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紫阳真人 |
释义 | 道教记载的紫阳真人有二人,一为张伯端,一为周义山。张伯端(984—1082)是浙江省天台平桥镇东林上庞村上张人,是中国道教南宗始祖。年少聪明好学,对儒释道三教经书,以及刑法、书算、医卜、天文、地理,都有研究。张伯端从一个充军的罪犯到道教南宗祖师,一生充满传奇 总述道教记载的紫阳真人有二,一为张伯端,一为周义山。 紫阳真人张伯端简介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北宋时天台(今浙江l临海)人。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悟真篇.序》有:“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曾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张伯端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清雍正年间封“大慈园通禅仙紫阳真人”。金丹派南宗(因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的祖师。道教奉为南五祖之一。 传奇与史实张伯端曾为幕僚。据清.仇兆鳌《悟真篇集注》卷首“陆彦孚记”,张平叔“少业进士,坐累谪岭南兵籍”。治平中,曾随龙图公陆诜“师桂林”,并“引置帐下,典机事”。陆诜“移他镇,皆以自随”,最后陆诜“薨于成都”。平叔“转徙秦陇。”《悟真篇.序》有:“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张伯端曾为府吏数十年,一日忽悟“一家温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纵火烧毁案上文书,因之,以“火烧文书”罪发配岭南。 熙宁二年(公元1069),张伯端在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潜心修炼。曾“三传非人”,而“三遭祸患”。熙宁八年(公元1075),因“患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叙丹药之本末。书成后,学者云集而来,晚年“自成都归于故山”,返回江南传道。 思想与著述张伯端的思想可大致划为三个时期,大约可以以他的三本著作为界:《悟真篇》代表早期的出儒入道,倡道教内丹为中心的三教合一思想; 《禅宗诗偈》(即《悟真篇后遗》)代表中期思想,出道入禅,以彻了禅宗性学为归宿;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代表晚期的转变,禅道双融,而正式酿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内丹学说。 张伯端的内丹学说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认为以人体为鼎炉,以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同时,他继承陈抟内丹修炼的系统方法,将炼养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即: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张伯端虽然认为道、儒、释 “教虽分三,道乃归一”,但与全真不同,他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尤其推崇佛教禅宗“明性”境界。《佛祖统记》说他“尝遍参禅门,大有省发”,他自己亦声称“仆得达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 张伯端认为:“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因此,他将道教炼形气作为修命,以禅宗“明心见性”、“顿悟圆通”释内丹「炼神返虚」之境为修性,主张:“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 在修行上,张伯端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他似乎也无意建立教团。他本人就不是出家的道士。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 著作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禅宗诗偈》三十二首。晚年其弟子王叔邦辑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简称《青华秘文》。 其中,于北宋熙宁八年(公元 1075年)撰写的《悟真篇》,以《阴符经》《道德经》为两大理论依据,“略仿《参同契》”(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阐幽》),全书宗承传统内丹学说,说明内丹炼养的根本原理就是归根返本,逆炼归元,并描绘内丹修炼的全过程及阐发丹经要点、修炼内丹的方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是书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道臧精华录》谓:“是书辞旨畅达,义理渊深,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 该书是最重要的炼丹理论及实践著作著作之一。与之前的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齐名。全书由诗 词歌曲等体裁写成。其中七言律诗一十六首,七言绝句六十四首,五言四韵一首;《西江月》词十二首(又一首)、和七言绝句五首,以及歌颂诗曲杂言三十多首。有前、后二序。历代都有大量的注疏本,仁智自见。 传承与影响张伯端在世时并没有亲自创建学派或教派(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宗实际建立者),但在其身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 按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薜道光、薜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辗转授受至白玉蟾,渐壮大为以《悟真篇》为理论经典的重要内丹流派。称为“金丹南宗”,由于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张伯端、石泰、薜道光、陈楠、白玉蟾,也被尊为“南宗五祖”。 【以上南宗嫡派都主张“一己清修”。另据《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还有自称出于张伯端之传的一派,主张“男女双修”,该派始于两宋间的刘永年,刘曾于绍兴壬申(公元1152年)刊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其序言中自谓于绍兴戊午遇至人亲授口诀,而未言所遇者姓字。刘永年传象川无名子翁葆光及寺簿卢公, 翁葆光撰有《悟真篇注》等,其徒若一子门人某跋《金液还丹印证图》,称刘永年于绍兴戊午“遇悟真得其道”。然绍兴戊午(公元1138年)张伯端已卒五十多年,当为依附之说。《混元列仙图》亦未列双修一系。】 紫阳真人周义山西汉道士。又称紫阳真人。道书《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紫阳真人周义山,姓周名义山,字季通,汝阴(今安徽阜阳县)人,是西汉开国元勋周勃的7世孙。父亲名叫周秘,官至陈留刺史。他16岁时,随父亲至陈留,开始读《孝经》、《论语》。平日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喜好独坐静处,不与他人交接,每天在日出之前,东向站立,漱口咽液,服气百遍,对日遥拜。这样做了一年多,其父才发现。问他做什么,他回答说喜爱太阳的光辉。在每月的朔日,他便在市场及陋巷之中周游,见了饥饿的人,就送给他们点什么,帮助他们度过暂时的困境。或者,漫游名山、大川。当时,陈留的名士听说后都想见他,他却称病,谁也不见。有一年,陈留一带大旱,斗米竟达千钱,当地的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他暗地里赈济百姓。之后不久,遇见陈留的黄秦君对他说:“听说你喜好仙道,广施阳德,精思微妙之理,使我很感动。我是中岳的仙人苏林,字子元,春秋时卫国人。自幼受学于岑先生,他教会我炼身消灾之道。后来,仇公又传给我服气之法,还神守魂之事。你这么小就知道还阳服精,导引吐纳,就不用再炼丹阳内术了。可仍需除去三虫。不过这并不难,只要吃制出细丸就可以了。”义山按照黄秦告诉的方法,服吃药丸。五年后,身上生出光泽,看穿五脏。于是又寻找到黄秦仙人,求教升仙要诀。黄秦告诉他:“药有许多种,仙人也分品级。乘云驾龙,白日升天,象司真公、定元公、太生公、中黄大夫、九气丈人、仙都公这些仙人,都属于上仙;比上仙低一点的,是仙卿大夫;能游行五岳,登上太清,役使鬼神的,是中仙;能得封一山,总领鬼神的次于中仙;仅能长生不死,日中无影的,就是下仙了;而尸解后才升仙的,就比下仙还低了。我从师涓子,学得秘要,只能算为一个中仙。我现在传给你守三一之法、灵妙小有之书等,再吃下石菌朱柯若乾芝,如果还想学别的招术,你可以去请教更高明的仙人。”又过了5年,他能目视千里之外,日行500余里。于是,他开始巡游天下名山,寻索仙人。西登白空山,遇见沙野帛先生,得到太清上经。登峨嵋山,入崆峒金府,见宁先生,学得太丹隐书十禀八诀。登眠山,阴先生授以九赤斑符。后来又先后得到司马季主、无英君、中央黄老君的指点,回到常山石室中,昼夜念经不停。11年后,乘云驾龙,白日升天,被封为紫阳真人。 紫阳县是目前为止中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境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