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捉勒 |
释义 | 捉勒,中国画术语。专指花鸟画中以猛禽猎食为题材。南唐郭乾晖有《苍鹰捕貍图》,北宋崔白有《俊禽逐兔图》,南宋李安忠、李猷、赵子厚等皆以“捉勒”著名于时。论者谓:“世所作多搏狐兔凫鹭之属,流血淋漓,颇乖好生之意。李猷尽反之,其画二鹰栖于枯枝之上,貌甚闲暇,略无鸷猛惨烈之状,而不失英姿劲气。”明代吕纪、林良也擅长之。 简介捉勒 中国画术语。专指花鸟画中以猛禽猎食为题材。南唐郭乾晖有《苍鹰捕貍图》,北宋崔白有《俊禽逐兔图》,南宋李安忠、李猷、赵子厚等皆以“捉勒”著名于时。论者谓:“世所作多搏狐兔凫鹭之属,流血淋漓,颇乖好生之意。李猷尽反之,其画二鹰栖于枯枝之上,貌甚闲暇,略无鸷猛惨烈之状,而不失英姿劲气。”明代吕纪、林良也擅长之。 介绍捉勒,专指花鸟画中以猛禽猎食为题材。南唐郭乾晖有《苍鹰捕貍图》,北宋崔白有《俊禽逐兔图》,南宋李安忠、李猷、赵子厚等皆以“捉勒”著名于时。论者谓:“世所作多搏狐兔凫鹭之属,流血淋漓,颇乖好生之意。李猷尽反之,其画二鹰栖于枯枝之上,貌甚闲暇,略无鸷猛惨烈之状,而不失英姿劲气。”明代吕纪、林良也擅长之。 词语解释基本解释: 1.中国画术语。专指花鸟画中以猛禽猎食为题材。如南唐郭干晖的《苍鹰捕狸图》,北宋崔白的《俊禽逐兔图》。南宋李安忠﹑李猷﹑赵子厚等皆以“捉勒”著名于时。 词语分开解释: 捉 拼音:zhuō 笔划:10 部首:扌 五笔输入法:rkhy 基本解释:捉 zhuō 抓,逮:捉拿。捉奸。捉贼。捉弄。捕捉。捕风捉影。 握:捉笔。捉刀(代人作文)。捉襟见肘。 捕逮抓放 笔画数:10; 部首:扌; 笔顺编号:1212512134 详细解释:捉 zhuō 【动】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hold;grasp〗 捉,搤也。—— 《说文》 捉,持也。——《广雅》 伊便能捉杖打人。——《世说新语·方正》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左传》 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三国志》 又如:捉发(手握头发);捉秤(拿秤,掌秤);捉手(握手);捉身(把握身体);捉船(撑船,划船);捉笔 (执笔) 〖到唐代引申出〗捉拿,擒拿;追捕〖catch;arrest〗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唐·杜甫《石壕吏》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杜甫《岁晏行》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不能行捉。——《聊斋志异·促织》 又 迅不可捉。 余捉蟋蟀。——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捉事人(捉拿罪犯的公人);捉生替死(陷害无罪之人为有罪者抵死);捉生(活捉敌人);捉取(擒拿;捕捉) 戏弄〖makefunof〗 张珙新来,受了别人家捉。——董解元《西厢》 又如:捉掐(捉弄);捉狭(捉弄);捉搦(戏弄) 捡,拾〖pickup〗 若见女人一发在地,自言持戒,不肯捉之。——《百喻经》 找,趁〖find〗 当日权且欢天喜地,并无他说。明日捉个空,便一径到临安府前叫起屈来。——《京本通俗小说》 你瞧,太太们老在一起,哪有我捉空儿跟他说话的机会。——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又如 捉个空(找个空子);捉冷眼(趁人没看见);捉脉(堪舆家据地势,寻找所谓龙脉);捉空(趁空);捉破(抓出破绽) 控制〖control〗 那小二不曾提防,捉脚不定,翻筋斗直跌出门外,磕碎脑后,鲜血直淌。——《醒世恒言》 原来杨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爬将起来,兀自捉脚不住。——《水浒全传》 又如:捉不住(控制不住);捉兵(提调军队);捉店 (守护店铺) 捉 zhuō 【介】 相当于“把”、“将” 身边铜钱又无,吃了却捉什么还他?—— 《警世通言》 好得合头痴。向吾宅里坐,却捉主人欺。——《敦煌变文集》 相关词语捉刀zhuōdāo 〖ghost- write〗《世说新语·容止》记载,曹操叫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来使,自己持刀站立床头。后因称代人作文或顶替人做事为“捉刀”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世说新语·容止》 捉刀人 zhuōdāorén 〖ghost— writer;onepersonwhowriteforsb.else〗指曹操。引申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捉鬼放鬼zhuōguǐ-fàngguǐ 〖double-dealing〗[方言]∶比喻又做坏事又装好人的两面派行为 捉奸 zhuōjiān 〖capturethepersonswhoareinadultery〗捉拿正在通奸的人 捉襟见肘 zhuōjīn-jiànzhǒu 〖havetoomanydifficultiestocopewith;pulldownone'sjackettoconcealtheraggedness,onlytoexposeone'salbows〗衣服破烂,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 捉摸不透 捉拿 zhuōná 〖arrest;catch〗擒捉;缉捕 捉拿归案捉弄 zhuōnòng 〖tease;makefunof;embarrass〗戏弄,使人为难 你别捉弄人好不好? 