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筑梦民生 |
释义 | 作 者:刘道超 著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2-1 版 次:1 印刷时间:2011-2-1 印 次:1I S B N:9787010096216 页 数:375 字 数:402000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刘道超教授的《筑梦民生——中国民间信仰新思维》正是在民间信仰研究的前沿学术取向中写成的优秀成果。作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史料、地方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从民间信仰的产生、性质特征、结构功能以及变迁规律等几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中国民间信仰与传统社会文化的深层关系,提出了许多具有创见性的学术观点。 民间信仰的性质、特征与社会功能:讲述我国民间信仰独特的宗教性质、组织结构与特征,以及为民众建构、维系并重构人生与未来希望的社会功能。 在全面理解民间信仰性质基础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讲述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成绩与不足;指出必须在全面理解民间信仰性质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及具体思路。 学术价值此书是作者多年研究民俗文化尤其是民间信仰的代表作,为学术界贡献了民间信仰的理论架构,价值尤高。主要价值或看点有: 1、指出中国民间信仰也是一种宗教——一种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的宗教;并且与其它制度化宗教一样,具有宗教的四大要素,即:最高信仰对象——天地君亲师、教义教理——以儒家伦理学说为主兼及佛道部分观念、组织机构——从天子到平民的众多家族宗族、教规教仪——各地祭祖祭神礼仪与家法族规。 ——此前学术界大多在概念层面讨论民间信仰是或不是宗教,未作深入探析。 2、指出民间信仰的终极价值,是帮助民众明确生命之意义,同时为之建构人生的希望并不断地维系和重构这一精神状态,帮助人们追求并实现各种世俗福祉。它让民众建构起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当人们感到身心困倦之时,及时为之补充精神食粮,维系希望;当人们遭遇各种打击或不幸,则运用各种方式抹平人们的心灵创伤,使之重新鼓起生活的激情,继续前行。 ——解决了民间信仰的性质、功能与社会作用的根本性问题。 3、指出民间信仰是维系传统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粘和剂”。它将传统社会的政治、宗族、伦理道德与社会生活等紧密地整合在一起,既赋予它们神圣之意义,同时又对其加以控制,使社会组成一个和谐有序、充满希望、生动活泼的巨系统。 4、此书还揭示了民间信仰为民俗建构希望之五大路径:神化时空、神化卑微、游戏“伟大”、祭祀结亲、意战逐邪;为民众或社会维系希望之五大层次:神化道德、设立神圣监控系统、“君权神控”、建构社会表彰系统、培育行善世风;以及民间信仰发展变化之规律等。 5、书中还提出了很多极具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如:认为中元节祭厉施孤习俗,蕴含着对无辜夭折者的人文关怀或终极关怀,与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关怀弱者”、“人权”等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认为以祈雨为代表的禳灾仪式,数千年来被官民奉为禳灾法宝,谓其“灵验”或“有效”,不是这些仪式能够改变天气,而是成功调节或改变了受灾者的心情!…… 本书提出了全新的民间信仰理论体系——筑梦民生理论,其理论与观点给世人启迪甚多,在我国民间信仰理论研究上具有开拓性甚至是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之建构、传统文化之宏扬与传承、建构现代和谐社会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全书目录序 前言 第一章 灵魂、鬼神与民间信仰的产生 一、解释之工具 1.群体的经验:梦境 2.少数人群濒死的特殊感知 3.少数人的特异功能实践:巫师与亡灵之沟通 4.对宇宙万物及人类由来的解释 5.鬼使神差的巧合 二、精神之工具 1.人的三重属性导致三种需求 2.人需要明确生命之意义 3.人需要消除恐惧,平衡身心 三、社会凝聚与控制之工具 1.族群之凝聚 2.个人行为之控制 3.神灵与宗教产生的必然性 第二章 民间信仰的性质、特征与结构 一、民间信仰的性质 1.民间信仰是不是宗教 2.民间信仰是怎样一种宗教 3.民间信仰筑梦民生理论探索 二、民间信仰的特征与结构 1.多元一体性 2.工具性 3.服务性 4.包容性 5.整合性 第三章 生命意义与终极关怀 一、民间信仰对生命意义之建构 二、民间信仰蕴涵的终极关怀精神 1.问题的提出 2.从容面对,游戏处之 3.灵魂不灭,超越有限 4.让死者有尊严地逝去 5.死而不绝,灵识永存 6.让不幸夭折者安息:冥婚、祭厉与施孤习俗 第四章 希望之建构 一、希望、信念与人生 二、建构一生之希望 1.人生礼仪对人生希望之构建 2.建房民俗对人生希望之建构 三、建构一年之希望 1.除夕新年习俗建构新年希望 2.春祈习俗建构新年丰收希望 3.庙会活动对新年成功与吉祥信念之建构 四、建构一事之希望 第五章 建构之路径 一、路径之一:神化时空 1.神化空间 2.神化时间 二、路径之二:神化卑微 三、路径之三:游戏伟大 四、路径之四:祭祀结亲 1.祭祀之由来 2.祭祀之实质 3.敬祭恶神之智慧 五、路径之五:意战驱邪 第六章 希望之维系 一、维系个人与群体的精神健康 1.禁忌性维系 2.周期性“进补” 二、维系社会的和谐有序 1.神化伦理道德 2.设立神圣监控系统 3.“君权神授”与“君权神控” 4.建构社会表彰系统 5.培育行善世风 三、维系社会团结与凝聚 1.圣化祖先,使民众精神有所皈依 2.建构信仰中心,增强地方认同与社会凝聚力 3.国家以敬祭神明为治国安民之具 第七章 希望之重构 一、个人与家族希望之重构 1.巫术仪式:驱邪除病 2.丧葬礼仪:化凶为吉 3.安龙仪式:重振自信 二、村落或社区希望之重构 1.祈禳仪式:化解天灾 2.大幡醮仪:解除人祸 3.重振民心国运:1896年的泉州“万缘普度”仪式 三、重构之路径与特征 1.虔诚祭禳,官民无别 2.其祭在神,其治在人 3.厉鬼致灾,禳灾多祭厉 4.船随水涨,灾大法高 第八章 变迁规律 一、从恐惧到理性:观念之变迁 二、从实物到象征:行为之变迁(一) 1.从人殉到陶俑 2.从实物到象征 三、从神圣到世俗:行为之变迁(二) 四、从娱神到娱人:行为之变迁(三) 五、从单一到复合:内涵与功能之变迁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