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棕脉风毛菊 |
释义 | 基本信息【种中文名】:棕脉风毛菊 【种拉丁名】:Saussurea baroniana Diels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风毛菊属 【属拉丁名】:Saussurea 【命名来源】:[Bot.Jahrb. 29: 625. 1901] 【中国植物志】:78(2):178 【组中文名】:风毛菊组 【组拉丁名】:Sect.8.Saussurea:Lipsch·,Gen 【亚族中文名】:飞廉亚族 【亚族拉丁名】:CARDUINAE O.Hoffm. 【族中文名】:菜蓟族 【族拉丁名】:CYNAREAE Le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56厘米。根状茎较粗壮,生多数纤维状须根。茎单生,直立,下部被稠密、上部被稀疏的棕色多细胞节毛,上部有伞房状或伞房圆锥花序状分枝。中下部茎叶有叶柄,柄长2—13厘米,被棕色多细胞节毛,柄基扩大半抱茎,叶片卵形或卵状心形,长8.5—14厘米,宽4.5----9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少圆形,边缘有粗锯齿,齿端有刺状尖头;上部叶小,有短叶柄或几无叶柄,叶片卵形,基部楔形,全部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粗糙,被短糙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的蛛丝状棉毛。头状花序2——多数,在茎枝顶端排列成伞房花序或伞房圆锥花序,花梗长0.5—3.5厘米,被稠密的锈色柔毛或多细胞节毛和蛛丝状棉毛,具1枚线形苞叶。总苞狭钟状或卵形,直径6—10毫米;总苞片6--7层,被蛛丝毛,外层卵状三角形,革质,顶端具黑色小尖头,内层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顶部钝,紫色。小花紫色,长1.1厘米。瘦果4棱形,长5毫米,无毛。冠毛2层,灰白色或淡褐色,外层短,糙毛状,内层长,羽毛状。花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分布陕西(太白山)。生于山坡及林缘,海拔22(1)---2800米。模式标本采自陕西太白山。 本组概述叶各种各样,宽或窄,全缘或羽状半裂至羽状全裂,无耳或有耳,基部心形、圆形或截形,下部茎叶无柄或有柄;总苞片边缘全缘或有栉齿。组模式同亚属模式。本组约有153种;我国有80种。 本属概述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时为小半灌木。茎高至矮小,有时退化至无茎,无毛或被白色棉毛或柔毛。叶互生,柔软或坚硬,全缘或有锯齿至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具多数同型小花,多数或少数在茎与枝端排成伞房花序、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或集生于茎端,极少单生。总苞球形、钟形、卵形或圆柱状;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紧贴,顶端急尖、渐尖或钝或圆形,有时有干膜质的红色附属物,或有时附属物绿色、草质。花托平或突起,密生刚毛状托片,极少无托片。全部小花两性,管状,结实。花冠紫红色或淡紫色,极少白色,管部细丝状或细,檐部5裂至中部;花药基部箭头形,尾部撕裂;花丝分离,无毛;花柱长,顶端2分枝,花柱分枝长,线形,顶端钝或稍钝。瘦果圆柱状或椭圆状,基底着生面平,禾秆色,有时有黑色斑点,极少黑色,具钝4肋或多肋,平滑或有横皱纹,顶端截形,有具齿的小冠或无小冠。 冠毛(1)一2层,外层短,糙毛状或短羽毛状,易脱落,内层长,羽毛状,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约计400余种,分布亚洲与欧洲。我国已知约近264种,遍布全国。后选属模式:S.Alpina(L.)DC.本卷风毛菊的系统基本参照S.Lipschitz的《GenusSaussureaDC.》一书中的系统编排的。属下共分5个亚属,即雪兔子亚属、雪莲亚属、附片亚属、齿冠亚属与风毛菊亚属。但前4个亚属之下,由于所含种类不多,不拟再细划为组。而在风毛菊亚属之下,则宜分8组,即裸托组、栗缘组、无茎组、纤维组、全叶组、羽裂组、莲座组与风毛菊组,组下不再进行划系处理。 亚族概述瘦果基底着生面,平或稍见偏斜,顶端有果缘,果缘边缘多少为锯齿状,极少无果缘,无毛,极少有毛。冠毛1一多层,同型或异型。 本族概述草本或灌木,叶互生。头状花序雌雄伺株或异株,通常含多数小花。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或不明显覆瓦状排列,革质或草质,顶端有各式芒刺或膜质附属物。