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百夫长
释义

百夫长有多种意义,一为中国古代军衔或罗马军衔;二为英国二战后装备的第一代主战坦克;三为一部英国电影的名字。

中国古代军衔名称

来源解释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初唐四杰)

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古代军制五人为一伍,长官为伍长,二十人为什长,百人为百夫长,五百人为小都统,一千人为大都统.,三千人为正、偏将,五千人为正、偏牙将,一万人设正、副将军。百夫长是一百个人的头领。相当与现在的一个连长,属于下级军官。在古代百夫长所带的兵员并不是真正的100人,一般情况只有50至70个人组成。类似的还有千夫长和万夫长。

古罗马军衔名称

角色和职责

百夫长(英语:Centurion,拉丁语:Centurio,希腊语:κεντυρίων)是罗马军团中的职业军官,平时负责训练,战时负责指挥。大部分百夫长都各自领导一个百人队(英语:Century,拉丁语:Centuria),但是也有较高等级的百夫长会领导一个步兵大队(拉丁语:Cohors,通常由6个百人队组成),或者在军团中担任高级参谋的角色。

百夫长这个名称来自于他们所领导百人队。百人队在罗马军队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编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前6世纪的罗马王政时代。如同其名称一样,百人队最初大约由100人组成。后来百人队又变为了由60人组成,两个百人队组成一个小队(拉丁语:Manipulus),其中一个有较高的权威。在马略改革后,标准的百人队编制又变为80人。

百夫长的职位提升大致是这样的:百夫长们首先开始领导一个100人(后来变为60人以及最后变为80人)的百人队。随着资历的提升,他们开始领导所在步兵大队中更重要的百人队,然后是领导这个大队。最优秀的百夫长们会被提升为所在军团最英勇善战的士兵所组成的第一步兵大队的十个百人队(其他大队只有六个百人队)的百夫长(拉丁语:Primi Ordines,意为第一级),并且担当参谋的角色。每个军团最高级的百夫长就是第一步兵队的第一百人队的队长——首席百夫长(拉丁语:Primus Pilus,意为第一排)。

所有的百夫长,无论级别多高,都不属于骑士阶层,但是首席百夫长被准许在退休后进入骑士阶层,同时所有的百夫长都拥有直接从属于自己的百人队。百夫长们还能够在行军时骑马,并且假如被允许结婚的话,他还能接家小来军团驻地同住。

在一个完整的罗马军团中,只有8名军官的级别高于首席百夫长:指挥军团的军团长(拉丁语:Lēgātus Legiōnis),由执政官、皇帝或者元老院指定任命的高级军事保民官(拉丁语:Tribunus Taticlavus),负责管理器械和营造工作的宿营长(拉丁语:Praefectus Castrorum),以及5名来自骑士阶层的主要负责军团行政事务和战术指挥任务的低级保民官(拉丁语:Tribūnī Angusticlāviī)。

在现代军队体系中,“百夫长”这一称呼其实涵盖了很多不同级别的军衔。普通的百人队指挥官相当于今日的中尉或上尉,领导步兵大队的较高级百夫长的军衔则相当于中校,而具有高级参谋角色的首席百夫长则相当于今日的上校。

在战斗中,百夫长的作战位置一般在百人队方阵的右前方,领导、鼓舞所在部队,并与其并肩作战且身先士卒,向战友及敌人展示与其所获得的军衔相匹配的勇气与技能,再加上其与众不同的服饰,因此百夫长们的伤亡往往与军团整体伤亡数字相比不成比例。例如格奈乌斯·庞培和恺撒之间著名的法萨卢斯战役中,恺撒的部队中有30名百夫长阵亡,占百夫长总数的8%,而阵亡士兵却只占士兵总数的1%。

在百夫长之下的则是军事特别助理(拉丁语:Optio,意为被选择),此人是百夫长从所属百人队挑选出来的百人队二号重要角色,但不属于军官。

百夫长负责他所领导的百人队或步兵大队,同时他还要负责军团士兵的训练工作。在执行这项工作时,他们经常表现出冷酷的一面,并且会对犯错的士兵作出毫不留情的惩罚。作为指挥官,百夫长有权对自己的部下予以奖惩。惩罚的措施可能会非常严厉,有时还包括死刑。当罗马军队面对艰苦局面时,百夫长们残苛的训练以及严厉的惩罚措施使得部队军纪严明,并能够在面对多于自己的敌人时取得战斗的胜利。

