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竹溪县
释义

竹溪市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边陲,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东邻本省竹山县,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竹溪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连接华中地区、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具有承东启西、通南贯北的独特优势。以竹溪为圆心,半径250公里以内有重庆、西安、十堰、安康等大中城市,处于襄渝铁路、安康铁路、汉十高速、武当山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网络之中。竹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特产丰富,竹溪美食香飘鄂西。

中文名称:竹溪县

外文名称:Zhuxi 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华中地区湖北十堰

下辖地区:城关,水坪,中峰等15个乡镇场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719

邮政区码:442300

地理位置:十堰市西南

面积:3279平方公里

人口:315257人

方言:西南官话-江淮官话(方言岛)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十八里长峡,楚长城遗址等

车牌代码:鄂C-5

特色文化:庸巴文化,竹溪饮食文化

区划代码:420324

竹溪三贡:贡米,贡茶,贡木

县委书记:余春存

县长:余世明

简介

竹溪市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边陲,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东邻本省竹山县,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之一,是湖北入渝、通陕之门户。县境南北长104公里,东西宽51公里,县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02个村、4个社区、15个农林特场,总人口36.8万。

竹溪区位独特。竹溪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连接华中地区、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具有承东启西、通南贯北的独特优势。以竹溪为圆心,半径250公里以内有重庆、西安、十堰、安康等大中城市,处于襄渝铁路、安康铁路、汉十高速、武当山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五纵一横立体交叉网络之中。县内100%的乡镇、90%的行政村有公路相通,过境的305省道连接鄂陕两省,竹溪至西安可当天往返;开工的谷竹高速公路更将使竹溪成为沟通中西部的重要物流通道。

历史沿革

古代竹溪

竹溪,西周属古庸国。东周楚庄王三年(前611年)灭庸,置上庸竹溪属上庸。西汉高帝五年(前206年)析上庸地,置武陵县,隶汉中郡,此为竹溪建治之始。南朝梁,改武陵县为新丰县,竹溪隶之。北朝西魏,改新丰为上庸。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省上庸入竹山。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析竹山尹店社复置为县,以境内竹溪河定名“竹溪县”(“竹溪”之名由此而来),属郧阳抚治管辖。

近代竹溪

民国初期,竹溪市属湖北省襄阳道管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将湖北省划分为十一个行政督察区。竹溪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公署设郧县。

现代竹溪

1949年竹溪解放,隶属陕南军区两郧行政公署。

1950年,陕西省郧阳专属划归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管辖。1952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合并,改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竹溪隶之。1965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分离,复设郧阳专署,竹溪隶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湖北省十堰市地市合并,实行以市带县体制。竹溪县隶属十堰市所辖。

行政区划

截止2010年底,竹溪市辖7个镇、8个乡、302个村委会、4个社区、15个农林特场,1658个村民小组,版图面积3310平方公里,总人口36.8万。

行政区 人口 面积(K㎡) 政府驻地 下辖村委会居委会

城关镇 31332 37.1 西关 西关、十字街、仿古街、建设路、观音阁、东风、守金店、新胜、水寨、后坝、廖家河、温泉沟、日进、新民、大峪沟、烧田坝、郭家梁、瓦罐窑。

蒋家堰镇 35816 123.1 蒋家堰 蒋家堰、踩新桥、颜家街、芦沟口、富强、猫子沟、枫树岭、郑家沟、黄土岭、小坝子、黑沟、新生、中原、莲花、龙堰、东桥、西桥、黄石头、岳王庙、土城子、蔓荆沟、秋沟、徐家沟、关垭子、洞沟河、大东沟、碾盘沟、黑龙洞、花屋院、瓦米子沟、龙阳。

中峰镇 35816 88.5 青草坪 青草坪、邓家坝、双河口、庙儿沟、小南沟、同庆沟、樟扒沟、长岭、中梁子、煤炭沟、鹰咀石、彭峪沟、灌沟、花桥寺、松树沟、狄峪沟、朝阳坡、中峰观、大南沟、汤家坝、、柏杨树桠、刘家湾、甘家岭。

