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资福寺 |
释义 | 安徽资福寺安徽阜阳资福寺 在阜阳市区大寺街。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扩建于熙宁年间(1068—1077)。明万历,清康熙、乾隆、道光等均进行过重修。因规模宏大,民间俗称之“大寺”。现存前、中、后三进院落,南北长117米,东西宽51米,面积5967平方米。有房屋70间,其中有大殿、藏经楼、山门等。大殿面阔5间,通长20.7米,进深3间,跨度10.9米整个建筑具有宋代风格。是安徽淮北地区保存比较完整、时代较早的寺庙建筑。1992年起进行全面修葺。 广东资福寺广东汕头澄海市溪南镇董坑村是该市最早期群村落,其院顶山资福寺是澄邑最早寺庵,创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83),是澄海人、明进士、龙溪知县李月汀小时读书处。2003年3月12日,在原址院顶山(即三髻山麓)举行大雄宝殿重建奠基典礼,千年古刹将重放异彩。 按清嘉庆甲戌(1814)知县李书吉、署知县王恺重修《澄海县志·卷之九寺观》云:“资福寺。在城东北二十里董坑村三髻山麓,五代晋天福三年戊戌建,有田地三十三顷。明嘉靖末奉文变卖,国朝初(林注:康照五年即1666年)迁地并寺拆毁.二十二年癸亥(1683),丹砂寺僧如广呈知县王岱。移于董坑村头,前为金砂桥,后为三髻山,邑绅太史杨钟岳(澄海银砂人)捐建,今俗称‘董坑圭’。” 民间流传,当年寺毁后,观音大士在此留下偈语曰:“绿野铺丹珠,资福寺重兴。”2002年4月获市宗教局批准复建,各界人士解囊50多万元,先搭建临时殿屋,塑三如来佛像,搞“三通一平”。 首期工程大雄宝殿,拟投资300万元,建筑400平方米。后拟建天王殿、藏经楼、观音阁、地藏阁等。 因寺与村落皆为澄海历史最早者,故文物古器散落不少。1972年南峙山农场队长林应根,在寺前坑壁露土发现一件五代陶瓦筒,长30公分、厚2公分,卷筒状,洗净后作睡枕,后由考古者陈孝彻先生发现,动员之已交市博物馆收藏。千年名刹之重兴,将成为古乡善信礼佛参禅好去处,澄海旅游考古新景点。 山西资福寺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城西南的冠山之上,是平定县境内的名胜游览之地, 资福寺为一单进四合院,占地面积1470平方米。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山门、正殿,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正殿东西为配殿三间,建筑形制为清代风格,寺内存清碑8通、元碑1通。 四川资福寺资福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城东面西充中学内。资福寺(俗称“大佛寺”),始建于唐,为西充著名佛教大师圭峰禅师说法处。后毁于战火。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重建正殿,至今保存完好。 正殿屋顶呈歇山式结构,殿基高0.9米,面阔五间,共25.2米,进深16米。柱础为圆形,露出地面0.025米。柱径0.44米。角柱均有侧脚。梁架为叠梁式与穿斗结合,梁上彩绘丰富,做工精细。殿宇用料粗大,气势宏伟,是明代中期西充穿斗结构的代表作。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九莲山资福寺环古幽情资福寺,抚今胜景南少林。资福寺位于莆田南少林寺大雄宝殿右边约50米处,与南少林寺相辉映。站在资福寺大殿前极目四周,山间峰恋叠翠,青山环抱,形似“观单座莲”。山路溪流,水天一色。清风徐来,鸟弄枝头。白云朵朵如锦织,青草茸茸似锦铺。油菜花开果飘香。如诗似画南少林。南少林雅园主人叶开元先生诗赞:“山峰起伏接天台,形似莲花九瓣厅;林翠泉清藏寺院,云深雾浓隐如来。”“少林古迹资福有,国师名联柱上留,耕耘钓月诗碑在,文人墨客慕名游”。古云资福寺,有藏龙卧虎之势,山前山后各有五关道,一夫当夫,万夫莫开。可是在清初,寺院武僧参加反清复明斗争,清兵趁虚绕道而攻,猖狂烧毁少林寺,这时有五位武僧杀出重围,幸免一难,其中二人流落泉州,一人流落永泰,一人流落仙游,还有一人隐姓埋名在福州长庆寿,后来当上方丈。他在主持寺务期间,伺机指派弟子回泉山重建南少林寺。建后的少寺林不敢沿用原名改为资福寺。 资福寺始建年间元考(文革期间寺志碑被毁),于清代(1898年)重建。座北朝南,歇山式,二进深,一字型排开,中间为大雄宝殿,两边各隔一天井,并有三间厢房,天井的上下各有走廊与大雄宝殿相连。大殿前有山门,门前有上下两埕,均用黑砖铺就。大殿后墙有胡同与两厢房相通。 十年浩劫寺院厢房被毁,仅存大雄宝殿。殿内设有神龛,主奉观音菩萨。后壁上有老子、孔子的画像。后楣挂有《宰化人天》横匾,笔力遒劲有力,结构严谨带有活泼。“宰”字稍有偏斜,有意在右边多出一点以求平衡,不失大家风度。殿内石柱楹联“碧涧生潮潮自暮,青山如画古犹今”。宋代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所题;“云日就瞻祝无量寿,天人欢喜演上乘禅”。清朝末代皇帝溥义的老师陈宝琛所题。笔迹均是国师陈宝琛所书。还有无名氏的对联:“资福焕然实关种福,泉山宛在不减雪山”。本对联寓意深刻,说明此寺曾被清兵焚毁,今又重兴。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意;又把南少林所在地泉山与释迦牟尼年轻时修行的佛行名山——雪山,相题并论。石柱落款:光绪二十四年福州长庆(今西禅寺)微妙大和尚,诣阙请经鼎建大殿门徒福慧、开慧重兴本山。寺院原有直匾《资福寺》被毁。《大雄宝殿》横匾在考古时只发现碎块,经拼凑后大雄宝殿四个,馏金大字可幸完整。行书体,洒脱飘逸,龙飞风舞。廊庑第一柱子被拆,现已找回保存在南少林寺院内。 如今,曾福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莆仙人节假日游览休闲的一个好地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