勒 拼音:lè,lei,lēi 笔划:11 部首:力 五笔输入法:afln 基本解释:勒 lè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马勒。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悬崖勒马。 强制:勒令。勒索。 统率:勒兵。 雕刻:勒石。勒碑。勒铭。 rein intie sth. tight 勒 lēi 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勒紧。 方言,强制,逼迫。 rein intie sth. tight 笔画数:11; 部首:力; 笔顺编号:12212511253 详细解释:勒 lè 【名】 (形声。从革,力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 同本义〖bridle〗 勒,马头络衔也。——《说文》 勒面绩总。——《周礼·巾车》 案勒一具。——《汉书·匈奴传》。注:“马辔也。” 弓矢鞍勒。——《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缨辔贝勒。——《仪礼·既夕礼》 又如:马勒;勒面(古代马面饰) 对数能量损失,中子能量损失的一种量度,等于中子初始能量与在慢化过程中任一点上能量之比的自然对数值 〖lethargy〗 勒克司的简称(照度单位)〖Lux〗 姓。 勒 lè 【动】 约束;收紧缰绳以止住马骡等或使马转身〖restrain;reinin〗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楚辞·九章·思美人》 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虞世南《出塞》 又如:勒马;勒帛(系帛作腰带);勒限(给一定的期限);勒口(套上带嚼口的笼头);勒子(妇女用的,由形如两片叶子连接起来的帽圈) 雕刻〖carve〗。如: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石(刻字于石);勒铭(勒碑,勒石。镌刻铭文);勒巧(把记巧文 字刻在石上);勒碑 统率〖command〗 勒兵,下令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勒兵(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陈兵。检阅军队);勒卒(部署、操练士卒);亲勒六军 强迫;强制〖compel;force〗。如:勒取(强行索取);勒迫(强迫);勒停(强制停止;勒令停职) 割,划〖cut〗 宋江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水浒传》 勒索〖extort;blackmail〗。如:勒掯(掯勒、累掯。勒索,克扣) 挑动,挑逗〖provoke;tantalize〗。如:勒战(挑战) 另见lēi;lei 勒逼 lèbī 〖coerce;force;press〗强迫;逼迫 勒逼乡下人入伙 勒戒 lèjiè 〖force(s.o.)togiveupdrug〗勒令戒毒 要求检方将他送去勒戒 勒掯 lèkèn 〖createdifficulties〗∶刁难 被那裁缝勒掯,只推生活忙,不肯来做。——《水浒传》 〖embezzlepartofwhatshouldbeissued〗:克扣;勒索 我若要哥哥银子时,便是兄弟勒掯哥哥。——《水浒传》 〖stop;resist〗:推托;阻挡 那刘秉义只推女儿年纪尚小,勒掯不许。——《醒世恒言》 勒令 lèlìng 〖compelbylegalauthority〗不管对方愿意与否,强令从事 勒令下笔 勒马 lèmǎ 〖neck- rein;reininthehorse〗拉紧马缰绳,使马或奔驰向前,或缓步徐行,或回头转向,或临崖急刹 陈留王勒马向前,叱曰…——《三国演义》 兀术与哈迷蚩、黄炳权,上了金山,勒马徐行。——《说岳全传》 关胜无心恋战,勒马便回。——《水浒全传》 舍着命提刀仗剑,更怕甚勒马停骖。——元·王实甫《西厢记》 勒索 lèsuǒ 〖extort;compeltogive;frythefatoutof;exactfrom〗以威胁强迫手段索取财物 骗子们假装要逮捕士兵以便勒索他们 勒索金钱 勒抑 lèyì 〖forcesb.toreducetheprice〗 ∶强行压抑物价 〖extortandsuppress〗∶勒榨抑制 勒 lēi 【动】 〖口〗:捆住;套住;或捆住或套住后再用力拉紧(多单用)〖straportiesth.tight〗 擅直勒死平民。——关汉卿《窦娥冤》 又如:勒紧裤带 另见lè;lei 勒脖子 lēibózi 〖scrag〗粗暴地掐住脖子 勒紧 lēijǐn 〖screw〗用带子系得很紧 勒紧裤带 lēijǐnkùdài 〖tightenone’sbelt〗节制,尤指节制饮食压低生活水平;严格控制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