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庄天山
释义

概述

庄天山,男,1934年10月出生于福建泉州市。羌族(父亲祖籍四川省理县)。1954年泉州晋江第一中学(即现在泉州五中)高中毕业。1958年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天文专业本科毕业,同年7月分配至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工作。1961年9月调广西南宁气象台任技术员。文革因海外关系受禁于五塘党校,至1972年9月。旋下放至广西崇左县(现崇左市)中学任数学教师。1976年12月被中国科学院借调至北京天文台,与北京大学合作,整编中国古代天象记录。住北京大学三年。1980年 调广西医学院(现医科大学)任 教。1984年调福建泉州国立华侨大学。

任教

自1980年任大学教师以来,先后晋升物理讲师、科技哲学副教授、自然辩证法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退休,返聘至2003年。

任教期间,先后担任过数学、物理、马克思哲学、古典文学、自然辩证法(即科学技术哲学)、中国科技史、世界科技史、普通天文、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

社会兼职

体育方面

学生时代是田径两个项目的国家二级运动员和南京大学足球队员。调广西省后,先后担任过南宁地区机关篮球队女队教练兼地区篮球裁判员,崇左县(市)乒乓球队教练员。调华侨大学后,任华侨大学乒乓球协会主席兼教练。

学术方面

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福建省天文学会理事长。福建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省科技史学会副秘书长、省《易》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科协委员。

政治方面

石狮市二、三、届政协委员。石狮市九三学社一、二届主任委员。

著作论文

著作有《<梦溪笔谈>选注》(合著)、《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流星”部分、《彗星与流星》。参与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条目。

发表天文、气象、地球物理论文36篇。其中6篇参加在意大利、芬兰、中国鹰潭、泰国等召开的国际天文会议。另二篇外国刊物全文转载。1966年在中国《天文学报》发表的 “中国古代流星雨记录”一文,已被世界21个国家引用,成为世界天文学名著 。被称为中国近代研究中国流星雨的奠基人。另有关于文化的论文,包括地方戏曲、人物传记、文献校译、闽南方言、童谣、古典诗词等十余篇。格言五条(见《全国优秀格言集》,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印刷出版的2007年挂历)。

英国剑桥出版的《Who’s who,in Asia and the Pacific Nations》1999,《世界名人录》“中国卷”3。《世界文化名人大辞典》、《世界科技咨询专家》“中国卷”等载有小传。

科学成就

中国流星雨第一人

华侨大学社科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51年母校初中毕业,1958年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在天文学方面有较突出的研究成果。与人合编三本书,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过30多篇论文,其中5篇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曾两次获得省优秀论文奖。

他是中国天文学会会员,省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国内有四本大辞典和科技人物传收录和记载他的事迹和传略。

不借助任何科学仪器,提前9年准确预报流星雨,纠正一个沿用150多年的错误结论……已退休的华

侨大学教授庄天山在研究流星雨领域写下的不仅仅是这些。

不借助任何科学仪器,仅依据对历史上流星雨记录的研究,华侨大学退休教授———“徒手”准确预测流星雨

11月27日,早报记者在华侨大学宿舍区见到了上文提到的老先生———庄天山教授。庄教授告诉记者:“其实这次流星雨,我早在1992年就预报了。你可以看看我那篇《关于狮子座流星雨的周期》的论文,发表在1992年第11卷第4期的《自然科学史研究》上。论文中附了一张狮子座流星雨的周期表,就提到此次流星雨。”

“您是怎么预测流星雨的?”记者问。

庄教授说:“我的预测方法与天文台的不同,他们借助望远镜进行观测,通过计算得出;我没有任何设备,我依据的是我对历史上流星雨记录的研究。”

“您不借助望远镜,‘徒手’研究及预测流星雨,准确率怎么样?”

庄教授指着周期表说:“你看表中我列出的这几次流星雨都发生了。像1999年11月的流星雨,我预测到了。而1998年那一次,我就没把它列入。我估计那次中国看不到,事实也是这样———许多观众满怀热情去追逐狮子座流星雨,但却失望而归。还有早在1992年我就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上发表论文,预测下一次(2034年)我国将看不到狮子座流星雨。前不久央视报道,一位专家也这么说的。”

科学面前人人平等,不迷信权威,让事实说话

敢于纠正外国专家之误

在庄教授对流星雨的研究中,有两件事很值得一提:一件是他纠正英国天文学家毕约的一个被沿用150多年的错误结论;另一件则是他利用自己对流星雨的研究,较准确地预测了90年代的3次地震。

