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邹城铁山 |
释义 | 铁山摩崖刻经,位于山东省邹城西北二里铁山公园内,俗称南岗,通高80米,刻石高66.1米,宽16.4米,总面积为1085平方米。阳面刻有《大集经·穿菩提品》和《石颂》大象元年(579)。隶楷书,刻经17行,行6至61字不等,全文930字,尚能辨识者777字,字径40至60厘米不等。 《石颂》位于经文右侧,有经主“匡哲”题名。“石颂”二字为篆书,字径九五×七五厘米,颂文十二行,行四十三至五十二字不等,字径二十二厘米,原刻六一四字,今存四九二字。下部为题名,原刻六十五字,今存四十五字。题名有:“任城郡功曹周,平阳县功曹大都维那,赵郡李巨敖,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洽,东岭僧安道壹署经(见图二),齐搜扬好人平越将军周,任城郡主簿大都维那闾长篙”。以上除官方人士参助外,书经人即是安道壹。1988年铁山刻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刻石根据字体大小、内容和位置,可分为3类: 1、佛经刻字,在刻面右部,系石刻主要部分。共刻《大集经》文17行,行50~60字,原刻946字,因部分风化剥落,现存699字,字径长40~50厘米,宽40~60厘米。书体以隶书为主,间用篆势,杂以行草,用笔方圆兼施,以圆为主。经文上方有阴线刻巨龙、祥云、佛光图案,其下刻龟背纹图案,若隐若现。 2、《石颂》刻字,在刻石左部。上端刻“石颂”两个大字,字宽70~95厘米,高80厘米,系颂文标目。下端刻颂文小字,共12行,行52~55字,计600余字。第四行有“皇周大象元年岁大渊献八月庚申朔十七日丙子”记时文字。颂文记述刻经主持者为“有信弟子匡喆及弟显□”,系西汉丞相匡衡之后。经文书写者为“大沙门安法师者,道鉴不二”,即安道壹。颂文还特别赞美刻经的书法,“清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蟠雾,似凤腾霄”。 3、题名刻石,原为3处,现仅存1处,在佛经石下方,共6行,行3~5字,字宽23~28厘米。中有“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洽”、“东岭僧安道壹署经”等题名。 铁山摩崖刻石,明代虽已见著录,但未引起世人重视。清乾隆末年,金石学家黄易官济宁运河同知时前往寻访。之后,著录渐多,遂著名于世。黄易还发现了岗山、葛山、尖山(已损坏殆尽)摩崖刻经,统称“邹城四山摩崖”。 为加强对铁山摩崖刻石的保护,1973~1975年在刻石周围设立防护墙、防水设施,并有专人看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