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紫阳街
释义

紫阳街是临海市第一古街,是千年古城的缩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 街名的来历 紫阳街原来是有街无名。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重修《临海县志稿》绘制《临海县治附郭图》上,这条街没有街名的记载,而按照古迹、人名、地名而称呼这条街的所在地,当时称街的北端黄坊桥,南头揽秀楼,中间地段,从北至南称紫阳宫、一洞天、奉仙坊、十字街口、迎仙坊、白塔桥头、方一仁、德清巷口、牌门周、腊巷口、安乐天、炭行街等50多处地名,由于地名众多,给当时的市民通信带来许多不便。

概况

为了统一街名,抗战时期,国民党县长庄强华对临海城关街道,选择了一些名人作了命名。命名的有文庆街、刘墩街、鸣雷街,将现在的紫阳街命名中正街。街名定了,当地市民还是继续称呼原来的地名为街名,中正街名在实亡。1949年5月29日,临海和平解放,于1951年,临海县人民政府作出了临海城关地区街名命名的决定。并征求了各界人士的意见,参照历史实际,对城关街名、巷名作了统筹规划和命名,为了纪念临海的和平解放,将中正街命名解放街,解放街一直沿用50年之久。同时,也将刘墩街改名为劳动路,睢阳街改名为继光街,保持了文庆街,其街名沿用至今。

其他信息

1994年1月4日,临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识志士将解放街的历史,作了详细、全面的调查研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议和改街名的依据和理由。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冠名为紫阳街。改名紫阳街也是为了纪念南宗始祖张伯端,他号紫阳,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卒于元丰五年(1082),寿99岁,居住临海城关樱珠巷。张伯端著作《悟真篇》一书中,倡导以道教内丹为中心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学说,与魏伯阳《参同契》并居道家正宗。特别是他晚年,以非凡的毅力,为探索延年益寿秘密,历尽艰辛,倾其毕生精力,为人类健康与生存作出贡献。《西游记》六十九回至七十一回,还讲述紫阳真人救朱紫国金圣皇后的故事,说的是麒麟山有一妖怪大王赛太岁,得知朱紫国金圣皇后“貌美姿娇”,使用妖法将其摄入洞府,当作夫人。为不使皇后受辱,紫阳真人张伯端驾临麒麟山,把身上穿的一件“旧棕衣”变为“五彩仙衣”送给大王,作为“新妆”,妖王十分欢喜,送给皇后,皇后穿上此衣,妖王无法接近,一近身便如“毒刺”刺人,全身疼痛难忍,故皇后身居妖洞,仍安全无事,后来孙悟空救出金圣皇后,夫妻得以团圆,但团圆不能近身,紫阳真人得知,从天而降,收回“仙衣”,就没有“毒刺”,终于使国王与金圣皇后仍复天伦之乐。紫阳名声大增,在中国道教史上有极高位置,是一位杰出人物。在当今人们中流传尽广,紫阳街的街名就由此而来。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临海紫阳街,从北到南,全长1080米,街上古迹,信步可数,深深吸引着人们。

有纪念宋代南宗道教始祖张伯端(紫阳真人)的石碑、紫阳桥和紫阳坊。有紫阳故里和紫阳宫遗址,原紫阳宫南大门牌坊基石保存完好。明历十九年(1591)由举人吴执御、彭世焕、王如春、章应科、徐子瑜五人立的“五凤坊”,遗址尚在。在紫阳街两旁的水井是紫阳街古迹的一大特色。古井众多,有建于明清年代,历经二、三百年的风雨沧桑的古井,也有建于民国时期的水井,各眼古井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水井深度不同,一般在3米余,水味甘甜,水色明净,冬暖夏凉,哺育了一代代人。古井在这条街上,起到人们生活用水和防火双重功能的作用。水井布局合理,历代人们爱井如命,非常注意井水卫生,做到井上有圈,圈上有盖,盖边有锁。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紫阳井和千佛井。紫阳井,为纪念紫阳真人而建,坐落现在的樱珠巷9号对面,人们仍在井边洗衣、洗菜。每逢夏天,西瓜放在篮中,浸入水井冷却,吃起来比放冰箱更爽口。经修复的千佛井(即双眼井),在紫阳街的群井中,名声最大,传说尽多,相传在巾山建了一座千佛塔后,为了阴阳相对,才建千佛井,井壁有千尊佛,巾山上建双塔后,尚有“火神”不断出现,为镇住“火神”,在千佛井上加圈,成为“双眼井”,达到“以水克火”,保一方平安。还有白塔,建于宋代,“文革”被毁,遗址在白塔桥饭店对面,保留完好。

在紫阳街,使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坊”,称“防火墙”,有《悟真坊》、《奉仙坊》、《迎僵坊》、《清河坊》、《永靖坊》5座坊。建造“坊”,前人用心良苦,设计出别具一格建筑特色,既是人行道,通马车,又是防火墙,还代替地名的多重作用,当今已成为街区的一道风景线。相传“奉仙坊”,说的是仙人在此地修心养性,这里是百姓供奉过仙人,而取名奉仙坊。“迎仙坊”则是另一种传说了,临海是块风水宝地,百姓安康,人间生活幸福美满,不少仙人下凡人间临海,为迎接“仙人”,才建了“迎仙坊”,这些都是传说。但紫阳真人创造气功理论,对于后人养生、长寿起到重大作用,这是实话。紫阳街历代出过名人张伯端、陈涵辉、王观澜等。有的故居仍还在。王观澜,是我党从事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在患病期间,毛主席亲自前去看望,并给王观澜同志亲笔题词“既来之,则安之……”。解放后,他任中央农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于1906年出生于紫阳街240号。紫阳街的交界处,诸天巷14号,就是郭凤韶烈士的故居和郭凤韶烈士纪念馆。街上众多的古迹,增加了人们吸引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流连忘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