水坪镇 49410 202.9 水坪街 水坪街、洞子沟、纪家山、杜家沟、大仙峪、小河边、康家岭、沙坝、船形寨、黑虎岭、东沟、大石门、黄龙、、胡柳树村、漫液、金铜岭、夏家湾、东寨村、向家汇、油坊梁、板桶梁、阎家坝、刘家河、田垭、梧叶沟、店子沟、独松寺、红石岩、八宝山、洛家河、塔儿湾、麻河塘、茶亭、魏家湾、黄田湾、梨树湾、锅厂湾、张家河。

县河镇 23000 153.5 县河铺 峰香坝、小田坝、龙堰河、柏腊树垭、花石沟、富溪沟、安家沟、青山、红丰、先裕、明家湾、大路沟、任家沟、明家祠、惠家沟、大塘溪沟、黄沙、三转湾、六合、水田坝、募缘。

丰溪镇 15988 380.8 丰溪街 丰溪、周家坝、凉桥子、铺子岭、界梁、五里垭、洞滨口、高子河、下坝、大坪、正沟、辽叶、纸坊沟、三坪、桃花山、西米河、朝阳。

泉溪镇 16799 302.2 泉源 泉源、塘家坪、黄柏溪、马家坝、瓦房沟、成佳河、斑竹、大木场、石板河、双桥铺、刘家坪、坝溪河、红岩沟。

龙坝镇 19787 147.4 吴家坝 吴坝、大扒沟、红庙、砖峪沟、廖家岭、瓦楼沟、龙家坝、余家凸、草场坝、肖家边、朱家坡、岩屋沟、芦峰、关家沟、汪家坪、孟家湾、油坊河、荆竹园。

新洲乡 25133 194.1 大凸 板凳岭、观音堂、孟家渠、杨家湾、三盛院、烂泥湾、黄家湾、白云寺、云霄观、兰花、吴家湾、张家坝、谭口河、鲁滩坝、紫金洞、鲁溪沟、洄洋、凡停、双龙、贺家湾、金盆、白岩。

兵营乡 16298 173.2 营口 兵营口、赵家河、算盘山、顺风雨、楠柴沟、四条沟、罗汉湾、富溪河、晒金坪、登高、金鸡沟、小泉河、黄家铺、木瓜坪、银杏、麻湾、双湾。

鄂坪乡 20590 202.1 九湾村 罗汉垭、西湾、三同、下鄂坪、堰青、上高桥、青云、梓桐垭、谢家塔、上鄂坪、界牌沟、磨子沟、岷峪、张湾、东湾、小汇、唐家畈、大河湾。

汇湾乡 20590 251.5 小河口 小河口、土地梁、秦坪、溜口、青岩沟、发裕、老屋场、长滩、船丰、象丰、龙井、白果、燕丰、荣誉。

天宝乡 22672 288.8 蔡家坝 蔡坝、蒿坝、双河、百花、关夫垭、大寒、建丰、白鸡垭、兰池、取宝洞、冶铁沟、葛洞口、星光、茅草坪、高桥、锦原、云台观、龙滩、老庄子、炬光、杨家坪、熊皮沟、栗子坪、将军沟、小桂、光华、大东、孔雀。

桃源乡 10830 452 羊角洞 羊角洞、两河口、古峰、渣渔河、柳树坪、中坝、核桃源、茂古坪、甘沟子、姚家坪、厚河、杨寺庙。

向坝乡 10380 310.4 向家坝 向家坝、五峰、金竹园、高泉、岔河、裕丰、胜丰、二坪、花柳凸。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竹溪市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为鄂西北的边陲。地处东经109°29′-110°8′,北纬31°32′-32°31′。东与湖北省竹山县相连,西与陕西省的旬阳、平利、镇平县接壤,南毗邻重庆市巫溪县,是湖北入渝、通陕之门户。县境南北长104公里,东西宽51公里,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全县海拨800米以上的高山占总面积的64%,最高海拨点葱坪主峰2740米,最低海拨新洲乡烂泥湾村276米,相对高差2464米。竹溪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16℃之间,全县无霜期200-246天,日照时数为1500-1800小时,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

地形地貌

竹溪市地处秦岭东槽区东段南缘,大巴山脉东段的北坡。大巴山脉是全县山系的发源地,经过喜山地壳构造运动,成为大幅度上升的隆起区,山多呈纬向褶皱形,由西南向东北梯向延伸。堵河水系的七大支流,由南向北,顺序而列,由西向东直流而下。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葱坪海拔2740米,东北部烂泥湾海拔276米,相对高差2464米。山脉与地层走向一致,河谷曲流发育,峡谷与山间盆地相间,构成了丘陵、盆地、低山、中山、高山等多种地貌,在总体分布上,全县可分为四类地貌地区:

