邱玉郡, 王静爱, 邹学勇, 2003. 区域灾害评价模型. 自然灾害学报, 12(3):48-53. 45. 赵延治, 程宏, 王贵勇, 邹学勇, 2003. 高寒地区土地利用于覆盖变化初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2):261-267. 46. 张春来, 邹学勇, 董光荣, 刘玉璋, 2003. 植被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17(3):31-33. 47. 邱玉珺, 王静爱, 邹学勇, 2003. 区域灾情评价模型. 自然灾害学报, 3: 48-53 48. 张春来, 邹学勇, 董光荣, 刘玉璋. 2003. 植被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17(3):31-33. 49. 张春来, 邹学勇, 董光荣, 2003. 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土壤风蚀率指标, 水土保持学报, 17(4):90-93. 50. 严平, 董光荣, 张信宝, 邹学勇. 2003. 青海共和盆地土壤风蚀的137Cs法研究(Ⅰ)-137Cs分布特征. 中国沙漠, 23(3): 268-274. 51. 严平, 董光荣, 张信宝, 邹学勇. 2003. 青海共和盆地土壤风蚀的137Cs法研究(Ⅱ)-137Cs背景值与风蚀速率测定. 中国沙漠,23(4): 391-397 52. 邹学勇, 刘玉璋, 张春来, 董光荣, 刘连友, 高尚玉, 史培军, 严平, 哈斯, 2004. 西藏八一镇—邛多江公路沙害成因与治理. 自然灾害学报, 6: 15-24 53. Zhang Chunlai, Zou Xueyong, Gong Jirui, et al., 2004. Aerodynamic roughness of cultivated soil and its influences on soil erosion by wind in a wind tunnel.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75(1):53-59. 54. Liu Lianyou, Shi Peijun, Gao Shangyu, Zou Xueyong, E Hasi, Yan Ping et al., 2004. Dustfall in China’s western loess plateau as influenced by dust storm and haze event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8(12): 1699-1703. 55. 张春来, 董光荣, 邹学勇, 程宏, 杨硕, 2005. 青海贵南草原沙漠化影响因子的贡献率. 中国沙漠, 25(4):511-518 56. 王升堂, 赵延治, 邹学勇, 程宏, 2005. 北京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起尘的特征研究. 地理科学, 25(5): 601-605 57. 赵延治, 张春来, 邹学勇, 程宏, 陈学华, 杨忠, 2005. 西藏日喀则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 地理科学, 26(1): 33-39) 58. 邱玉珺, 邹学勇, 张春来. 2005. 沙粒跃移轨迹参数的统计研究, 中国沙漠, 25(4):577-580. 59. 邱玉珺, 邹学勇, 2005. 气候因素对沙尘天气影响的模型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 2: 35-40 60. Li, Xiaoyan, Liu Lianyou, Gao Shangyu, Shi Peijun, Zou Xueyong, E. Hasi, Yan Ping. 2005. Aeolian dust accumulatlayers by rock fragment substrata: influence of number and textural composition of pebble layers on dust accumulation.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84(2), 139-144 61. Li, Xiaoyan, Liu Lianyou, Gao Shangyu, Shi Peijun, Zou Xueyong, E. Hasi, Zhang Chunlai, 2005. Microcatchment water harvesting for growing Tamarix ramosissima in the semiarid loess region of China.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14: 111–117 62. 张春来, 邹学勇, 程 宏, 杨 硕, 潘星慧, 王洪涛, 2006.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护体系近地面流场特征.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4(3):1-8 63. 格日乐, 程宏, 邹学勇, 王升堂, 张春来, 2006. 雅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6): 64. 全占军, 程宏, 于云江, 邹学勇, 2006.煤矿井田区地表沉陷对植被景观的影响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30(3): 414-420 65. 常春平, 邹学勇, 张春来, 黄永梅, 程宏, 赵延治, 全占军, 邱玉郡, 房志玲, 王升堂,2006. 拉萨河下游河谷风沙源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山地学报,24(20): 489-497 66. 邱玉珺, 邹学勇, 张春来, 2006. 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对大气能见度方差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及其沙尘过往路径典型站点为例. 环境科学, 6: 1046-1051 67. 邱玉君, 邹学勇, 2006. 反映近地面状况的一个参数风场分维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98-101 68. 邱玉珺, 邹学勇, 孙永亮, 2006. 荒漠化动力系统熵理论模式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319-323 69. 张春来, 邹学勇, 刘玉璋, 杨硕, 王周龙. 2006. 狮泉河盆地风沙灾害成因及其防治, 自然灾害学报, 2: 1-9. 70. Cheng Hong,Wu Yongqiu, Zou Xueyong, et al., 2006. Study of ephemeral gully erosion in the small catchment of upland on the Inn-Mongolia Plateau. Soil & Tillage Research, 90:184–193 71. Zhao Yan-Zhi, Zou XueYong, Cheng Hong, et al., 2006.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Methodology and a Case Study for Lhaze Count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80:120–131. 72. Cheng Hong, Zou Xueyong, Zhang Chunlai, 2006.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for the initial liftoff velocities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 in air.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11, D22205, doi:10.1029/2006JD007069. 73. 