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子姓
释义

子姓(殷)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偰(xie商祖因生在殷水因之为姓后又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劳被帝封在商地并赐姓子所以商族是以殷和子为姓氏的)开始的。

子姓渊源

传说

传说契(偰xie禼)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氏的女儿。有一次,简狄与族中的姐妹一起在大河中洗浴,忽然看见天边飞来一只大鸟。那鸟在河边下了一个蛋,正好离简狄很近。简狄自从吃了那个鸟蛋以后,便怀了孕,经过十月怀胎,竟生下了一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子就是契。这虽然是被记入《史记·殷本纪》中,但人们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神话传说。这种传说不仅现代人今天不把它看作是历史事实,即使是古代的人也怀疑它的真实性。例如,传说中说简狄是帝喾的妃子,对此,三国时谯周就说,帝喾生尧,而契在尧时出生,在舜时才长大成人被提拔,所以,简狄一定不是帝喾的后妃,契也不是帝喾的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疑点岂只这些,吃鸟蛋怀孕这件事本身就令人难以置信。不过,我们从这个传说中可以发现这样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契出生的年代是远古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第二,在契出生的时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不再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正常现象了,人们开始要求既知其母又知其父了。所以才有了吃鸟蛋而怀孕的故事,以此来为不知其父制造一个体面的理由。这说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

契在尧的时候出生,在舜的时候成长,并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大禹治水成功,舜对他进行表彰的时候,大禹就说这里有稷、契、陶等人的功劳。于是,舜还专门下了命令,任契为司徒,让他用父、母、兄、弟、儿子等伦理观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地,赐姓为子。 契在自己的封地传了一代又一代,到了他第13代孙汤的时候,经过了8次迁都,最后终于在亳定下了统治中心,成为与夏朝抗衡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那时候,夏朝已经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与夏朝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商王国正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时期。商王国的首领汤很会治国,他有一句名言:"人通过水可以知道自己的形象,君通过民可以知道国家治理与否"。汤还是一个仁义的君主,人们纷纷前来投奔他。在这股离夏奔汤的人群中,有一个叫伊尹的能人,成了汤治理国家的良辅。最后,殷汤向夏王朝发动了进攻,一举打败了夏桀,推翻了夏朝,在西亳定都,建立了商朝。

这些以子为姓的契的子孙们,有汤、盘庚、武丁、太甲、太庚、小甲、祖庚、祖甲、武乙、帝辛(受德)等的杰出人物,而商王朝也时盛时衰地延续了500(600)多年的时间,最后终于亡在第31位君主帝辛手中。 林氏。比干的墓地,《水经注·清水》说是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史记·周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说在卫州汲县(治今河南卫辉市)10里250步。比干的后代便在从淇县到卫辉市一带的土地上生活,并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最早生活在商都一带的王姓,实际上是殷商王族子姓的后裔。

殷商帝王家族的“好”氏

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好”氏(商王朝国姓殷别姓子),据历史学家杨荣国先生称,子原先写作“好”,读子,而“女”是表示原先是母系氏族。殷商帝王家族子姓是从契开始的。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氏的女儿;父亲为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辞海载“契母吞燕卵而生契,故曰子氏。”这就是子姓的来历。 玄鸟是子姓的图腾.屈原诗文里说是凤鸟.汉朝人说是燕子.《倚天屠龙记》里,金庸把她列为老鹰,也即白眉鹰王所创之教的教徽。

契被舜任为司徒,掌握教化,居于商(今商丘),是商族的祖先。虞舜二十年(公元前2260年),虞舜指派司徒-禹去治水,那时虞舜也派契、后稷帮助禹治水;十三年后,禹总算治好水了,同时也封契于商(今陜西省-商县),虞舜又下命契为司徒(主要掌管教育的官,等于现今的教育部部长),也开始治理商,后来契去世后,由其子昭明接下去治理商国.

自契至十三世商汤凡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成汤,帝喾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名天乙。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的商代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商朝始于子姓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

派生出的姓氏

子姓衍派商世系记载:子姓从契(玄王殷偰xie火祖阏伯另说是商祖偰生殷水因而得姓殷后佐大禹治水封商地)至成汤传14世,汤建商之后派生出姓氏,微子封于宋之后,又派生出姓氏。

1殷 氏:商族始祖的姓氏居于古殷水,盘庚王帝之后有殷氏,还有商朝亡后子孙分散,以殷为氏。还有北殷氏(邶殷国)。

2商 氏:商汤之孙,以国为姓。

3戴 氏: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

4汤 氏:商汤之后。

5乙 氏:商汤字天乙,子孙以王父为氏

6来 氏:汤之子孙,食采于郲,因以为来氏

7邓 氏:武丁封叔父曼季为邓侯,其子孙以为氏。沃 氏:商沃丁之后。

8相 氏:出自子姓,商王河亶甲都于相,宗族留居于相里,因氏

9武 氏:以祖字或以谥号为氏:一,出自商王帝武丁之后,以祖名为氏。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以其祖名字为氏。如汉代武班即是。二,出自春秋时宋武公之后,以谥号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祖之谥号为氏,亦称武氏。 是为河南武姓。