(一)、北部低、中山地区。本区地处县北边境,与陕西省旬阳县、本省的竹山县接壤。土地总面积38万亩(其中: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类土地20万亩,海拔801-1200米的中w类土地16万亩,1200米以上高山类土地2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7. 7% 。年平均气温12-15℃,大于等于10 ℃积温3400-4500℃,年降水量930-1000毫米,无霜期220-240天。低山区可一年两熟,中山区旱地间作可两种两收。

(二)、西部、东部低山丘陵盆地区。本区位于竹溪河两岸。土地总面积125万亩(其中:海拔500-800米低山类土地7万亩,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盆地31万亩,800米以上中山地23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5. 2%。年平均气温13-16℃,大于等于10’C积温4000-5000℃,年降水量920-970毫米,年无霜期230-250天。雨量丰于北部,具有南北兼优的气象条件。旱地间种套作可三种三收,水田水旱轮作可一年两熟,是本县主要粮食产区。

(三)、中部中、低山区。本区位于汇湾河两岸,山势陡峭_,水流湍急。全区土地面积111万亩,(其中:海拔500米以下低山类土地45万亩,海拔501-800米中山低土地52万亩,800米以上高山类土地4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2.4%。年平均气温10-15℃,大于等于10℃积温3200-4500℃,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无霜期210-230天。早地间作套种均可两种两收,并适宜发展杉、松、竹、油桐、茶叶、水果等林特产品。

(四)、南部高、中山区。本区地处大巴山北麓,位于本县南部边缘,西与陕西省的镇坪县、南与重庆市的巫溪县、东与本省的竹山县接壤。全区土地面积222万亩(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类土地130万亩,800-1200米的中山类土地52万亩,大高山类面积40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4. 7%。年平均气温8-12 ℃,大于等于10 ℃积温2200-3400 ℃,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年无霜期150-220天。雨雪充沛,热量偏少,气温低,无霜期短,农作物多数为一年一熟,有利于发展林业、药材、生漆等林特产品。

山脉

竹溪市山脉属大巴山系,主脉沿本县西南边境走向东南,与陕、渝自然分水为界;县西的南端和中部是鸡心岭向北走之支脉,形成陕、鄂边境自然分水为界;北端是陕南盆地东盆口之沿顶,与本省的竹山县相连,以自然分水为界。县域内,有记载的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25座:葱坪(海拔2740米),竹溪第一峰,原名凤凰岭,后因多生一野生植物“天葱”而得名,位于“十八峡”省级自然保护区东南。

