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紫雪散
释义

本方系清热解毒、镇痉开窍剂。主治热邪内陷,壮热烦躁,昏狂谵语,咽痛,面赤腮肿,口渴唇焦,尿赤便秘,甚至惊厥,颈项强直;以及小儿热甚引起惊痫,急热惊风等症。用于小儿惊痫,烦热涎厥,伤寒发斑,一切热毒,喉痹肿痛及疮疹毒气上攻咽喉、水浆不下。西医诊断之乙脑、流脑、猩红热等急性热病,同时也用于小儿高热惊搐热盛风动及麻疹热毒内盛而见高热喘促昏迷等。

简介

其他名称:紫雪丹 紫雪

主要成分:

性状:散剂。

功能主治: 用法及用量:口服:冷开水调下。每次1.5~3g,每日2次。周岁小儿每次0.3g,每增1岁,递增0.3g,1日1次,5岁以上小儿遵医嘱,酌情服用。

不良反应和注意:

规格:散剂:每瓶内装1.5g。

生产厂家:

是否医保用药:非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非处方

紫雪散

来源一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组成】犀角(镑) 羚羊角(镑) 石膏 寒水石 升麻各30克 元参60克 甘草(生)24克 沉香(锉) 木香(锉)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1升,煎至200毫升,用绢滤去滓,将汤再煎滚,投提净朴消108克,文火慢煎,水尽欲凝之时,倾入碗内,下朱砂、冰片各9克,金箔100张,各预研细和匀,将药碗安于凉水盆中,候冷凝如雪为度。大人每用3克,小儿0.6克,十岁者1.5克,徐徐咽之。或用淡竹叶、灯心煎汤化服。咽喉肿痛,吹患处。

【功用】清心脾积热,解毒。

【主治】重腭,心脾有热,上腭生疮,形如梅子,外无寒热,内时作烦;舌疔,心脾火毒,舌生紫疱,其形如豆,坚硬寒热,疼痛应心,咽喉肿痛。

紫雪散

【方剂别名】紫雪(《圣惠》卷九十五)。

【药物组成】黄金100两,寒水石3斤,石膏3斤(一本用滑石),玄参1斤,羚羊角屑5两,犀角屑5两,沉香5两,青木香5两,丁香1两,甘草8两(炙)。

来源二

【处方来源】《外台》卷三十一引《崔氏方》。

【方剂主治】脚气毒遍,内外烦热,口中生疮,狂易叫走,卒黄,瘴疫毒疠卒死,温疟,五尸五注,心腹诸疾,腋缓刺切痛,虫毒,野道热毒,小儿惊痫百病,及乳石、天行热病。大人小儿一切热毒,胃热发斑,并惊痫涎厥,走马急疳、热疳,黄瘦,喉痹痛,及疮疹发毒攻咽喉,水食不下者。

【方剂功效】解诸石、草药毒,发邪热。消痘疮、麸疹。

【制备方法】上切,以水3斗,煮取1斗,去滓,取消石4升(芒消亦可),用朴消10斤,投汁中,微火煎,以柳木篾搅,勿住手,候欲凝入盆中,纳朱砂3两,麝香1两,急搅,即成霜雪紫色。

【用法用量】以水和1-2分服之,以意加减。1剂10年用之。

紫雪散

【药物组成】紫雪(细研)1分,竹沥。

来源三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

【方剂主治】小儿木舌。

【用法用量】上2味,每用紫雪1字,竹沥少许调服,1日4-5服。

不良反应

本品服用过量有易伤元气和耗阴之弊,甚至可出现大汗、呕吐、肢体冷、气促、心悸、眩晕等反应。

药理作用

主要有解热,镇静,抗惊厥,抗炎等作用。

1.解热 给家兔灌服紫雪散2g/kg,能对抗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疫苗引起的体温升高,且作用快而持久。另一实验证明,紫雪散对2,4-二硝基酚所致家兔发热、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五联疫苗造型大耳兔的体温,2小时与复方阿司匹林比较无明显差异。4小时后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复方阿司匹林,体温下降幅度4小时后下降1℃,6小时后逐渐回升。

2.抗惊厥 给小鼠灌服紫雪散0.1g/20g,能显著对抗戊四氮及硝酸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延长小鼠惊厥发生时间,降低惊厥率和死亡率。但对戊巴比妥钠的中抠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

3.镇静 紫雪散及组成单味玄参和羚羊角等均有明显镇静催眠作用,对BALB/C系纯种小鼠的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6.6%,与三溴合剂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比三溴合剂的镇静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4. 抗菌、抗炎 方中单味麝香、玄参、升麻、甘草、丁香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麝香、玄参等均有抗炎作用。

5.急性毒性试验 小鼠灌胃和腹腔注射的LD50紫雪口服液大于紫雪散。但仍属无毒范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