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自问 |
释义 | 【词目】自问 【读音】zì wèn 【释义】自己问自己;自己衡量。 【出处】唐·白居易 《书绅》诗:“岁晚头又白,自问何欣欣。” 【示例】清·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自问无用世才,傥殿试蒙拔擢,虚糜廪禄,於义不可。”毛泽东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日寇和亲日派的计划即使实现,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但有责任,而且自问有能力,挺身出来收拾时局,决不让日寇和亲日派横行到底。” 书籍简介:书名:自问 作者:李闽生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个人出书网 老人出书网 推广发行: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 时代文献出版社 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4月 字 数:84千字 页 数:145页 版 次:2010年4月第1版 开 本:850×1168 1/32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定 价:25元 作者简介:李闽生,祖籍湖南省宁乡人氏,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九五○年参加革命,在部队当过兵,在工厂学徒做过钳工。提干后曾先后任工厂党委宣传干事、工会宣传委员、俱乐部主任和材料运输科长等职。一九六一年调冶金工业部,一九七九年调中央纪委,先后任王鹤寿同志秘书和室纪检监察专员等职。一九九五退休。 内容简介:退休以后,我一直想写点东西,但自觉人生平淡没有什么可写的;又怕写出来的东西词不达意惹人笑话,所以迟迟不敢动笔。前年姐夫和姐姐寄来《记起来的往事》和《脚印》两本回忆录,看后很受启发。从那朴素无华的字里行间可以体察到他们对事业和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责任感,使我感悟到人生的经历不外乎都是在承担一种责任的过程。虽然人与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分工不同,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分,但责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一言一行,它都如同一把尺子在衡量着你,监督着你。只要你是负责任地去做每一件事情,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伴随你的总是成功。受到挫折或失败能敢于承担责任,进行检讨吸取教训,即便你是一个普通人也是高尚的。我想他们写回忆录目的在于回眸人生,对后人作个交待,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此我鼓起了勇气沿着他们的脚印来回忆能记起来的往事。 我把回忆录定名为《自问》就是自问人生是否负起应有的责任。在这本小册子中记叙的一些事情,大都是有根有据的事实,部分是凭记忆想起来的事情,不一定百分之百的准确,尤其思想认识上也难免有主观之处。但我对是或错并不在意,只为用文字如实记录备案,是非留给后人评论,也是我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心吧。 我父亲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服役于中国陆军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五一七团一营,任少校营长。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于南京光华门。我把有关他的档案资料收集在小册子中,就是希望子孙后代不要忘记这段历史,记住在他们的血液中还留存着先辈的热血,做人做事都要自问无愧于祖宗,无愧于人民。 我很幸运,成长在新时代,受党的培养教育并得到了亲人和许许多多朋友的扶持,是他们帮助我实现人生的价值。我要感谢和报答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愿借用《自问》这一小册子向他们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本书目录:前 言 一 爱铸就的灵魂 二 童年轶事 大字本上的红圈圈 难咽的红锅子菜 逃难到湘潭 苍天有眼 在湘潭保育院 在难民收容所 在长沙育幼院 临解放被狗咬 第一次吃饺子 三 两年军旅生涯 当小号兵 遭遇不白之冤 连队通信员 四 复员到工厂 学钳工 入党当干部 差点成“右派” 从党委调到工会 大跃进与右倾 上山打“虎” 五 “砂子”之磨练 稀里糊涂调北京 参加“四清”运动 “文化大革命” 在“五七”干校 一起意外的事情 六 下放回衡阳 干事没事干 统计中的学问 改任物资科长 七 调回北京工作 “死脑筋不开窍” 复查白银“四清”问题 八 调中央纪委 六年秘书 无私才无畏 戚道兰的冤情 经办的第一要案 小案亦应抓 到中央党校学习 参加干部考察 联合调查组 怀念耀邦同志 党内要民主 九 圆了一个“美”梦 十 幸福家庭 十一 可敬的兄长 十二 子孙后代莫忘记 十三 我的好舅舅 十四 缅怀王鹤寿同志 十五 改革开放三十年感想点滴 十六 要确保党员申诉和控告权 十七 几首打油诗 七律·戊辰清明怀感 赠陈尧 五古·山东青岛消夏 行香子·悼念黄公克诚同志 行香子·互勉 五古·哀思 念奴娇·颂祖国 * 恭贺罗琪同志九十华诞 十八 后 语 十九 附 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