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拽布拖麻 |
释义 | 拽布拖麻,犹言披麻戴孝,又名拖麻拽布,亦作“ 拽布披麻 ”。 注 音zhuāi bù tuō má 释 义穿孝服,服丧事。犹言披麻戴孝。 出 处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拽布拖麻,奠酒浇茶,只索浅土儿权时葬下。”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但得一个生忿子拽布披麻扶灵柩,索强似那孝顺女罗裙包土筑坟台。” 示 例倘或间掩命掩黄沙,则将这衫儿半壁匣盖上搭。哎!儿也,便当你香鹒啼,~。★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 俺有朝一日身亡后,谁是我的拽布拖麻人。出自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 你又待着他拽布拖麻临坟墓,岂不闻鱼目似珠不成珠。出自元 《刘弘嫁婢》第一折 “儿也,便当的你哭啼啼,拽布拖麻。”出自 元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 “但得一个生忿子拽布披麻扶灵柩,索强似那孝顺女罗裙包土筑坟台。”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 用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尽孝 近义词披麻戴孝 由来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他们成家以后都不孝敬老娘,还总是在娘面前夸口:“等娘过了,要好好热闹一番,让娘睡楠木棺材,要穿红戴绿,为娘唱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老婆婆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想教训他们一顿,尽到做娘的责任。老婆婆一夜没合眼,终于想出个办法。 第二天,老婆婆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了也不要你们花一文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扔在阴水洞里就行了。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天天看着屋后面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树林里的猫头鹰是怎样过日子的——一直到我闭了眼为止。”不花一文钱,这正中了两个不孝之子的心意,他们马上答应了。 兄弟俩本来无心看什么乌鸦与猫头鹰过日子,但经老娘一提醒,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了起来。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的,这些小家伙不管妈妈飞来飞去衔吃的有多快,还是张大嘴巴,嗷嗷待哺。可是,小家伙长大以后又怎样对待生养自己的妈妈呢?小乌鸦还不错,妈妈老了飞不动,觅不到食,就让她待在家,衔来吃的填在她嘴里,等到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这样反哺之情,代代相传。而小猫头鹰却截然相反,妈妈老得不中用了,就把妈妈吃掉。令人伤心的是,小猫头鹰后来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这样反咬一口,一代吃一代。 兄弟俩越看越看不下去,如今这样对待老娘,将来孩子也这样对待我们怎么办?他们不敢往下想,渐渐地改变了对老娘的态度。可是,天不作美,兄弟俩刚刚开始孝敬赡养老娘,她老人家却偏偏过世了,兄弟俩后悔莫及。为了表示孝心,安葬那天,他们不是穿红戴绿,而是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猫头鹰毛色,披一件麻衣,并下跪拜路。 打那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有的地方百姓比较穷,穿一身黑衣服买不起黑布,于是就裁一条黑布戴在胳膊上。都是为了表示要永远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