但是,百夫长们自己也可能因诸如执勤时睡觉、擅离驻地或者未能给予士兵足够的训练这样的过错而被上司惩罚。如果某个百夫长因此类行为被判有罪的话,他也可能像他手下的普通士兵一样被处以死刑。对于别的过错的惩罚措施还包括各种耻辱的刑罚,例如命令其或不带佩剑着便服、或手持量地造营房用的杆棒甚或堆土筑垒用的泥巴在统帅帐前站一整天(丈量、修筑营垒都是普通士兵而不是百夫长的职责)。

百人队长

百人队长(百夫长,英文Centurion)在罗马军队编制中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军衔。百人队这个编制的历史一直可以回到瑟维尔斯时期(前6世纪)的伊特鲁斯坎人(Etruscans),罗马人(Romans)的军队。最初的百人队长由该队的士兵中推选出来。后来的百人队长由罗马护民官任命,然后通过军团指挥官的认可。在早期帝政时期百人队长是由罗马省份的执政官任命的。但这种任命是基于军团指挥官和护民官的推荐下产生的。如果候选人在高处有影响力的朋友,甚至罗马皇帝也可以干预百人队长的任命。

百人队长经常让人想起是由于有战功从普通士兵中提升到这个位置上的。但这只是挑选百人队长的一种方法。罗马禁卫军士兵在服役满规定的16年后也可以被任命为普通军团的百人队长。甚至于象equites这样的平民骑兵也可以直接申请百人队长一职。要成为百夫长不仅仅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士兵,还要是有很多知识的人。因为百夫长不仅要读写命令,有时还要负责一些政治和外交上的职责。

百人队长中最高级别是primus pilus,“第一矛”,也就是第一大队(就是罗马全战里面的first legionary cohort)中第一百人队(双编制的百人队)的队长。这个军衔一般对于每个“第一矛”百人队长来说只保留一年。一年过后,该百人队长将退休或者被任命为军营长官,主要负责装备和运输。这类“第一矛”百人队长一直可以升官进级,比如作为舰队指挥官,罗马禁卫军指挥官,甚至成为省长(只有辅助兵种守卫的省份)。

在早期帝政时期一个军团一般有59名百人队长(9个大队,每个大队有6个百人队)。第一大队中5个双编制的百人队各有一个。剩下的54个分配给54个标准编制的百人队。每个百人队长有一些非委任的参谋官来协助他的日常工作:信号兵(signifer),同时也充当财务,副队长(optio),百人队长光荣后的替补同时也充当“训练官”。私人护卫(tessarius),队长的保镖。

百夫长在军团里很容易就看出来,他的盔甲是银色的,小腿有两块护胫甲,而且头盔上由羽毛头饰。百夫长的着装具的方法也很特别,剑在左,匕首在右,也要持盾牌。百夫长的职责是训练士兵,而保持训练的办法就是用一根的专门藤条鞭打士兵,这种措施在当时很流行。

制服

罗马军团的百夫长们可以通过其服饰予以区分:他们的铠甲是银色的,短剑置于身体左侧而不是右侧,而身体右侧则可能会放置匕首,腿上有护胫。由于在作战行进时也要位于百人队中,他们也要执盾。百夫长最为显著的标志是他们头顶上的马毛或羽毛装饰,与其他普通士兵不同的是,他们的饰板是横排的而不是纵列。即使新式的多层罗马片甲Lōrīca Segmentāta在1世纪投入使用后,百夫长们仍然穿着旧时的锁子甲,通常他们还会在胸前或者其他显著位置佩戴奖章获或者其他装饰物以向其战友以及敌人彰显其英勇。百夫长们还会拿着一根通常是藤制的短权杖(拉丁语:vītis)作为其权力象征,并在训练时用以鞭打士兵。

百夫长的条件

要想成为百夫长的人必须满足很多限制条件,首先他必须先获得数位重要人物的推荐信。因此,结交、巴结或者依附于某些重要的元老,有时甚至是执政官或者皇帝本人可能对于想要谋求百夫长职位的人而言大有益处。