张春来, 邹学勇, 杨硕, 潘星慧, 王洪涛, 2007. 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内风沙沉积的粒度特征. 地理研究, 1: 75-82 74. 王升堂, 邹学勇, 张春来, 程宏, 2007. 民勤绿洲边缘带灌丛沙丘防风作用研究. 地理科学,1:104-108 75. Zhang Chunlai, Zou Xueyong, Cheng Hong, et al., 2007. Engineering measures to control windblown sand in Shiquanhe Town, Tibet.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95: 53–70 76. Cheng Hong, Zou Xueyong, Wu Yongqiu et al., 2007. Morphology parameters of ephemeral gully in characteristics hillslope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Soil & Tillage Research, 94(1): 4-14 77. Zou XueYong, Cheng Hong, Zhang ChunLai, Zhao YanZhi., 2007. Effects of the Magnus and Saffman forces on the saltation trajectories of sand grains in air. Geomorphology, 90: 11-22 获奖情况1. "江西南昌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委与中国工商银行联合举办的利用贷款进行科研成果展览会金奖-"金箭金奖"(1992年) 2. 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993年) 3. 中国科学院方树泉青年科学家奖(1995年) 4.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科技成果奖(2002年) 5. 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3年) 创业今天要采访的是一位自主创业的80后,他凭借自己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敢的创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并在努力着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就是北京易起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邹学勇。 我们的采访是在邹学勇的公司,他并没有给自己设立专门的办公室而是与员工在一起,他说这样可以更好的与员工沟通更可以让员工看到他在做什么,他喜欢open,因为这样对工作是一种促进。这样我们的采访就在所有员工的倾听下展开了: 记者:您之前是从事什么行业的呢? 邹学勇:我之前是做通讯、教育和软件开发 记者:那么是在什么样情况下使您放弃了原有的工作,有这种想自主创业的想法的呢? 邹学勇:首先我是参加过很多的活动,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在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我感觉到这些活动组织的吸引力不够,而且凝聚力不强,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我成立这个公司的想法就要建立一个人际关系网络,把人的资源整和起来,当你需要找资源或者要完成某个项目的时候我可以帮助你。 记者:很多80后都有创业的冲动,他们经常会顾虑潜在的困难而畏缩了,您在初创公司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您对那些想创业的80后些什么样的建议? 邹学勇:的确在创业的初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资金的问题,人员的招募,项目筹划、客户资源等等。同时,象我从事的人际关系网络行业,国外也有很多这样的公司,从竞争的角度来讲也是相当激烈的,生存的压力很大。但是事在人为,如果你看准了一件事情一定要勇敢的去尝试,因为我们还年轻,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 记者:那您的公司现在进展的顺利吗? 邹学勇:应该说非常的顺利,一切都在计划当中。因为我们的项目非常有市场,就象我们要在12月23号开展一个创业者(北京)峰会,就是为创业者提供投资,和项目合作寻找合作伙伴,是一个很严肃的项目,能确实的帮助创业者找到很多商机 记者:您对成功是怎样认识的呢? 邹学勇:我觉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你所做的事情有没有价值,很多人都在说成功就是把事业做大,挣很多钱,我更看重我做的东西有没有价值,能给社会带来多大的价值。 记者:您现在离成功还有多大的距离?计划用多长时间来实现呢? 邹学勇:我现在只能算是初级阶段,也就是刚刚开始,预计在07年吧在我所从事的互联网行业里面,要有一定的影响力,有自己相应的位置。 记者:在您的眼中80后的商业精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邹学勇:80后最重要的在于学习,不论是你的工作方式方法,及怎么样去用人等都需要去不断的学习。因为作为80后你所接触的领域必定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创业者来说,你可能只接触到管理或者只接触到技术,就是某一个专门的领域。但你要做一家公司,就要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特别是在与一些大公司合作的过程中,与一些成功人士交流中,一定要吸取别人的经验,这样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这点很重要。 记者:您在管理中有没有独特的或者创新的管理方式? 邹学勇:这样说吧独特谈不上,只不过我们作为80后的年轻一带,用简单的一个词概括就是“open”很现代的管理方式。因为我们思维敏捷、思想很灵活,这就有别于我们前几代人最大的特点。我的管理模式就有点类似google和百度,工作上很自由,只要你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你作什么都可以。就象我刚刚招进来一个博士,他就认为我给他提供的环境很宽松,并且看到我项目的前景及延伸度非常长,未来的发展趋势非常好,有他发展的空间。 记者:您又是如何与博士这种高级的人才进行沟通的呢?特别是当您的决策与他的想法建议有冲突的时候。 邹学勇:应该分两种情况,如果这个项目很急,时间很紧的情况下,那么就是由我来作出决断。要是时间允许的话,那么我会把大家的方案全都摆出来,所有的员工一起参与讨论,选出合理的方案,并不是说我是老板我的想法就是最好的,在我这里没有打工者老板的界限,同时我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这种互相的学习取长补短,公司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记者:接下来是个轻松的问题,您的爱情关是什么样的呢? 邹学勇:当然也是要非常的“open”最重要的是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记者:您平时有什么业余爱好吗? 邹学勇:打网球啊,周末跟朋友出去玩玩爬山之类的,我觉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多缺陷,所以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其实都是用来学习的。 记者:作为80后中,您认为我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呢? 邹学勇:如果我能成功的话,我会帮助更多的人成功,我会进行投资,特别是教育等事业,虽然我们的社会进步很快,但象一些边远的山区还是比较落后的,改变落后地区的经济面貌,通过自己的成功带动整个社会的成功和进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