小花全部两性或雌性而头状花序为同型,或边缘小花雄蕊发育不全而为雌性,头状花序为异型。全部花冠管状。花托有托片或托毛,很少无托片亦无托毛的,有时花托蜂窝状,窝缘有钻状突起。花药基部箭形,附属物各式(流苏状、撕裂状、缘毛状或糙毛状)。花柱在分枝处以下有增粗的毛环;花柱分枝分离或大部合生。 本族各属集中分布于欧洲、北非、亚洲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地区和苏联中亚地区有较多的种属分布。全族约计76个属,我国41属。本族中有下列一些大属:飞廉亚族(Subtrib.CarduinaeO.Hoffm.)的刺头菊属(CousiniaCass.),有600余种,集中分布于苏联中亚及亚洲西南部,蓟属(CirsiumMill。Emend.SCOp.)250—300种,分布欧洲、北美及亚洲,苓菊属(JurineaCass.)约250余种,分布于中欧、南欧、苏联中亚和西南亚地区,凤毛菊属(SaussureaDC.)约300余种,集中分布欧亚山地;矢车菊亚族(Subtrib.CentaureinaeO.Hoffm.)的矢车菊属(CentaureaL.)500—600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和西南亚地区。除凤毛菊属(我国约有200余种)和蓟属(我国有50种)这两个属以外,可以说,我国新疆是处于刺头菊属、苓菊属和矢车菊属等这三个大属的分布区的东部周界。新疆地区仅有这三个大属的一些代表性种类。 菜蓟族的花粉粒的基本式样是属于麻花头型(serratura—type)的,花粉粒球形,有刺,三孔沟,外壁有两层柱状层,内柱状层厚,外柱状层薄,细密。但是,就花粉结构而言,却表现出明显的两种退化倾向:(1)花粉粒表面上的刺退化,但两层柱状层仍然是完善的,花粉粒转变为长球形。这又有两种程度的差别:(a)花粉粒表面上的刺退化到几不可察的程度,如牛劳属(ArctiumL)和苓菊属(JurineaCass.),(b)刺完全退化,花粉粒表面平滑或几平滑,如刺头菊属(CousiniaCass.)的种(全部种?);(2)内层柱状层退化,这同样也有两种退化程度上的差异:(a)有内层柱状层,如红花属(CarthamusL.)、水飞蓟属(SilybumAdans。)、部分矢车菊属(CentaureaL.)及部分蓟属(CirsiumMill.Emend.Scop.),(b)内层柱状层完全退化,腔的形成并伴之以刺的退化。本族染色体x=8、9、10、11、12、13、15、17、19,形成一系列的非整借体。至今未见菜蓟族中有无融合生殖现象的报道。 亚科概述头状花序全部为同形两性的管状花,或有异形的小花,中央花非舌状;植物无乳汁。 本科概述草本、亚灌木或灌木,稀为乔木。有时有乳汁管或树脂道。叶通常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全缘或具齿或分裂,无托叶,或有时叶柄基部扩大成托叶状;花两性或单性,极少有单性异株,整齐或左右对称,五基数,少数或多数密集成头状花序或为短穗状花序,为1层或多层总苞片组成的总苞所围绕;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至多数排列成总状、聚伞状、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托平或凸起,具窝孔或无窝孔,无毛或有毛;具托片或无托片;萼片不发育,通常形成鳞片状、刚毛状或毛状的冠毛;花冠常辐射对称,管状,或左右对称,两唇形,或舌状;头状花序盘状或辐射状,有同形的小花,全部为管状花或舌状花,或有异形小花,即外围为雌花,舌状,中央为两性的管状花;雄蕊4—5个,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内向,合生成筒状,基部钝,锐尖,戟形或具尾;花柱上端两裂,花柱分枝上端有附器或无附器;子房下位,合生心皮2枚,l室,具1个直立的胚珠;果为不开裂的瘦果;种子无胚乳,具2个,稀1个子叶。 本科约有1000属,25000—30000种,广布于全世界,热带较少。我国约200余属,2000多种,产于全国各地。菊科种类繁多,许多种类富于经济价值,如莴苣、莴笋、茼蒿、菊芋等作蔬菜;向日葵、小葵子、苍耳的种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业用;橡胶草和银胶菊可提取橡胶;艾纳香可蒸馏制取冰片;红花或白花除虫菊为著名的杀虫剂;泽兰、紫菀、旋复花、天名精、茵陈蒿、艾、白术、苍术、牛蒡、红花、蒲公英等为重要的药用植物;此外,菊、翠菊、大丽菊、金光菊、金鸡菊以及许多种类,花美丽鲜艳供观赏,全世界各地庭园均有栽培。按照头状花序中小花的构造以及植物有无乳汁等特征,本科分为两个亚科和13个族。本卷内容包括管状花亚科CarduoideaeKitam.的斑鸠菊族Vernonieae、泽兰族Eupatorieae和紫菀族Astereae,38个属,共260余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