10权 氏:商武丁有个儿子封在权国后以权为氏。

11祖 氏:祖甲之后。

12仲 氏: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春秋时宋国君主宋庄公之后。宋庄公的儿子字子仲,子仲的子孙字“仲”为姓,成为仲氏的一

13郝 氏:帝乙封子期于郝,期后以郝为氏。

14箕 氏:箕子之后。

15梅 氏:出自子姓,帝辛时有梅伯。支。

16鲜于氏:出自子姓,商王帝辛的叔父被封在箕(在山西太谷县东),称为箕子。后有去朝鲜半岛立国史称箕子朝鲜其后有姓鲜于的。

17林 氏:比干子坚,之后。

18王 氏:商帝王族后,比干之后,居汲县,世称汲城王。

19施 氏:出自子姓,施氏为商七族之一。

20陶 氏:出自子姓,陶氏为商七族之。

21邦 氏:出自商时期的上大夫邦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22邽 氏:出自子姓,邽氏为商七族之一。

23饥 氏:出自子姓,饥(饥)氏为商七族之一。

24樊 氏:出自子姓,樊氏为商七族之一。

25奇 氏:(锜氏)出自子姓,锜氏为商七族之一,即公族后人去金为奇氏。

26索 氏:出自子姓,商七公族之一,是商汤的后代。据《元和姓纂》载,商朝的王公贵族有七支,形成公族。

27繁 氏:出自子姓,繁氏为商七族之一。

28钟 葵氏:出自子姓。商公族,一说钟葵氏也为商七族之一。

29宋 氏:微子封于宋,其后以为氏。

30花 氏:微子之后。

31乐 氏:乐氏之先,与宋同姓,戴公生乐父衎,是称乐氏

32微 氏:微氏系微子之后。

33黑 氏:微子之后。

34牛 氏:微子之后名牛父,子孙以王父为氏。

35戎 氏:戎氏系微子之后。

36衍 氏:源于子姓。宋国微仲衍之后人。

37邹 氏:宋正考父之后。

38华 氏:宋戴公孙督,字华文,自立为华氏。

39督 氏:宋国华督之后。

40萧 氏:微子十二世孙大心封于萧,因为萧氏。

41孔 氏:孔父嘉遭华督之难,其子奔鲁,以子加乙为氏,孔子为其六代孙

42皇甫氏: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汉代改为皇甫。

43穆 氏:系出子姓,宋穆公子孙,以谥为氏。

44钟 氏:宋国君偃的三弟公子烈和同宗同源的宋桓公三子遨是宋国开国始祖微子启之弟微仲衍的十三世孙。遨之后州梨,封于钟离,数传至接,居颍川长社,以钟为氏。

45空 氏:源于空桐氏,出自商朝始祖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空同,也称空桐、崆峒,是河南汝州西部崆峒山的简称。

46庄 氏:(庄)源于子姓。宋戴公名武庄,其后人以祖名为氏。

47边 氏:源于子姓。宋平公之子子边之后裔以字为氏。

48桓 氏:出自子姓,宋桓公之后。

49向 氏:宋桓公之后,食采于向,遂为向氏。

50鱼 氏 :宋桓公之目夷,字子鱼,子孙以王父为氏。

51墨 氏:宋成公子墨台,子孙以王父为氏。

52褚 氏:宋共公子段食采于褚,子孙因以为氏。

53匡 氏:系出子姓,宋大夫封于匡,后以邑为氏。

54朱 氏:1 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2 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王帝辛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安徽省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

55谈 氏:商朝后裔宋国传至谈君,子孙因为氏。

56干 氏:宋国有一大夫干犨,他的后代子孙以他的名字中"干"字为姓,亦称干氏,成为干姓的一支。

57池 氏:池氏得姓来源有三种:一是池姓出自嬴秦司马公子池,其裔孙以祖父池字为姓,其后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开封市辖范围)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属火,池氏属徵音,堂号有安乐堂、西平堂等;二是出自殷姓讳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辖范围),遂以地为姓,其后转居西河,繁衍昌盛;三是改为池姓,一如蒙、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有池姓氏族。

58那 氏:商武丁之后有那氏。

59衣 氏:出自殷氏“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见礼记注疏。”换言之,现在的衣姓,是由于读音相近而从殷姓分出来的,姓衣姓殷的人,本来是一家人。

60苑 氏: 商帝武丁封其子文为苑侯其后以苑为氏。

61目夷氏:宋公子目夷之后。目夷字子鱼,是春秋时人,殷微子的17世孙,宋襄公的庶兄,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襄公即位,目夷为相。宋、楚大战于泓水时的“子鱼论战”,可窥见其超人的战略思想。死后葬于微山...