轿顶山(海拔2464米).凤凰山中部,有入川的人行山道。

鸡心岭(海拔1890米),有“上了鸡心岭,一脚踏三省”民谚,为鄂、渝、陕交通孔道,古为入川运盐的要道。

凸娅子(海拔2000米),沿鸡心岭东来,北靠菜籽坝。

三个尖(海拔2219米),西北与重庆市巫溪县交界,主峰呈三点。

横灯山(海拔2036米),凤凰岭尾部,有古道入川。

弦弧岭(海拔2292米),原双桥乡东,与竹山交界,此岭形如木弓。

黄龙山尖(海拔2340米),原双桥乡东,与竹山县交界。

天狮岩(海拔2223.8米),桃源乡源茂沟西北。

马鞍子(海拔2093米),天狮岩东。

白岩(海拔2141米),峰崖峻峭色白,无木无草。

邓家扒(海拔2214.7米),位于老爷顶东4公里。笔架山(海拔1824米),主峰在丰溪镇境内,三峰峰尖相连,形若笔架。

庙坪(海拔1883米),顶端平坦,多生黄连,距邓家扒2.5公里。

陆池子(海拔2382米),山顶有大小六个天然水池常年不涸;南有虎头岩(海拔2148米),北有大河垭(海拔2035米),三山相连。

云雾溪(海拔2205米),杨家扒综合农场云雾溪分场所在地,云雾缭绕,盛产中药材。

红土山(海拔1890米),丰溪镇渔溪村南。

王家山(海拔1921米),天宝乡境内,方圆15平方公里,与桃源乡、丰溪镇交界,建有生漆、茶叶基地。

望府座(海拔1747米),天宝乡政府西南8公里,森林茂密,建有望府座林场。

大界梁(海拔1887米),丰溪镇西米河村西南,直通陕西省镇坪县。

光顶山(海拔2511米),丰溪镇境内石甸河发源处,与陕西省镇坪县交界,盛产黄连等中药材。

大营盘(海拔2375米),泉溪镇西南,与陕西省镇坪县交界,相传因武王伐封闻太师曾在此驻军而得名。

黄连山(海拔1633米),鄂坪乡谢家塔村西北,面积8平方公里,宜兴黄连等中药材,现有黄连基地。

云雾山(海拔1530米),位于鄂坪乡月亮湾村,面积20平方公里,宜种黄连等中药材。

河流

竹溪市河流属堵河水系,全县有河流191条,年均径流量35. 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条,其中:

①竹溪河,流程100余公里,流域面积765平方公里,高差1484米,年径流量2.98亿立方米;

②汇湾河,流程128公里,流域面积446平方公里,高差363.9米,年流量2.14亿立方米;

③万江河,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295平方公里,高差1497米,年径流量2.24亿立方米;

④泉河,总长85公里,流域面积906平方公里,高差1168米,年径流量7.25亿立方米;

⑤瓦沧河,堵河支流,流程30公里,流域面积133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26亿立方米;

⑥厚河,流程40公里,流域面积308平方公里,高差1480米.年径流量2.77亿立方米;

⑦大河,流程40和公里,流域面积313平方公里,高差1755米.年径流量3.13亿立方米。

气候

竹溪市属北区热带季风气候,山地气候的特色比较明显,四季分明,高差悬殊,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域有别,灾害各异。年平均气压为963. 9-964. 6毫巴。全年日照量时数为500-1800小时之间,平均每天4-5小时;全年日照率为40%;太阳辐射量年平均在92-101千卡/平方米,全年平均日气温在9-15℃。夏季少酷署,秋季时间短,冬季冷暖变化大。不同海拔高度区域的年积温悬殊大,每上升100米,年积温减少170℃0500米以下区域年积温为4558. 9℃,1200米以上区域年积温为33321°C。极端气温记载:最高气温40°C(1966年7月20日),最低气温零下12.2℃(1969年元月30日)。年无霜期全县平均为238天左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历年来自然灾害多以旱灾为首,次之为局部水灾和冰雹灾害。已探明的泥石流地质灾害点有38处。

土壤

竹溪市属第四纪变质岩质层,成土母质变化较大,土壤类型复杂。1981年土壤普查结果。全县成土面积495.15万亩,可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30个土属,125个土种,58个变种。六个土类的情况:

(1)黄棕壤土类。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区均有分布,是本县面积最大、土质最好的一种土类。总面积429. 63万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86.6%,适宜发展旱粮作物、林业和多种经营。

(2)棕壤土类。多分布在海拔1500-2200米的高山地带,泉溪、丰溪、天宝、向坝等乡镇内面积最大,总面积为14.11万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3.0%。

(3)暗棕土壤类。分布在2200米以上的大高山,为林地土壤,总面积1.46 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33%

(4)石灰岩土类。在不同海拔高度 零星分布,总面积为33.28万亩,占土壤 总面积的6.7%,属劣性土壤,不宜种植喜酸作物。

(5)潮土土类 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海拔800米以下沿河两岸分布最多,土质松散,保墒耐旱,总面积7400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25%。

(60水稻土类。总面积15.93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22%。

自然资源

竹溪资源丰富。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境内水电、林特、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120万千瓦,近期可开发60万千瓦。现已探明灰、黑、绿、黄、红五色板岩储量11亿立方米、花岗大理石6亿立方米、煤储量6亿吨。竹溪兼有南北气候特征,生态优越、四季分明,被称为活性动植物标本库。现有森林面积1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6%、植被覆盖率81%;有林特资源13大类、1200多种,其中有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群落,面积4100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超过800万立方米,在湖北省仅次于神农架林区,位居第二。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气候、良好的生态,孕育了茶叶、魔芋、药材等一大批地方名优特产。竹溪是秦巴山区茶叶名县,境内的茶叶内质丰富而又纯净,是全省名优绿茶出口基地和生态有机茶示范基地,是“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竹溪还是“中国魔芋之乡”,是全省魔芋产业核心种植区域,“全国魔芋原料加工基地重点县”、全国林业百佳县和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