“目前世界上能确定是哪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的最早记载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四月辛卯。《春秋谷梁传》也有相关记载。1848年,英国天文学家毕约据此推算出鲁庄公七年四月辛卯为公元前687年3月16日,从而断定该天发生的是天琴座流星雨。但其实这一结论是错误的,首先他的日期推算就不正确,鲁庄公七年四月辛卯其实是公元前687年3月24日。但他的这一结论已得到世界公认,被天文学界沿用了150年。我费了好大的劲,才证明该天根本见不到天琴座流星雨,见到的其实是宝瓶座η流星雨。我把我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华大学报》上,论文的题目叫做《纠正三个失误的流星群》。”

关于利用流星雨研究来预报地震,可以说是目前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此庄教授并不掠美,他说:“这方面的研究最早是湖北气象台的虞震东开展的。我觉得他的研究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因此接着做下去。”

他拿出一本《福建科学技术史研究》,里面收录了他写的《历史上闽南、台湾地震与天文因素的关系》。在这篇论文里,庄教授根据对历史上记录的流星雨的研究,推算流星雨的周期,在此基础上研究流星雨与地震的关系,从而推测90年代可能发生的3次地震。事实证明他的预测基本应验,只是在震级方面略有偏差。文中预测的3次地震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至2000年,我们这个区域可能有一次较大震级的地震,大陆可达5级,台湾可达6级以上,尤其是东带。”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果然发生7.8级地震,闽南也受到震波冲击。结果当天庄教授接到了19个电话,都是问他会不会再震的。他说:“不会,既然在台湾,应与泉州无关。”后来的情况也确实如庄教授所说的那样。

既懂天文又懂古文,如此人才实在难找,没考副博士,反倒“误入”中科院“追星”纯属阴差阳错

说起庄教授与流星雨结缘的经历,真可谓阴差阳错、一波三折。

庄教授说:“我是羌族人。我父亲在很小的时候从四川理县来到泉州,在这里的私塾读书。父亲买了很多古典文学方面的书籍。我就拿来看,不懂就问二姐———我有九兄弟、三姐妹,我排行第五。我二姐姐古文功底很好,书法也不错。”没想到就是这些与流星雨研究风马牛不相及的教育,却与他日后研究天文学、研究流星雨有莫大的干系。

1958年,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本科毕业的庄天山本打算考副博士,但就在毕业后尚未分配时,传来了取消学位的消息。结果不仅他副博士没考成,他们那一届学生连学士学位也没拿到。正在这个时候,中科院要成立一个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来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天文资料,需要一个既懂天文又懂古文的人。庄天山的一位师兄因为读过他在校内刊物发表的几首格律诗,知道他是难得的符合条件的人才,就向上面推荐了他。于是庄天山就到了中科院,以天文实习研究员的身份与一些著名的专家、教授一起研究古代天文史料。那段日子,庄天山与12位专家共同编写了《中国天文学史》(可惜由于时代原因没能出版),并且第一次与流星雨研究亲密接触。

遭遇“文革”,重要论文“命运坎坷”,然而是金子就会发光。

论文在境外备受推崇

正当风华正茂的庄天山全身心地投入于天文学的研究时,却因为种种原因于1961年被调到广西南宁气象台作气象技术员。此后的日子里,庄天山先后担任过广西医学院物理系讲师、华侨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自然辩证法教授、华侨大学科学技术哲学教授,但这些工作都与他所学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未放弃对天文学特别是流星雨的研究。1966年,还在南宁作气象技术员的庄天山发表了被许多人评价为“中国现代流星雨研究第一文”的《中国古代流星雨记录》。这篇论文发表在1966年的《天文学报》第14卷第1期,它奠定了庄天山在这一领域的地位。庄天山说:“因为此前中国天文学界关于流星雨的研究都偏重于历史方面,而真正进行科学方面研究的,《中》是第一篇。”

然而,这么一篇重要的论文,它的命运实在堪嗟。老先生很沉痛地告诉记者说:“我的这篇论文1966年即发表了。但因为遭遇‘文革’,该刊物不能正常发行,我一直不知道它究竟发表了没有。后来《天文学报》复刊后,报社的人告诉我论文发表了,但那一期刊物他们自己也没有了。后来还是他们的一位编辑在北京东安市场的地摊上买到这本《天文学报》,此时已是1977年了。”

但历史是公正的,有价值的东西总会显现它的价值: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一位江涛教授将之翻译成英文,发表在1977年的《ChineseAstronomy》上;美国《天空与望远镜》杂志在评价中国天文学的研究成就时,提到这篇论文并称之为“一篇重要的被遗忘的文章”;日本学者长谷川一郎在总结近代天文学成果时,提及了几乎所有的相关重要论文,庄天山的此篇论文赫然在列,并被列为中国现代流星雨研究的第一篇学术研究论文……

他是中国现代流星雨研究第一人

华侨大学庄天山教授,是福建省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也是中国现代流星雨研究第一人。