年龄限制

成为百夫长的人必须年满30岁,换言之,假如他16岁进入军队,那么此人大半生的时间都在军队中摸爬滚打,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来领导其属下。

社会地位

由于前述候选人需要重要人物推荐信的原因,拥有较好社会关系是候选人的必备条件,而来自较高阶层的候选人更可能具备此类条件,因而也更容易成为百夫长。

受教育程度

百夫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其上级指挥官的书面命令传达给手下的兵士,因此他必须具有最起码的读写能力。此外,由于某些时候高级百夫长还兼具参谋职责,因此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成为百夫长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百夫长以上的军官

百夫长以上的军官分别是:primi,ordines,hastatus,princes posterior,hastatus,princes,primus pilus。Primus pilus是一个军团的最高指挥官,按规定它至少有50岁,并且至少在这个位置上呆够一年,之后他就可以退休。它能拿到400,000~600,000第纳尔的退休金,还能被授予骑士爵(在屋大维时代一般军团成员退役后,只能拿到3,000。如果这个人不想退休,那他要么被派到另外的重要职位,要么成为舰队司令或省总督,或者甚至成为禁卫军指挥。

军团里还有一些非职业的高级军官,这些人一般都是缺乏作战经验的,他们能来任职大多是因为皇帝的特别任命,当然,他们也不会赋予重要的职责。这些人一般是负责指挥辅助军,或者干脆呆在军团司令部担任文职,总之他们对军团战斗力影响不大。

英军Centurion(逊邱伦,百夫长)主战坦克

简介

英国二战后装备的第一代主战坦克。1943年,英国坦克设计部门开始设计一种称为A41的重型巡洋坦克,要求有良好的装甲防护性,安装1门76.2mm火炮,具有较好的越野行驶性能。A41坦克模型于1944年制成,1945年初制成6辆样车。这些坦克虽送到德国战场,但未赶上参加战斗。后来生产的A41型坦克称为逊邱伦MK1型坦克,防护力提高后的A41A型坦克称为逊邱伦MK2型坦克,两者均安装1门76.2mm火炮。英国陆军第一次使用逊邱伦坦克作战是在侵朝战争期间。此后,埃及、以色列、伊拉克和约旦等国在中东战争和黎巴嫩战争中,印度在印巴战争中,澳大利亚在越南战场上均使用过。

1945~1962年英国总共生产逊邱各型主战坦克4423辆,其中MK1型100辆、MK2型250辆、MK3型2833辆、MK5型221辆、MK7型755辆、MK8型108辆、MK9型1辆和MK10型155辆,总共出口逊邱伦坦克2500辆以上。在英国陆军吸取役的逊邱伦坦克从60年代末开始逐渐被奇伏坦(Chieftain)坦克所取代。逊邱伦坦克的使用实践证明,它具有装甲防护性可以提高,火炮口径可以继续加大的潜力。该坦克最初安装1门76.2mm火炮,第一次提高火力时被83.4mm火炮取代,后来又被105mm L7式火炮取代。该火炮为其他一些国家所采用,目前仍是豹1(Leopard 1)、梅卡瓦1型(Merkava MK1)、

M48A5、M60A1/A3、Pz61/68、74式和S坦克、维克斯(Vickers)坦克和M1坦克的主要武器。该坦克在服役期间还有其他改进,包括增加燃料携载量和安装反向旋转的车长指挥塔,但各种型号逊邱伦坦克使用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则基本相同。

结构

车体为焊接结构,各部位装甲厚度不等,用两块横隔板分成前后3部分,前部又分成左右两半,右部是驾驶舱,左部是储存舱,内装弹药和器材箱,中部是战斗舱,动力舱在车体后部。驾驶员坐在车体右前的驾驶舱内,有1个向左右开启的双扇舱盖,每扇舱盖有1个潜望镜。圆锥形铸造炮塔体上焊有顶装甲板,炮塔和火炮总重13t,炮塔座圈直2300mm。车长指挥塔在炮塔顶装甲右边,左边是装填手出入舱口,炮塔两侧外部带有装甲储物箱,左侧开有1个补弹孔,多数坦克炮塔后面有1个储物架。炮长在火炮右侧,车长在炮长后上方,装填手在火炮左侧。早期生产的MK3型坦克炮塔后部有1个安全口。车长指挥塔可以由车长手摇机构进行360°旋转,其上有1个双开式舱盖、1个带弹道分划的潜望式瞄准镜和7个潜望观察镜,车长位置处可以安装1个红光探照灯。装填手舱口有1个前后对开的双扇舱盖和1个潜望式观察镜。