土地资源

竹溪市有国土面积331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8%,其中:耕地面积326685亩,占全县版图面积的6.6%;林地3906825亩,占78.68%;园地66985.6亩,占1.34%;水面59997.5亩,占1.2%;交通占地14100.1亩,占0.28%;其它用地80223.6亩,占1.61%;未利用地510959.2亩,占10.29%。

矿产资源

竹溪市矿藏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金属矿有铜、铁、锰、铝、锌、沙金等;非金属矿有煤炭、板石、古生物化石、花岗石、石棉、磷、硫磺、石灰石等。其中现已探明的煤炭有130多个矿区(且呈地形走势化),储量约6亿吨。最大煤田储量达6220多万吨,1000万吨以上的煤田有17个,大部分都是优质煤,发热量在4000大卡以上。中国的页岩板石矿藏主要集中在陕西省白河县-湖北省竹溪县-重庆市巫溪县这一狭长地带,其中竹溪县境内的储藏量最大,达11亿立方米,储量为中国第一。全县现已开采矿点27个,生产灰、黑、绿、紫红4种板石产品,石材色泽丰润、纹理清晰,抗酸、抗风化、防腐性能强。竹溪县瓦沧玉古生物大理石矿区位于县城东南方130公里处的桃源乡,地质时代中志留系,总储量为1598万立方米。矿床类型好,规模大,矿石颜色呈红色星点状,结晶呈粗、细结构,生物图案清晰,物理力学性能达到国家建材有关规定标准,适宜于生产板材、壁画、工艺品等,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石灰石储量4.5亿吨,开采量30万吨。

水利资源

竹溪市水域属堵河水系,有竹溪河、汇湾河、万江河3大河流。全县有大小河流191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条,年平均径流量22.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34座,最大库容23亿立方米。

主要特产

主要农作物有苞谷、小麦、水稻、红薯、洋芋、油菜、芝麻等;竹溪县自然资源丰富,野生物种品种繁多。现已查明的野生植物资源有187科738属1544种,野生动物24目73科276种。野生动物主要有黑熊、獐、鹿、麂、野猪、果子狸,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树种资源42科84属110多种,其中珍贵树种有珙桐、冷杉、银杏、樟树、楠木等;中药材有300多种,主要有金钗、黄连、当归、三木、天麻、党参、枸杞等。

竹溪贡米

湖北省竹溪县特产,唐代始封“贡米”,竹溪贡米主产区位于中峰镇,产地群山环绕,沟壑幽深,独特的温差和泉水灌溉,使稻谷生长周期长,米质香若幽竹,营养丰富,味道可口。贡米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不打农药,不含农药残留,完全使用有机肥和生物措施除虫防病,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009年11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决定将“竹溪贡米”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魔芋属天南科多年生球茎植物,魔芋精粉被称为"东方魔粉",是重要的食品和医药、化工原料,远销东南亚各国。1994年"天竹"牌魔芋系列食品在乌兰巴托荣获国际商工贸产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双竹"牌魔芋面条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99中国国际农业览会优质奖,竹溪县被授予"魔芋之乡"称号。全县种植魔芋面积达到2.8万亩,年魔芋精粉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系列食品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

梅子贡茶

唐朝,竹溪茶叶被武后封为"梅子贡茶"。现有茶园面积4.8万亩,年产量100万斤。龙王垭茶场生产的"青龙剑"茶、"箭牌"箭茶、特级"龙峰"茶,先后获得新加坡国际金奖、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湖北省农牧厅特等奖。1999年,龙峰茶被列为湖北十大名茶之一。

板石

竹溪板石资源十分丰富,总储量11亿立方米。全县现已开采矿点27个,生产灰、黑、绿、紫4种28个规格型号的板石产品,年加工产量10万平方米,石材色泽丰润,纹理清晰,抗酸、抗风化,防腐性能强,为国际国内抢手的建筑装饰材料,被湖北省外贸部门指定为出口产品,主要出口欧美、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瓦沧玉

竹溪境内瓦沧乡的古生物大理石形成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中留系群,是一种国内外少见的珍稀石材品种,矿石含海百合茎、海胆、苔藓虫、珊瑚、层孔虫等海底生物化石,其花纹徇丽,图案新颖,色调古朴典雅,化石含量达70%以上,是理想的工艺品和高级建筑材料,经鄂西北地质钻探调查,储量为1589万立方米,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黄连竹溪鸡爪黄连为黄连中的珍品,1956年就被国务院授予"黄连之乡"锦旗,年产黄连150吨,质量上乘。

