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主题单元
释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是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充分发挥师范大学的作用和优势,发挥北京师范大学的学术研究力量,杷师范大学与基础教育、高校学术研究与中小学教学实践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我国教材编写的科学化水平,为我国提供一套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材,为提高全民族的语文素质作贡献,是编写本套教科书的一个基本目的。

出版社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个中央级的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大学出版社之一,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出版社之一。25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图书7000余种,发行量达5亿多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高品位出书,大市场经营,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出版界享有盛誉。

编写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组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本套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做了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舒华老师的《小学语文教材等级字表的研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伍新春老师的《小学低年级儿童阅读兴趣研究》、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张大成老师的《汉语拼音教学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泉根老师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工作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实验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总结以往语文教科书编写的经验、教训,通过基础研究和对以往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本套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力图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让学生喜欢语文;二是学习语文的方法问题,让学生会学语文;三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是学习现代文化知识的过程,还是启迪心灵、陶冶情操的过程。“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是本套实验教科书总的指导思想。

“兴趣先导”指的是改变教材内容繁、难、多、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拉近教材和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设计了丁丁和冬冬两个儿童形象,这两个儿童形象贯穿全书,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学会学习”指的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各种恰当的态度、习惯、策略和方法,逐步学会独立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整体推进”指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积累”指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获得语文能力的同时,继承发展中华文化,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

依据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参照基础研究成果,本套教科书在选编课文时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在符合学生各年龄段心理特点和认、读、写要求的同时,加强课文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的联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文要符合时代精神,要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特别是要体现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全球意识,以及对多元价值观的理解和尊重。三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重视选文的文化“含金量”,注重唤起学生的民族意识,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为此,制定了五条编选课文的原则:

1.内容形式精美,既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认字、写字教学的需要,又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内涵。

2.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

3.符合时代精神,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保护环境等思想的熏陶。

4.体现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进步文化的精华,使学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教育。

5.诗歌与散文、现代与古代、中国与外国、主体课文与自读课文保持适当比例。

一年级上册已用于首批国家课程改革实验中,实验区教师、家长普遍认为,教科书中的课文较好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文质兼美与学习兴趣等各方面的关系。课文来源大致分为如下几类:(1)常学常新的传统篇目,如《小小的船》、《乌鸦喝水》、《人有两件宝》等;(2)选择最新当代儿童文学篇目,作适当修改,如《太阳》、《小鱼的梦》等;(3)引进港台和外国语文教材的优秀篇目,如《学写字》、《想飞的乌龟》、《马莎长大了》等;(4)根据教学需要自编课文,如《冬冬读课文》、《小母鸡种稻子》、《冬天是个魔术师》等,对这类课文,编写者集体字斟句酌,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5)优秀并适合儿童的古代诗歌,如《锄禾》等。从体裁来看,本册主体课文中,现代儿歌17首,童话6篇,浅近古诗4篇。与传统教科书相比,本册选编了更多的“新”篇目,目的是希望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语文。

一年级下册共16个单元,包括主体课文33篇,“语文天地”中的供学生阅读和背诵的现代诗文12篇,古诗文8篇。主体课文中,童谣、诗歌11篇,抒情、写景散文5篇,故事、童话17篇。所选编主体课文中,“传统篇目”11篇,“新”选编课文22篇,如《元宵节》、《水乡歌》、《春天的手》、《插秧》、《雨铃铛》、《好事情》等。

二年级上册共16个单元,包括主体课文27篇,“语文天地”中的供学生阅读和背诵的现代诗文10篇,古诗文6篇。主体课文中,童谣、诗歌9篇,抒情、写景散文5篇,故事、童话13篇。所选编主体课文中,“传统篇目”5篇,“新”选编课文22篇,如《火红的枫叶》、《祖国在我心间》、《比本领》、《特殊的考试》、《可爱的娃娃》、《贺年片》等。

本套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舒华《小学语文教材等级字表的研制》的研究成果和多年的课程改革实验经验,认为儿童阅读和习作所使用的汉字是不完全一致的,儿童认字与写字所遵循的认知规律也是不同的,从起始时间、字数、选字、指导方法、评价等通盘考虑,力图尽可能科学地安排识字、写字的教学序列。识字数量“上不封顶下保底”,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会写150个字,认读350个字,一年级下册要求学生会写230个字,认读430个字。