逊邱伦坦克型演变

逊邱伦坦克

(1945~1962年)

逊邱伦MK1坦克

(1946~1948年)

逊邱伦MK2坦克

(1945~1948年)

逊邱伦MK3坦克

(1947~1956年)

逊邱伦MK4坦克

逊邱伦MK5坦克-----------------逊邱伦MK5/1坦克

(1955~1958年) -----逊邱伦MK5/2坦克

逊邱伦MK6坦克-----------------逊邱伦MK6/1坦克

-----逊邱伦MK6/2坦克

逊邱伦MK7坦克-----------------逊邱伦MK7/1坦克

(1953~1960年) -----逊邱伦MK7/2

逊邱伦MK8坦克-----------------逊邱伦MK8/1坦克

(1955~1960年) -----逊邱伦MK8/2坦克

逊邱伦MK9坦克-----------------逊邱伦MK9/1坦克

----逊邱伦MK9/2坦克

逊邱伦MK10坦克----------------逊邱伦MK10/1坦克

----逊邱伦MK10/2坦克

逊邱伦K11坦克

逊邱伦MK12坦克

逊邱伦MK13坦克

逊邱伦坦克的变型车和改装型

--- 逊邱伦(MK5)架桥车(FV4002)

--- 逊邱伦(MK5)架桥车ABK(FV4016)

--- 逊邱伦(MK2)培训甲抢救车(FV4006)

--- 逊邱伦(MK5)皇家工程兵突击车(FV4003)

--- 逊邱伦滩头装甲抢救车(FV4018)

--- 逊邱伦靶车

逊邱伦坦克------------- --- 维克斯公司改进的逊邱伦坦克

--- 逊邱伦自行高炮

--- 澳大利亚逊邱伦坦克

--- 丹麦逊邱伦坦克

--- 以色列逊邱伦坦克

--- 约旦逊邱伦坦克

--- 南非逊邱伦坦克

--- 瑞典逊邱伦坦克

电影《百夫长》

基本信息

译 名 百夫长/世纪战魂(台)片 名 Centurion

年 代 2010

国 家 英国

类 别 剧情/动作/战争/惊悚/冒险/历史

语 言 英语

字 幕 英文

MDB评分 6.8/10 (881 votes)

片 长 94 Mins

导 演 尼尔·马歇尔 Neil Marshall

主 演 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Quintus Dias

欧嘉·柯瑞兰寇 Olga Kurylenko ....Etain

多米尼克·威斯特 Dominic West ....Virilus

洛尔·克拉克 Noel Clarke ....Macros

大卫·莫瑞瑟 David Morrissey ....Bothos

JJ·菲尔德 JJ Feild ....Thax

Axelle Carolyn ....Aeron

里兹·阿迈德 Riz Ahmed

大卫·勒格诺 David Legeno ....Vortix

乌尔里奇·汤姆森 Ulrich Thomsen ....Gorlacon

James Currie ....Maximus

Dhaffer L'Abidine ....Vigo

Hamish Moir ....Pictish Warrior

伊莫珍·波茨 Imogen Poots ....Arian

蕾切尔·斯特灵 Rachael Stirling ....Drusilla

Christopher Hale ....Pict warrior (uncredited)

Eoin Macken ....Pict Warrior (uncredited)

Robert Roman Ratajczak ....Villager (uncredited)