大木漆

竹溪大木漆"漆好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挑起见如勾",是中国五大名漆之一,在中国农业展览馆被标为中国国漆。竹溪从50年代就被列为全国出口生漆基地县,曾被国家授予"优质漆先进县"称号。现有漆林面积2510多公顷,年产量35吨。

绞股蓝

现有基地500亩,年产量可达20吨。国务委员陈俊生题词"让绞股蓝造福于人类",1994年,荣获新加坡国际金奖。

猕猴桃

被称为"百果之王"。营养价值极高,1994年"凤冠"牌猕猴桃荣获新加坡国际金奖,年产量500多吨。

经济发展

农业

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百里长廊”建设取得成效。规划编制基本完成;绿色长廊初步建成,沿线共栽植各类苗木530.6万株;村庄整治累计动工2650户,已竣工验收2623户,清厕8500户,拆除私搭乱建1690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绿化带、通组达院道路和休闲场所建设步伐加快;产业建设顺利推进,百里长廊沿线新建烤烟基地1000亩、木瓜基地2000亩、蔬菜基地2000亩、香椽基地2650亩、贡米基地1万亩,对5.94万亩新老茶叶基地进行提档升级。全县粮食和油料总产量同比增长32.1%和-1.8%。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板块基地面积达到59.64万亩。稳步扩大茶园规模,加强茶园管理,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8.33万亩,年产销茶叶370万斤,茶农人均实现收入1218元;烟叶生产快速发展,投资1059.8万元完善烟水配套工程,种植烤烟2.19万亩,产量达到603万斤,综合税收达到870.5万元,烟农人均收入6615元。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建设养殖小区61个,生猪和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48.1万头和174.47万只,畜牧业总收入达到2.94亿元。农村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农村沼气4970户,配套田间“U型渠”73公里,整险加固水库5座,完成27平方公里小流域治理任务,实施低丘岗地改造2万亩,实施高产基本农田改造9000亩,实施地灾搬迁350户。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完成扶贫搬迁595户、2238人,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117万元,2006年启动实施的16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

工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3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工业增加值7.9亿元,同比增长35.7%;规模以上企业由31家增长到4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5亿元,同比增长44%。水电开发稳步推进,累计发电12.6亿度,实现发电收入4.54亿元,实现税收3987万元;电网建设日趋完善,丰溪至城关110千伏线路和220千伏输变电站投入运营。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工企业达到210家,龙头企业达到15家。龙王垭、梅子贡茶业公司在武汉成功举办“贡茶文化暨湖北乌龙茶发展研讨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4%;银松公司万吨果汁、荣康公司5000吨茶食品、灵山源公司魔芋酒项目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竹溪贡米、双竹魔芋面、高山食品、顺溪豆制品等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医药化工业再现生机,年产值达到2.74亿元,税收达到400万元。300吨皂素联产2000吨乙醇项目已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矿产建材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实现新突破。百万吨水泥厂完成总工程量的85%,湖北华溪矿业有限公司整合丰溪部分煤矿建设商品煤基地,煤电一体化项目正在洽谈之中。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入园企业达到16家,实现工业产值5亿元、税收500万元。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日趋活跃。房地产业年投资总额达到7500万元,实现税收600万元;小区建设在房产开发总量中的比重达到70%。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楚长城遗址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顺利通过市专家评审,云龙大酒店被授予“国家三星级旅游饭店”。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改造、新建农家店、农资店120家;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5家;金融、信息、保险、通信等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8.5亿元,比2007年净增1亿元。

科教文卫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加快实施。以企业技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校县共建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引进高校毕业生120多人;投资7000万元的新一中实现整体搬迁;县职业技术中心学校暨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入学;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文化建设取得成效。“山二黄”剧种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山二黄”折子戏《清风亭·赶子》参加首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演出获4项大奖。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等疫情的传播蔓延,问题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疾病筛查与医疗救治得到较好落实;严格执行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政策,住院分娩率达到96%;县医院荣获国家二级优秀医院称号,县中医院荣获全省示范中医院称号;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以上。广播电视事业稳步推进。标湖差转台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试点工作顺利启动;成功拍摄《空中看竹溪》专题片。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水源区保护工作,依法否决4个污染项目。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史志工作获得新突破,三卷史志书籍一年内相继出版。

