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子爵 |
释义 | 中国古代五等爵之一。五等爵为公、侯、伯、子、男。《左传》书楚国之君为楚子,吴国之君为吴子。南北朝至唐宋有“县开国子”之称。《隋书·百官志》载南朝梁陈封爵为九品,开国子弟为第五品,食二千石。隋代封爵为九等,子爵为第八等。后代往往沿用,惟明代封爵至伯为止,不设子、男二爵。清代原称“精奇尼哈番”,后改用汉名为一、二、三等“子爵”。 外国子爵:子爵原系法兰克王国的国家官吏名,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最早是由国王查理曼于八世纪时封的,后来传到欧洲其他大陆国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纪才传入英国,博蒙德.约翰于1440年第一个被封为英国子爵,其地位在男爵之上。 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