剧情简介

公元117 年,罗马帝国疆域跨越埃及和西班牙,最东延伸至黑海。但是,在不列颠北部,罗马帝国的扩张却面临着当地野蛮人,即皮克特人无情的游击战式的阻击。百夫长昆图斯·迪亚斯(迈克尔·法斯宾德),作为罗马边境曾经在皮克特人袭击中幸存的他,奉命随同罗马军团中的常胜军团——第九军团,前去剿灭皮克特战士。但是,当军团进入了陌生的苏格兰高地,竟遭到了皮克特人的伏击,军团统帅维流士将军(多米尼克·威斯特)被俘。昆图斯经过殊死搏斗,带领部分幸存者逃出险境。接下来,他们不但要忍受恶劣的地形和环境,更要面对皮克特人无情的追捕。同时,这少数的幸存者在昆图斯的率领下,还要试图去解救他们的将军,并逃往罗马边境;而在皮克特人这边,全家曾遭罗马军团灭门的悍女艾泰恩(欧嘉·柯瑞兰寇),带着复仇的火焰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一句话评论

一部粗犷的,野蛮的追捕电影。

——《帝国》杂志

一出运动单车式的电影:充满活力,野蛮冷酷,同时也相当的无聊。

——《卫报》

本质上就是一部漫长的不带喘息的追逐旅程,间歇被一些暴力打斗场面和多余的特效消音打断。

——《闲暇》

陈词滥调!

——《独立报》

幕后制作

恐怖片新贵试水历史题材

提起《百夫长》的导演和主演,任何一个似乎都可以成为对影片期待的理由,他们都不是主流名人,但是都凭借其个性的发展方向获得了稳定而忠诚的拥趸。 2005年,一部名为《黑暗侵袭》的恐怖电影成为恐怖迷们当年热议的对像,而其导演尼尔·马歇尔也声名大振,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巧妙的将密室困境与血性恐怖风格融合,制造了充满悬念的紧张氛围,更有让影迷大呼过瘾的恐怖场面,而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入挖掘更是让本片在深度上跃上一个台阶,成为当年恐怖电影精品,而马歇尔也凭借本片夺得当年的英国独立电影最佳导演荣誉。其实,在三年前,尼尔·马歇尔就已经凭借一部恐怖电影《闪灵战士》(2002)赢得关注,在多个独立电影节上获奖,在《黑暗侵袭》之后,他继续着自己的恐怖电影之路,在2009年,跟着末日电影之风,也献上了自己的《世界末日》(2008),同样让恐怖电影迷看的大呼过瘾。而当人们开始将尼尔·马歇尔期待为新一代恐怖电影大师时,他却突然献上了根据历史疑案改编的《百夫长》,恐怖片大拿这次是转型?还是一次恐怖片长征路上的尝鲜?这无疑值得其影迷期待。

猛男悍女的强势对决

当2005年尼尔·马歇尔大红之时,迈克尔·法斯宾德还只能算个电视剧演员,但是在第二年,他便开始了向电影界的突破。在那部流淌着男性荷尔蒙的《300勇士》(2006)中,法斯宾德便是勇士中的一员,虽然不如杰拉德·巴特勒耀眼,但是他也抓住了这次机会,开始了自己在电影界的突破,并最终在《饥饿》(2008)中爆发。在反映北爱尔兰共和军领导人鲍比·桑兹狱中绝食经历的这部《饥饿》中,法斯宾德的表演堪称惊世骇俗,他为了演绎片中角色,节食减肥,乃至于精神长期处于游离状态,不过他的付出换来了影片的巨大成功,他的表演也获得了如潮的好评,并拿下了当年英国独立电影节、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欧洲电影奖、伦敦评论家电影奖等多个影帝称号,堪称当年欧洲最佳男演员。接着他再接再厉,凭借在电影《鱼缸》(2009)中与女友的女儿生情又懦弱逃避的有妇之夫角色,再次获得普遍性认可,几乎沿着前一年摘得影帝的轨迹,把英国独立电影节、芝加哥国际电影节、伦敦评论家电影奖等奖项的最佳男配角拿了个遍,而同年,又借《无耻混蛋》(2009)进一步在好莱坞立足,未来的演艺之路值得期待。在《百夫长》中,他将扮演那位奔跑求生并试图营救将军的昆图斯·迪亚斯,当然,他的任务并不轻松,他将面对来自欧嘉

·柯瑞兰寇扮演的悍女艾泰恩的强力挑战,这位出生于乌克兰的女影星因为在《007:大破量子危机》(2008)扮演邦女郎而火速成为影坛亮点,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她的角色便是胸怀仇恨的复仇天使形象,此番再次扮演因为家族仇恨而与罗马人势不两立的强悍角色,想必在仇恨情绪中沉浸已久的柯瑞兰寇将给法斯宾德一些颜色看看。