庄教授说,嫦娥奔月是中国汉代《淮南子》中记载的一段神话故事,它是人类第一次设想地外星球也可以让人居住和利用。这种遐想后来还演变成“唐明皇游月宫”的另一个虚拟的故事。这次“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我国探测月球的计划早在1994年就已提出,2001年立项,2004年2月正式实施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月亮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但是发射一颗绕月的卫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科学技术工程。

首先是力学上的轨道计算问题,牛顿青年时期就发现微积分,可由于用它来计算月亮的位置却一直不能与观测完全相符,以致影响他整整推迟了十年才发表。这主要是因为地球和月亮都是内部密度分布不均,表面高低凹凸的类球体。再加上质量巨大的太阳的干扰力,于是产生了一系列不同时间长度的周期。

其次,月球卫星是以地面发射出而飞入太空的,这除了需要克服地球引力之外,还要克服一系列物理因素的影响,如四层性质不同的地球大气等。还要回避流星,特别是流星群的撞击,如10月底至11月初金牛座流星群。

再次是遥控问题,“嫦娥一号”无论是地球卫星阶段还是成为月亮卫星都要经过几次变轨。这些遥控装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就可想而知了。

庄教授介绍,月亮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的1/6,无空气,无液态水。地质状况也与地球很不相同。他说,探月工程的实施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福建省天文学会理事黄金钟

他提出了月球起源新说

月球的起源对人类来说是个未解的科学之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福建省天文学会理事黄金钟提出了月球起源新说。

近日,他接受笔者访问时说:“在距今约46亿年前,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两颗火星大小的行星,它们因轨道动力学不稳定而发生碰撞分裂,其中的碎块之一形成了今天月球的前身,或称为原始月球。原始月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受木星引力的影响,原始月球的运行轨道逐渐发生变化,在距今约44.6亿年前与地球的南极地区发生弹性碰撞,然后快速反弹离开地球。碰撞产生的反弹力与地球自转的惯性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使月球开始绕地球转动。”

据他介绍,目前关于月球的起源共有四种学说———“分裂说”认为月球是从地球分裂出去的一块;“俘获说”认为月球本是一个独立的行星,在靠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俘获;“双星吸积说”认为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团物质云同时聚集形成;“大冲击说”认为在地球尚处于熔融状态时,一个大的星子与地球撞击,抛射出来的物质被送入地球轨道,逐渐聚集形成月球。但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些假说都存在缺陷。

黄金钟称:“弹性碰撞理论包含了以上各种假说的合理成分,但绝不是简单的综合。”他认为,这一理论有三大科学界公认的全球性地质学证据:地球上存在一个总长七万多公里的全球岩石圈破裂带,地球的形状呈南凹北凸的梨形,地球在早期演化阶段存在一个全球性的岩浆大洋。

泉州人黄金钟著有《太阳系自组织进化论》,月球起源新说来自他提出的太阳系天体进化学说。日本著名的太阳系起源研究专家林忠四郎认为,黄金钟的理论是继美国、苏联和日本三大代表性学派之后“属于创新的太阳系起源的新学派”。

福建省天文学会理事陈华彪

他目击了“嫦娥一号”

2006年10月24日傍晚6时许,泉州夜空出现“嫦娥一号”身影,泉州一中天文台陈华彪老师目击了该盛况。他同时也是福建省天文学会理事,他表示,这也是值得他终生回忆的一天。

根据预报,携带着“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火箭将从福建上空飞过,所以此前的几天,陈华彪老师一直处于充满期待的兴奋之中。

24日下午5时许,他上完课后,就飞快走出教室,向天空望了一下,可满心的欢喜被几乎遮满天的乌云一下子冲没了。他打消了上天文台观看的念头,回家观看电视直播了。

傍晚6时,长征三号带着“嫦娥一号”从西昌准时升起,经过令人揪心的20秒后,火箭飞入云层看不见了,电视的画面也切换到了模拟的轨迹线中。此时的火箭完成了一级火箭的脱落等关键动作,先后飞越了贵州、湖南、江西等省,朝着福建飞来。傍晚6时10分,心有不甘的他走出房间望了一下天空。朝东边一望,看到了月亮;赶紧又向西一望,天空放晴了!陈华彪老师立即冲上了楼顶,向西边遥望。此时,他看到了一个带着长长喷射状尾巴的火球从西南向东南天空飞奔而来。他虽然是一名有二十几年时间的天文迷,但也从未见过火箭从自己头顶上飞过的情景。更令人兴奋的情景接着出现了,傍晚6时12分左右,当火箭飞到南面天空中时,他发现了一个发光的亮点从火箭上脱离下来,并且越来越亮,形成一个大火球从南方天空落下。望着继续朝东南天空飞去的火箭,他突然领悟过来,自己十分幸运地看到二级火箭燃料用尽之后脱离的情景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