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资源短缺条件下的城市规划探索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编辑、剪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ISBN:10位[7560818218] 13位[9787560818214]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年 定价:¥18.20 元 编辑推荐面对我国的人口压力、环境压力、资源短缺,更要求城市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精心编写的这本《资源短缺条件下的城市规划探索》,高瞻远瞩,围绕资源短缺下的城市发展这一课题,收录了多位规划师的优秀论文,多角度,多视点,全方位的论述会让读者对这一问题有深入了解,本书尤其适合城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读者学习参考。 目录序 吴良镛 对资源短缺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变革的思考 李兵第 资源短缺型的城市规划 尹海林 试论资源短缺条件下城市规划的几个问题 范少言 资源短缺型城市的定位与规划对策 樊 晟 土地资源缺乏城市的规划编制 宁学军 郭 宏 …… 书摘书摘 因而,资源短缺型城市规划的目的应是基于城市与城市区域资源赋存及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上,在满足国家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要求前提下,构造适应中国文化价值观念与城市居民整体需求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空间,促进城市的有机发展和增长。 2.建立综合发展的规划观念 城市是个有机系统,缄市规划具有全方位性。从哲学的层面,规划应明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动力、发展方式和增长机制,以及城市发展的量和质的确定,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发展前景。受资源和发展条件的限制,城市的增长及其与外界的流量交换不可能是无限的,因而,当前城市规划应从单纯以物质空间构筑为重转向考虑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生活模式等问题。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但规划选择的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要能保证“城市既有空间扩张,也有城市发展”,创造的城市环境要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城市实现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应遵循一定的价值尺度和标准,这与地域资源赋存基础和地域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发展及其环境氛围体现了城市主体的能力,规划及其实施是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之中。因而,城市规划的基本思想应坚持综合性和协调性原则。 当然,规划思想的确立应立足中国国情。我国城市正处经济发展的起步和加速阶段,城市规划的内涵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时代落差,借鉴国外城市规划经验,建立符合国情的理论体系,城市建设有可能避免出现西方城市的种种弊端。但是我们城市的发展和规划要防止西方式的建设规划方式与中国农业文明的畸形结合,规划思想要高扬科学性,引导城市确立一种主导价值,把促使城市的协调综合发展作为规划首选目标,推动城市文明社会的形成。 3.树立生态文明观的规划思想 城市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核心。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到钱学森的山水城市建议,都表明人类对城市的视角从满足自身需求转移到城市与自然系统的协调和相互调控的发展过程。在深层意义上是规划价值观的转变。城市规划是构造城市环境的动力,其最终应把自然过程与城市社会过程、自然结构与城市社会结构相结合,基于城市发展资源基础上,使城市发展和建设呈现出日益有序和复杂的状态。现代交通与通讯使地球成为一个地球村,信息社会的到来要求规划从更广义的资源角度勾划城市发展的蓝图。 科学家们对自然生态系统进化过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