62时 氏:出自子姓,商汤支庶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宋国有大夫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史记太史公曰:“契为子孙,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崆峒、目夷氏等。

子姓现状

现在在云南省永胜县还有这个姓氏的家族。

殷商子姓派生185个姓氏姓源解

商殷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是中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共27世。

第三阶段是“晚商”。自天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传说商族是高辛氏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 舜时,商族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契。后来商人把他称作“玄王”,作为始祖,并编出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颂歌来赞美他(《诗经·商颂·玄鸟》)。太康失国时,契的孙子相土开始向东方发展,《诗经》上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到夏朝中期,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发展。到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国语·周语下》说:“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其后裔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称之,或者“殷商”并称。

契,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握教化,居于商(今商丘),是商族的祖先。辞海载“契母吞燕卵而生契,故曰子氏。”这就是子氏来历。

汤即天乙,姓氏为“子”,甲骨文称大乙,后世习惯上称之为成汤。

微子,名启(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商王帝乙之长子,纣王庶兄。初封于微地(今山东省梁山西北一带),后世因之称为微子启(或微子开)。 为周代宋国的始祖。

太丁,商朝第30任国王,亦作文丁,姓子名托。商王武乙之子,于公元前1112年即位,卒于公元前1102年,共在位11年。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玄鸟是子姓的图腾.屈原诗文里说是凤凰.汉朝人说是燕子。

子氏衍派,殷世系有记载:从契至成汤传14世,汤建商之后派生17姓,微子封于宋之后,又派生21姓。如下:

汤:(前?---前1589年)成汤之后

乙:成汤字天乙,子孙以王父为氏

来:汤之子孙,食采于邦,因一以为来氏

沃:系出子孙,商王沃丁之后 相:出自子姓,商王河亶甲都于相,宗族留居于相里,因氏。

武:武丁之后。

邓:武丁封叔为邓侯,其子孙以为氏

权:武丁裔孙封于权,其子孙以封地为氏

祖:祖甲之后

梅:出自子姓,纣时有梅伯 郝:帝乙封子期于郝,因为氏

殷:殷灭后子孙分散,以殷为氏

箕:箕子之后 林:比干子比坚,逃匿林谷,周武王赐姓为林,封河清公

王:比干之后,居汲县,世称汲城王

禄:纣王禄父(武庚)治殷民,其子孙以禄为氏

宋:微子封于宋,其子孙以为氏 乐:乐氏之先,与宋同姓 戴公生乐父衎,是称乐氏

微:微子之后

黑:微子之后

戎:微子之后

牛:微子之后名牛父,子孙以王父为氏

邹:宋正考父之后

孔:宋正考父之后

林:比干之后

戴:宋戴公之后

皇甫: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汉代改为皇甫。

华:宋戴公孙督,字华文,自立为华氏。孔:孔父嘉遭华督之难,其子奔鲁,以子加乙为氏,孔子为其穆:系出子姓,宋穆公子孙,以谥为萧:微子

二世孙大心封于萧,因为氏

桓:出自子姓,宋桓公之后

向:宋桓公之后,食采于向,遂为向氏

鱼:宋桓公之目夷,字子鱼,子孙以王父为氏

墨:宋成公子墨台,子孙以王父为氏

钟:微子之后伯州梨,封于钟离,数传至接,居颖川长社,以钟为氏

褚:宋共公子段食采于褚,子孙因以为氏 匡:系出子姓,宋大夫封于匡,后以邑为氏

谈:宋传至谈君,子孙因为氏史记太史公曰:“契为子孙,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目夷氏。”

成汤建商朝后子姓派生出的姓氏有:汤、祖、武、苑、苑庚、曼、邓、邓侯、沃、殿、殷、乙、孔、甲、屠、稚、萧、长勺、尾勺、繁、樊,锜、 陶、施、饥、终葵、索、梅、梅伯、黎、整、权、瞿、於、自、枚、铁、莱、来、(牛力)、旄、北殷、太师、堂阳、鲜虞、斗耆等48姓;

商亡后太丁后裔派生出的姓氏有:林、王、孙、比、王子、柴、李、箕、鲜、鲜于、郭、禄、邶、背、宋、微、衍、朔、戎胥、戴、乐、 衎、祝其、皇甫、皇、华、督、司城、还、老、老成、考成、老男、向、鱼、目、左师、右师、右、恒、花、子荡、钟离、钟、穆、边、 戎、牛、谈、时、邹、宗、冀、黑、据、锐、兑、教、政、正、合、圣、怀、(而彡)、辽、寮、朝、晁、买、伉、亢、成、沙、已、尾、罔、 省、坎、木、木门、右归、白马、墨夷、墨台、及木、干献、王父、并官、不夷、不更、不第、不茅、三伉、孔父、子奢、禇师、禇、事父、 艾岁、御鱼、鱼孙、季老、季老男、臣辰经、荡、墨、台、酁、舍、近、几、宜、石弟、即利、中野、桐门、屠三、围龟、空相、虺、雒等121姓.