一桩历史悬案的Cult解读

尼尔·马歇尔本次风格转换之作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一桩悬案,公元117年,罗马帝国常胜之师第九军团在入侵英伦之后,神秘覆灭,众说纷纭,拍摄这样一部电影,历史真实性难免受到审视。马歇尔则选取了其中较为主流的说法,即第九军团被当地原著皮克特人围剿,全军覆没。谈到这点,马歇尔表示,“(关于史实)这一切都需要一些妥协,我的意思是,我们并不是要完成一次完全的历史课程,而是拍出娱乐电影,讲一个故事。所以,操作上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特别在关于皮克特人的处理上,这种灵活性运用的更多,因为没有皮克特人的历史记录。这里历史上没有可以记录的语言,没有文字记载皮克特史。我们知道关于他们的各种传闻,但谁知道这是真的呢?所以,我从一个更实际的角度来看待他们,想象他们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

为拍摄本片,马歇尔将剧组人员拉到了3000英尺的高山,暴风雪和冰冻的河流都考验着参与人员的意志力。但是,马歇尔本人似乎对此并不在意,“整部电影的拍摄就是一场生理和心理的压榨,但是与此同时,在大雪、旋风、和几乎水平的暴雨中行进的感受,也令我非常享受。我不想完成一件太简单的事儿,对我的剧组同样如此。”

作为片中主演百夫长的迈克尔·法斯宾德,则将本片看的很“简单”,称之为一场“罗马追逐戏”,“你知道,我认为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暴力,《百夫长》就是一部追逐电影,一部基于罗马历史的追逐电影,你能感受到一个帝国步入衰亡的场面。”

或许马歇尔在恶劣环境下的“兴奋”和法斯宾德对本片“追逐”的解读都揭示了本片的本质,即它实际上还是一部保持马歇尔Cult风格的电影,历史事件只是个背景,从他对待皮克特人历史的处理就可以看出,而制造个人风格的暴力与速度场面才是他的兴致所在。本片的风格一如其过于作品,显的阴暗残酷,同样的,生存仍是片中的重要主题,一如《黑暗侵袭》中在黑洞寻觅生路的女孩们,在这部电影中,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皮克特人需要誓死保卫家园,而罗马人也需要为活下去战斗到底。正如马歇尔所说,“生存”对他来说,是影片中的关键词,为了生存,片中角色的个性都被最大程度的激活,每个人都想活下去,而表现求生状态下的人物情感和心理正是马歇尔的特长所在。扑朔迷离的历史,不断奔跑的紧张,血腥张扬的暴力,《300勇士》一般的画面质感,都透着让影迷期待的Cult气质,而同时也很可能在史实和风格间引发巨大争议,而对于“不想完成一件太简单的事儿”的马歇尔来说,这或许也是他乐于体验的。

花絮

·正如导演尼尔·马歇尔所说,关于皮克特人的表现上,他采取了较大的灵活度,比如片中这些原著民并没有想象中的披着兽皮坦胸露乳,原因就在于电影拍摄的时候是18摄氏度的低温,为演员考虑,马歇尔也就自然的让皮克特人穿上了衣服。

· 在第九军团覆灭后,皮克特人也不断向南发动反攻,为了防止他们的入侵,罗马帝国筑起了著名的哈德良长城。不过,对于这与本片有些渊源的古迹,马歇尔虽然从小生长在哈德良长城的一端,却表示之前“从未看过关于罗马建造哈德良长城的任何资料,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建造它”,但是,他从小却对第九军团的故事颇为着迷。

·关于第九军团的传奇,感兴趣的不只是马歇尔,就在2010年,一部同类题材的《失落的第九军团》也将上映。

·本片已于2010年4月23日上映,从第一轮的媒体评论看,不容乐观,绝大多数给出了三分一下的评分,甚至有“陈词滥调”、“运动单车式的电影”这样的尖锐批评。而在烂番茄等网站也出现了毁誉参半的极端对立评价,Cult电影的命运常常如此,在拥趸和批判者间造成严重对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5: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