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壮族三弦 |
释义 | 概述壮族三弦,是壮族弹拨弦鸣乐器。形制与汉族、拉祜族小三弦相仿,音色脆亮,主要用于壮族八音合奏或为壮剧及说唱伴奏,深受壮族人民喜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乐业、凌云、百色、田阳、田东、德保、靖西等桂西和桂南各地。 结构组成结构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身全长80厘米~85厘米。共鸣箱扁平,呈长方形,四角椭圆,与侗族中琵琶相像。琴箱长18厘米~20厘米、宽14厘米~16厘米、厚5厘米~6厘米,琴框和底板系在一整块铁力木、红椿木或青杠木等坚硬木料上挖凿出琴的腹腔后而成,它们的厚度均为1厘米~1.5厘米,琴框上、下开有插入琴杆的方孔,在琴框之上蒙以老蛇皮为面,应选用青花大鳞之蛇,皮面不应有伤疤、孔洞或秃鳞现象。琴头和琴杆共同使用一根较硬的木料制成,多用红椿木、杏木、茶木或楠木制作,其尺寸与琴身全长相同。琴头长14厘米~16厘米,上部呈扁铲形,顶端向后稍弯曲,宽6厘米~8厘米,下部呈 方柱形,中间开有一个长方形通底弦槽,槽长8厘米、槽宽2厘米,弦槽两侧设有三个弦轴(左一右二)。弦轴硬木制,呈圆锥形,轴长10厘米~12厘米。琴杆窄而细,呈半圆形柱状体,杆长66厘米~70厘米,前平后圆,上、下等宽,正面为按弦指板,表面平滑,便于运指,不设品位,琴杆上端设有 山口,琴杆下端插入琴框上下的方孔中。木制琴马呈桥空形,置于琴箱皮面中央。张三条丝弦或钢丝弦。 演奏方法演奏时多采用坐姿,将琴杆斜横胸前,琴箱置于右腿根部,琴头呈45°角斜向左上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骨制或硬木制拨片弹奏。壮族三弦的里弦和中弦按五度、中弦和外弦按四度音程关系定弦,里弦和外弦为八度音程关系,常定弦为:a、e1、a1。音域a—a2,有两个八度。音色脆亮,音响丰满。壮族三弦在桂西、桂南壮乡都有流传,但一般不作为独奏乐器使用,它主要用于桂西壮族八音乐队合奏或南路壮剧音乐伴奏。在桂南的靖西、德保莫伦演唱中,也多以壮族三弦作为伴奏乐器。过去在桂南龙州一带,道姑常弹奏三弦行巫术。 所演曲目三弦演奏的曲目有:《正调》、《月调》、《喜调》、《过场调》、《梳妆调》、《采茶调》、《马到林》和《八板调》等。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