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主人翁 |
释义 | 主人翁我们用的最多的是主人翁意识,其实主人翁为一成语,意思是当家作主的人,其典故来自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46汉公主不讳私夫条:武帝姊馆陶公主寡居,宠董偃十余年。主欲使偃见帝,乃献长门园地,帝喜,过主家。主亲引偃出,偃奏:“馆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谒。”帝大欢乐,呼为主人翁。 释义【名称】主人翁 【拼音】zhǔ rén wēng 【解释】当家作主的人。 【基本解释】 1. [master]∶当家作主的人 2. [hero or heroine;protagonist]∶主人公 【详细解释】 1. 对主人的尊称。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臣尝出行,仆饥马疲。正值主人门开,主人翁出,妪又到市,独有主人女在。” 唐 刘禹锡 《纥那曲词》:“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明刘基 《满江红》词:“笑村童不认主人翁,呼为客。” 2. 主人。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成婚三日,壻竟执簿入肆,按籍而稽,居然自作主人翁矣。”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十:“诸公将来皆 中国 主人翁也。” 朱德 《寄南征诸将》诗:“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参见“ 主人 ”。 3. 文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冰心 《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在这些小说里,给予他们的就只是灰色的阴暗的结局,问题中的主人翁,个个消沉了下去,憔悴了下去,抑郁了下去。” 词语分开解释【词语分开解释】主人 : 1.接待宾客的人。与"客人"相对。 2.特指留宿客人的房东。 3.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 4.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 5.用为学徒(或工人)对其产业主之称。 6.古代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 7.主要人物;主体。 8.指君主。 9.谓执掌教化国人之事。 翁 : 翁 wēng 老头儿:老翁。渔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父亲:“家祭无忘告乃翁”。丈夫的父亲 语出《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原文章节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主因推令散财交士,令中府曰:"董君所发,一日金满百斤,钱满百万,帛满千匹,乃白之。"安陵爰叔者,爰盎兄子也,与偃善,谓偃曰:"足下私侍汉主,挟不测之罪,将欲安处乎?"偃惧曰:"忧之久矣,不知所以。"爰叔曰:"顾城庙远无宿宫,又有萩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献长门园?此上所欲也。如是,上知计出于足下也,则安枕而卧,长无惨怛之忧。久之不然,上且请之,于足下何如?"偃顿首曰:"敬奉教。"入言之主,主立奏书献之。上大说,更名窦大主园为长门宫。主大喜,使偃以黄金百斤为爰叔寿。 叔因是为董君画求见上之策,令主称疾不朝。上往临疾,问所欲,主辞谢曰:"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遗德,奉朝请之礼,备臣妾之仪,列为公主,赏赐邑入,隆天重地,死无以塞责。一日卒有不胜洒扫之职,先狗马填沟壑,窃有所恨,不胜大愿,愿陛下时忘万事,养精游神,从中掖庭回舆,枉路临妾山林,得献觞上寿,娱乐左右。如是而死,何恨之有!"上曰:"主何忧?幸得愈。恐群臣从官多,大为主费。"上还,有顷,主疾愈,起谒,上以钱千万从主饮。后数日,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之东厢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韝,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人臣偃昧死再拜谒。"因叩头谢,上为之起。有诏赐衣冠上。偃起,走就衣冠。主自奉食进觞。当是时,董君见尊不名,称为"主人翁",饮大欢乐。主乃请赐将军、列侯、从官金钱杂缯各有数。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郡国狗马蹴鞠剑客辐凑董氏。常从游戏北宫,驰逐平乐,观鸡鞠之会,角狗马之足,上大欢乐之。于是上为窦太主置酒宣室,使谒者引内董君。 摘要翻译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号为窦太主,早年许配给堂邑侯陈午。陈午早死,馆陶公主寡居,已经五十多岁了,与一个叫董偃的人私自同居。董偃是长安城里一个小商人家的孩子。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和母亲以卖佩珠为生。董偃随母亲到公主家卖珠,公主府上的人都说这个孩子长的清秀。公主听说后,召见董偃,对他说:“我把你当自己的孩子养着。”从此,董偃就留在公主府,公主派人教他读书、识字。董偃养到十八岁,出去的时候坐的是高头大马,晚上与公主同寝。董偃相貌英俊,为人潇洒,性格温和。贵族、王公、大臣因为公主的原因,都愿意和他结交。称呼他为“董君”,在长安城中名声很大。 启示董偃与公主的事,最终传到了汉武帝的耳朵里。有一次,公主称病不朝。汉武帝就亲自到公主府中去探望她。公主拜谢,寒暄已毕。还没有坐定,汉武帝就问姑母:“我想拜见一下主人翁。”公主听了,赶紧下殿,去掉耳环首饰,伏地请罪。她说:“我行为无状,辜负了陛下的厚望,该当死罪。陛下没有把我抓起来交给有司审问,已经很宽大了。死罪!死罪!”汉武帝让她起来。公主赶紧收拾好簪环,到东厢房把董偃找出来。董偃头戴绿头巾(绿色为贱色,表示地位低下,是“绿帽子”最早的出处),手持皮筒,磕头请罪。汉武帝幷没有怪罪董偃,还赏赐给董偃衣服、帽子。公主摆筵,请汉武帝入席,亲自为皇帝奉食进觞。当时,董偃见皇帝不自呼己名,而自称为“主人翁”。汉武帝听了大笑,饮宴甚欢。宴罢,董偃贵宠之名,天下皆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