本套教科书采用的主要识字途径有:(1)借助汉字与图画的联系认识一些象形字和会意字;(2)随文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3)拼音识字;(4)在生活中识字;(5)韵语识字,通过儿童喜欢的现代儿歌识字。简化汉字笔画名称,取消“横折折弯”、“横折提”等笔画的教学,直接称之为“走之儿”、“言字旁儿”。至于笔顺,遵照“严而不死”的原则,放宽要求。笔画和偏旁的名称在没有错误的原则下,尊重教师的习惯用法。本套教科书对拼音教学的内容和位置作了调整,把汉语拼音教学放在一年级上册第五至第八单元,改变丁以往教材第一册开始就学习拼音的安排,先让学生学习部分代表汉字文化的象形字和一些常用字。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解决了学生学习语文一开始就学拼音,感觉枯燥无味、困难大的问题;二是突出了汉语文字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文化;三是解决了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问题。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后,这种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拼音教学之前的生字,“语文天地”也标注了拼音,目的是适应不同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拼音教学时间。在拼音教学中,适当安排阅读、背诵等内容,边学拼音边学汉字,力图拼音汉字相互促进。依据课程标准,本套教科书降低了拼音教学的要求,减少了难点。一年级下册采用主体课文不标注拼音,生字、“语文天地”中的阅读、背诵内容标注拼音的方式。

编排体例和教材体系?

本套教科书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首先确定贯穿1-6年级的主题领域,然后确定每个年级、每册的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两三篇主体课文(选编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类型、各种体裁的作品)和一个“语文天地”。“语文天地”包括巩固与扩展的练习、课堂与课外的活动、“金钥匙”(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自检”(自我检查的意识、习惯和方法)等几项。一个主题单元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这种编排方式突破了文选式体例对语文教学的束缚,使语文教学能够向课外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学校的活动、其他课程和社会延伸,有利于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同时,使生字新词复现率更高,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生字新词。“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在首批课程改革实验中受到广泛好评。

本套语文教材包括学生课本、教师教学用书、学生同步阅读文库、写字本、教学挂图、学生识字卡片、教学识字卡片、录音磁带、学生成长手册等材料。各种教学材料共同构成有机联系的、开放性的教材体系。教学辅助材料努力体现新教辅概念,以学生自主阅读材料为主体,改变“应试题海”的现状,把机械训练的内容减少到最低限度。教师教学用书把学生课本的内容缩小放在版面中心,四周提示教学要点、教学难点、教学建议和活动组织建议,为教师提供尽可能详细的教学指导和教学选择,但尽量不干涉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下更大的空间。

教学建议?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但不是全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系统全面的改革,是包括培养目标、管理体制、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在内的全方位变革。一方面,本套教材努力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时代急需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新的价值观念的渗透、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等;另一方面,教师只有在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尤其是培养目标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把握和使用本套教材。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教材、教师、学生中,教材往往处于核心支配地位,教师往往处于执行教材、传达教材、宣讲教材的地位,被要求“讲深讲透”教材,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对教材的宣讲。本次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课程标准努力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倡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得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平等、民主。教师有了更大的把握和使用教材的空间及灵活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的权力,反过来,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甄别教材优劣的素质,具备选择、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当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真正落实这一思路还有一个过程,但这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本套教科书的编写努力给教师留下灵活处理的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2001年暑期,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的统一组织下,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组对全部首批实验区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帮助教师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帮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以更加平等、民主的身份把握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培训方式上,尽可能多地采用参与、研讨的方式;在培训语言上,力求避免“一定要”、“必须”、“千万不能”等命令式的词汇,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实验区教师和教研员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教师行为的转变都不是短短几天的培训所能完成的。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组通过编写组实验区回访、《课改实验通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办)、研讨会、编写组热线电话等形式,努力实现编写组和实验区广大教师的直接交流,及时帮助教师发现并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建立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探索学生学习的规律,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尝试新的课程教学形式。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们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提高未来国民的文化素质作出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8: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