文化遗产

山二黄剧

【“山二黄”剧种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山二黄又称“汉调二黄”,俗称“靠山黄”,系湖北十堰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由清代乾、嘉年间随荆州、襄阳和黄州移民带进山的楚调长期融合流变而成。2008年,山二黄剧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汉剧之母,京剧的来源之一)早期的山二黄以清唱为主,俗称“坐万字”。主办人约请,群众自由参与,自娱自乐。长期的耳闻目染,传唱人群不断扩大。清道光至光绪年间,鄂西北各县艺人相继组班立社,挂衣登台。清末民初,鄂西北知名山二黄戏班有很多。一些集镇也出现业余山二黄戏班,并有不少山二黄皮影戏班在鄂西北和陕南一代山乡演出。建国后,郧阳地区各县相继建立山二黄剧团(当时称汉剧团),“文革”期间又全部撤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剧团建制,各县剧团改演其他剧种或歌舞节目,唯竹溪剧团经批准恢复山二黄剧种,并先后收回一批山二黄老艺人,排练演出山二黄传统剧目。

山二黄特别注重唱工。这一点,皮黄腔系的剧种唯山二黄独有。在声腔特点上,山二黄唱腔的“通俗易懂,明快流畅”则与汉剧唱腔“更侧重艺术性”迥然有别。这一“通俗易懂、易于传唱”之特点应是山二黄更多的居于山地、贴近民众、纯朴天然之风而使然。

山二黄是湖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山二黄声腔板式丰富,十大行当齐全,表现手段多样,既有大剧种的风范,又有地方戏的特色,流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对地方剧种和戏曲艺术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历史价值。

竹溪山二黄剧团系全国唯一能演山二黄剧种的专业艺术团体。现有从业人员42人,演员22人,乐队8人,后勤6人。创作演出一大批快炙人口的优秀现代剧目及传统剧目,现存剧目100多个,常演剧目30多个。其中尤以《娘子县官》、《贵客临门》等最具影响。山二黄剧团先后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单位”、“百团上山下乡先进集体”、“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竹溪县狠抓山二黄精品剧目创作,不断推出精品佳作。山二黄小戏《村官拜师》获湖北省第七届戏剧新人新作展演“湖北省编钟舞台艺术演出奖”及编剧、表演、舞美等五项大奖;《路为媒》获省第十届“楚天群星奖”优秀奖,现代山二黄小戏《茶嫂招亲》获市“文艺精品奖”,复排的传统剧目《清风亭·赶子》获首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优秀演出奖,表演二、三等奖三项大奖。

绣花鞋垫

竹溪绣花鞋垫堪称一绝,县已把以绣花鞋垫为代表的竹溪刺绣,列入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竹溪绣花鞋垫源于扎花袜底儿,自从人们告别了绱有袜底的布筒袜、棉线袜,穿上了柔软耐磨舒适的丝袜、弹力袜后,竹溪绣花袜底儿便演变成了绣花鞋垫,放在鞋袜之间垫衬养脚,起到吸潮滤汗养脚作用。竹溪扎花袜底儿和扎花鞋垫,其工艺大体相同,花色品种一样,只是鞋垫比袜底略微厚实一点。竹溪绣花鞋垫,其基本工序是,用薄层布壳子剪样,垫上几层布,用白细布料或白府绸、白缎面粘贴做面子,在每双鞋垫脚腰处描上长达6至8厘米对称的花纹图案,再用五彩丝线按图描绣。

竹溪绣花鞋垫所绣花样品种繁多,主要有传统的芙蓉、牡丹、芍药、菊花、荷花、兰花等花草,适合大众通用化。还有对象性强“量身定做”的绣花鞋垫,例如送给学子的袜底鞋垫,绣花以桂花伴蟾蜍、鲤鱼跳龙门为多,寓意蟾宫折桂,祝贺高中。送给老人的鞋垫,扎花多用青松翠柏勾卷云,或仙鹤、寿桃之类,松鹤延年,寄希望健康长寿。还有一帆风顺、喜鹊闹梅、鲤鱼闹莲、马踏飞燕等构思精巧、寓意深刻的绣花图案,线条简洁明快,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如今的竹溪绣花鞋垫,花色品种和绣法既保留传统的,又有与时俱进创新的,花样出自绣女内心,有写实型、浪漫型、速写式、夸张型等风格韵味,有传统花针绣,也有现代扎针绣。绣花完毕,进行纳鞋垫工序,见缝插针,用力均匀,线绳较细,针脚细密,针线眼儿横竖斜看都成一条直线。纳完后将鞋垫放在两个平板之间加上重物压平实,每双鞋垫用红线连结,既吉利,又防止弄错“鸳鸯配”。

