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自由射手 |
释义 | 德国作曲家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Ernst von Weber)的歌剧《自由射手》(Der Freischütz)开始创作于1819年,1821年在柏林皇家歌剧院首演成功,直至今日,它仍是在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歌剧脚本是韦伯的朋友金特根据德国作家阿佩尔的故事集里关于恶毒猎人的古代民间传说改写而成。作者认为这部作品是他唯一完整的歌剧作品。 歌剧剧情歌剧的故事情节是:青年猎人马克斯在一次射击初赛中失败了,他正为第二天的决赛发愁,因为如果继续失利,按照猎人的风俗习惯,他就不可能同自己的恋人阿迦特成婚。这时,一个已经将灵魂出卖给魔鬼的声名败落的猎人卡斯帕尔乘虚而入,他因为自己的死期将至而急于找个替身,便诱骗马克斯到鬼魂出没的狼谷炼制百发百中的弹。决赛开始了,马克斯的目标是从花丛中飞起的一只小白鸽,殊不知这是阿迦特的化身。一声枪响白鸽落地,奇迹出现了,智慧与公正的隐士用法术将马克斯的枪口移向躲在树上的卡斯帕尔,存心害人的卡斯帕尔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马克斯和阿迦特终于得救。剧本反映了善良与爱情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主题。 歌剧赏析《自由射手》是浪漫派歌剧的典范,韦伯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综合性质的歌剧,他对当时通常的管弦乐配置作了部分动来配合歌剧的需要,在文字与舞台造型方面也精心打磨。韦伯在这部歌剧中运用的音乐独具特色,用圆号代表猎人,单簧管则代表黑猎人,而给予森林、狼谷的音乐充分体现了民族色彩。歌剧取材于德国文学家约翰·奥古斯特·阿贝尔编著的《德国鬼故事集》,脚本作者是约翰·菲德利希·金德,剧中黑猎人卡斯帕这一角色,是浪漫主义时期所推崇的黑色英雄的典型。 歌剧著名片段管弦乐《自由射手》序曲十分有名,常常在音乐会上作为单独曲目演奏,其以奏鸣曲形式开始,精炼的提示出全剧的几大主题,管弦乐的运用自如,圆号的出场尤为精彩。第一幕中,射箭比赛失败的马克斯所唱的宣叙调和咏叹调"无法忍受失败的痛苦",由带有波希米亚风格的圆舞曲引出,轻快的节拍一转而失,将马克斯的低调放大,开始是结构松散的宣叙调来讲述自己的失败,接着是抒情的咏叹调带出往日欢乐的回忆,表达自己心中的绝望,当中宣叙调与咏叹调反复交替,旋律速度变化,最后单簧管奏出卡斯帕的主题将全曲推向一个高潮,这样一来就暗示出马克斯内心矛盾的产生,为后来他向恶的力量屈服作了铺垫。另外,这一幕中的三重唱及合唱也很有特色,马克斯唱出了沮丧的心情,护林官库诺安慰他,而卡斯帕则心怀阴谋,三种个性由三种曲调表现,相互交织伴着合唱将矛盾冲突推至舞台前。全剧中阿加特有几首十分优美的咏叹调,如第二幕的祈祷歌"微风轻吹,将我的祷告带上天"和第三幕的"即使云层密布,阳光依旧灿烂",阿加特这个角色代表着人性中的善一面,属于她的音乐在序曲中及结尾都有出现,表示善终胜恶。第三幕第六景的带有民歌风格的"猎人大合唱",极为雄壮,可以听到熟悉的圆号声勾勒出一片山上森林的自然景色。除此之外,次要角色安琴也有不错的唱段,如第三幕中的"新娘的脸上不需要眼泪"等,其音乐色彩轻松活泼。 歌剧正名歌剧的中文名字《自由射手》是将德文名字拆解翻译过来的,有欠准确。在德国民间传说里面,Der Freischütz指的是百发百中的射手,因为他拥有的是神奇的魔弹。而且在剧中,毫无与“自由”沾边的情节。因此译名《魔弹射手》更能表达原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