子姓分化

子姓衍派商世系记载:

子姓从契(玄王殷偰xie火祖阏伯另说是商祖偰生殷水因而得姓殷后佐大禹治水封商地)至成汤传14世,汤建商之后派生出姓氏,微子封于宋之后,又派生出姓氏。

华姓:西周初,商王之族子微子启被封于商丘,建立宋国。东周初,宋戴公之子好父说食釆于华。其子孙遂以邑为姓,成为宋国著名家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述:“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南北朝以后,从华姓中又分出了花姓。

花姓:花字的起源甚晚,在魏晋以前,中国文字里没有花字,只用花字,《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有者改为花姓。”微子启被奉为花姓的先祖。

宋姓:当齐国灭了宋国,子孙遂以国为氏。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至少有3200年,国灭后普遍使用宋氏。

林姓:为帝喾高辛氏之后,始祖为“比干”的遗腹子林坚。

墨子:墨子其后裔以墨夷为氏。童书业据此认为墨子为宋国公室子姓墨夷氏之后。

殷姓:是殷商王族的后裔,商朝于第十代君王盘庚时迁殷,王族开始有以京畿地为姓的。

艾岁:根据史书记载,春秋宋国的始祖微子启(子姓)的后代有的改姓艾岁,《潜夫论·志姓氏》中亦有记载。而艾岁姓尔后又改为艾姓、岁姓。

问姓:出自中国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等。

孔姓:孔姓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孔父嘉后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仲尼(孔子)即是孔父嘉七世孙。

戴姓:商朝末代君主纣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微子启也为戴姓始祖。

王姓:王姓来源有多个,但构成现代王姓的主要来源有四个:姬姓、子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鲜虞:鲜虞亭是子姓鲜虞国的故地,是商人活动的区域。

孤竹国:孤竹国王族也是子姓,墨胎氏,如伯夷,叔齐。

箕子朝鲜:箕子朝鲜由殷商王族箕子建立,箕子名胥馀,是商王武丁子子其的后代。朝鲜半岛一些姓以箕子为始祖。箕子在高句丽、王氏高丽、李氏朝鲜等朝鲜王朝都被奉为始祖或神祇。李朝实录《成宗实录》卷二十“壬辰三年(1472)七月乙巳”条载:“吾东方自箕子以来,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风,女有贞正之俗,史称小中华。” 李朝成宗二十四年(1493)12月,重修箕子庙。 李朝光海君五年(1613)4月,置箕子殿监。

词语解释

【名称】:子姓

【拼音】:zǐ xìng

【注音】:ㄗㄧˇ ㄒㄧㄥˋ

详细解释

释义:(1).泛指子孙、后辈。

【出处】:《礼记·丧大记》:“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 郑玄注:“子姓,谓众子孙也。”《新唐书·吕才传》:“法曰:‘官爵富贵,葬可致也;年寿脩促,子姓蕃衍,葬可招也。’”

【示例】: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有 易安室 者,父祖皆出 韩公 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 清 赵翼《五十初度》诗:“家风岂敢夸 颜 柳 ,或可垂为子姓规。” 章炳麟 《五朝法律索隐》:“准此,是 汉 魏 旧法:谋杀、故杀、贼杀诸科,官未能理者,听其子姓复仇。”

释义:(2).谓子辈;子女。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已为大将军后,方盛, 蚡 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 魏其 ,跪起如子姓。”《淮南子·道应训》:“ 秦穆公谓 伯乐 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对曰:‘……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马。’” 高诱 注:“子姓,谓 伯乐 子。”

【示例】:唐 赵元一《奉天录》卷一:“凡掠良家子姓,悉为贱隶;六畜资财,埽地而尽。”《新唐书·杨慎矜传》:“ 鉷 父与 慎矜 外兄弟也,故与 鉷 狎。及为侍御史,繇 慎矜 所引;后迁中丞,同列, 慎矜 犹以子姓畜之, 鉷 负 林甫势;滋不平。”

释义:(3).特指孙辈。

【出处】:《仪礼·特牲馈食礼》:“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立于主人之南,西面北上。” 郑玄 注:“言子姓者,子之所生。” 贾公彦疏:“云子之所生,则孙是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9: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