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筑前国 |
释义 | 筑前国(ちくぜん)(Chikuzen):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西海道,又称筑州,古称筑紫前。筑前国的领域大约为现在福冈县的西部。石高约33.6万石。古代筑紫国(つくし,Tsukushi)之一部,古代大陆文化流入、国防上之要地。文武天皇二年(698)把筑紫国两分而独立成一国;同时乃管辖西海道诸国之太宰府设置之地。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后设黑田、秋月两县,同年合并为福冈县。 概述特点:国内平原广阔,生产力高,商业也很发达。但国人众林立。 分郡:怡土、志摩、早良、那珂、席田、糟屋、宗像、远贺、鞍手、嘉麻、穗浪、夜须、下座、上座、御笠 特产:白鱼、博多绞、博多人形、蜂蜜、练酒 代表风土:太宰府天满宫、博多、天拝山、柳町、海中岛、志贺岛、唐泊、生之松原、天鹿角 主要势力:大友氏,秋月氏 地理九州最北部的西海道之国。东方是丰前国和丰后国,南面与筑后国通过筑后川隔开,西南的背振山地是 与肥前国的分界线,北面通过响滩与长门国隔海相望,西边通过玄海滩至壹岐国甚至更远的对马国。古代与筑后国合为筑紫国。后分成两国。 有着博多湾周围的福冈平原,九州第二大河流远贺川流域的筑丰平原等,国内平原广阔,农业比较发达。同时东西向的三郡山地将国内分成了两个经济圈,即南方福冈平原周围的福冈、博多为中心的的经济圈及北方在远贺川流域的芦屋、黑崎经济圈。特别是临近博多湾的福冈平原中的西海道诸国统治的据点——太宰府,从弥生时代就是对外交流的窗口,但一方面也是外来入侵的重要目标。在11世纪受到了刀伊入寇和13世纪蒙古的入侵。进入室町时代,此地也是少贰氏、大内氏和大友氏争夺的重要地区。后少贰氏败于大内氏被驱逐到了邻国肥前,而大内氏又被家臣陶氏所打倒,国内情势不够稳定。而且需要时刻注意来自海上的侵略。 历史本地守护大内义隆因家臣陶晴贤的反叛而自杀后,陶氏开始对筑前进行支配。随着陶晴贤在严岛合战中败死,丰后的大友宗麟开始染指此地。至1559年,宗麟获得了丰前、丰后、筑前、筑后、肥前、肥后六国守护,并就任了九州探题,成为了九州第一大名。而没过几年,平定中国地区的毛利元就援助筑前的筑紫、秋月等国人举兵,反抗大友家,并于1563年发兵北九州。但次年大友宗麟收小早川秀包为婿与毛利元就达成了和睦,恢复了筑前的势力,并配置一族的高桥鉴种等人进行筑前统治。但鉴种于1567年联合秋月和原田等筑前国人众们反叛。随即反叛被镇压,但博多的立花鉴载又受到毛利元就的煽动而反叛,大友氏在筑前的支配很不稳定。直到1578年,大友军在耳川合战中大败于岛津军,势力大减,筑前国人众们趁机举兵,反抗大友的统治。1586年,北上的岛津军一路杀到筑前岩屋城下,而大友家勇将高桥绍运拖住了岛津军进军的步伐。大友宗麟也在此期间上洛,表示臣从于已掌握中央政权的丰臣秀吉,并要求其出兵九州。秀吉正好借此大义名分,召集了各地大名出阵九州,即九州征伐。不到一年,岛津家就被迫投降臣属于丰臣家,同时九州的大名和国人们也一起归顺。后秀吉将筑前一国及筑后两郡和肥后两郡封给了小早川隆景,隆景死后由其养子小早川秀秋继承。后秀秋被转封至越前,筑前成了丰臣政权的直辖地。1598年秀吉死后,秀秋又重新回到了筑前。关原合战后,小早川氏被转封到了备前冈山,黑田长政入封筑前成为52万石的大名,直至幕末。 历任筑前守山上忆良 726年 - 733年 吉备真备 750年 - 751年 藤原栋世 源常基 源满政 织田良赖 大内义隆 1533年(天文2年) 三好长庆 丰臣秀吉 前田利家 黑田长政 堀田正俊 历任筑前守护镰仓幕府1195年〜1227年 - 武藤资赖 1227年〜1273年 - 少贰资能 1273年〜? - 少贰经资 1294年〜1304年 - 少贰盛经 1316年〜1333年 - 少贰贞经 室町幕府?〜1334年 - 少贰贞经 1334年〜1352年 - 少贰赖尚 1352年〜1355年 - 一色直氏 1357年〜? - 菊池武光 1359年〜1361年 - 少贰赖尚 1361年〜1375年 - 少贰冬资 1375年 - 少贰赖澄 1375年〜1387年 - 今川贞世 1387年〜1404年 - 少贰贞赖 1408年〜? - 少贰满贞 ?〜1441年 - 大内持世 1441年〜1465年 - 大内教弘 1465年〜1495年 - 大内政弘 1496年〜1528年 - 大内义兴 1528年〜1551年 - 大内义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