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棕腹树鹊 |
释义 | 棕腹树鹊(学名:Dendrocitta vagabunda)是雀形目、鸦科的鸟类,是体型颀长的褐色树鹊。脸黑色,渐变为顶冠、颈背及胸部的灰色。背及腰棕褐,下体黄褐。此种为中国的3种树鹊中分布最南者。与灰树鹊及黑额树鹊的区别在尾灰,翼具近白色斑块。栖于小树顶层,如杜鹃般猎捕昆虫、巢中幼虫及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分布于印度、缅甸及印度支那北部。常见于中国西南及西藏东南部近边境地区高可至海拔2000米的灌丛和森林。 中文学名:棕腹树鹊 拉丁学名:Dendrocitta vagabund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鸦科 属:树鹊属 种:棕腹树鹊 亚种:9种 命名时间 :Latham,1790 英文名称 :Rufous Treepie 外形特征棕腹树鹊身长44厘米。成鸟:头部、颈项、两颊、颈侧、颏、喉至上胸灰棕黑色,嘴基和眼周最暗;肩、背淡暗棕色;尾上覆羽浅棕黄色;尾羽淡蓝灰色,尾基部最深,向尾稍逐渐变浅,尾端则具宽的(4—5cm)黑色端斑,外侧尾羽与中央尾羽相同但黑色端斑相应变大,最外侧尾羽黑色端几占一半尾羽的长度;下胸、腹部和体侧棕黄色;尾下覆羽淡棕黄色;翅上覆羽淡灰白;三枚最内侧的次级飞羽外翈灰色,其余次级飞羽外翈灰色稍缩小,飞羽余部概黑色。 虹膜暗褐;嘴、跗蹠、趾为暗黑色。 分布范围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生活习性栖于小树顶层,如杜鹃般猎捕昆虫、巢中幼虫及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叫声响亮似笛音的kokila及其他嘶哑金属音及咪咪的叫声。常见于中国西南及西藏东南部近边境地区高可至海拔2000米的灌丛和森林。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树栖性,多栖于高大乔木顶枝上,喜不停地在树枝间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主要以浆果、坚果等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生长繁殖繁殖期4-6月,营巢于树上和灌木上,巢由枯枝和枯草构成。每窝产卵3-5枚。卵乳白色或淡红色,偶尔也有淡绿白色,被有灰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常常在钝端形成圈状或帽状。雌雄亲鸟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 亚种分化(9种) 1.Dendrocitta vagabunda bristoli分布于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麓,印度。 2.Dendrocitta vagabunda vagabunda 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至半岛的安得拉邦。 3.Dendrocitta vagabunda behni分布于印度 4.Dendrocitta vagabunda parvula分布于印度西南部(第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 5.Dendrocitta vagabunda pallida分布于印度南部的山区。 6.Dendrocitta vagabunda sclateri 分布于缅甸的南部和西部。 7.Dendrocitta vagabunda kinneari分布于缅甸中部和南部,中国云南省和泰国西北部。 8.Dendrocitta vagabunda saturatior分布于缅甸南部和泰国的西南 9.Dendrocitta vagabunda sakeratensis分布于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