风景名胜

竹溪市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现已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文物点20余处,遗址12处;古墓、墓群19处,寨堡3处。著名文物有《鲁班经》、东坡砚台、汉代陶制和尚棺等。境内峰奇峡幽、风景秀丽。其主要的风景名胜有:

十八里长峡

位于竹溪市南部双桥乡,与重庆的巫溪县交界。 这里,峡虽窄长而不失其雄伟,谷虽深幽而不失其灵秀,长峡两岩群山起伏,峰峦林立,2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49座,最高的葱坪主峰海拔2740米,最低的海拔也在860米以上。十八里长峡距长江“小三峡”70公里,因峡长18华里而得“十八里长峡”之名,峡内古木参天,终日云雾缭绕,谷底清流奔泻,山间瀑布飞倾。其温和的气候,适度的降雨,使长峡成为多种植物的理想繁衍场所,是鄂西北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此峡自古迄今的封闭,使长峡成了绝无仅有的原始自然景观胜地。该峡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拥有原始森林2万多亩,植物132科591种,各类珍奇动物90余种,物产金钗、石米等几百种名贵药材,是珍稀的动植物基因库。进入长峡风景区,只见千山叠翠,楠木参天,盘石而立。悬崖绝壁高耸入云,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峰49座,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860米,终年云雾缭绕、气势磅礴。看绝壁,似倚天长剑、似玉女婷立、似佛神观天,使人心旷神怡,又感神秘莫测。

楚长城遗址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灭庸以后,为争霸北上创造条件,以脊作界,修筑庞大的防御工程,与天然屏障连接一体,作为争霸楚国的前沿阵地。用石灰粉黄泥和原始植物洋桃液粘筑成的城墙,历经千年风雨,仍然坚硬如石,经有关考古专家多次考证,认为此法筑城垒壁,可谓世界一大奇迹。1987年6月21日《湖北日报》称:“竹溪境内楚长城遗址的发现,将陕西、河南边境考察的结果连贯起来了,填补了中间一段空白,形成了较完整的楚长城体系”。竹溪境内全长180多公里。现在竹溪境内尚有四处遗迹。第一处在蒋家堰的关垭子,是湖北通往陕西的门户,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处在中峰的柳林垭;第三处在中峰的王家沟;第四处在竹溪、竹山两县交界的铁铜寨。

标湖森林公园

位于县城南部9公里标湖林场境内,总面积1884公顷,有偏头山、标湖、孔家包、龙泉洞、三包等五个风景区。公园以寿林风光为主,有仿古式宾馆"巴山客舍",峰奇水秀,涧深谷幽,崖峻壁峭,仅自然景观、景点就有40多处,风景十分优美。人文古迹较多,传说神秘动人,尤以偏头山、祖师庙及隐真洞等最负盛名。山林景色四季秀丽,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交通便利,居住环境好,是观光旅游、度假、避署、疗养、狩猎的理想场所。

采皇木摩崖诗刻

明嘉庆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皇帝为修故宫,下令湖北光华知县廖希夔采伐楠木,百求不得。廖知县历经艰险,终在竹溪鄂坪乡慈孝沟采得。遂在高0.7米、宽0.8米的峭壁上镌诗三首:"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此不得,于焉踯躅;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出;木既得矣,材既美矣,皇图巩矣"。多年来荆棘杂草复掩,碑文字迹虽受风化,仍很清晰。昔日采皇木遗址,如今新生长的楠木枝叶茂盛,生机勃勃。摩崖诗被竹溪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点,慈孝沟也被列为竹溪县珍贵的楠木保护区。

历史人物

竹溪山峻而人不俗,地避而才不疏,历代优秀人才辈出。明朝有官至兵科都给事、被朝廷敕封文林郎的徐成楚和官至陇西按察使副使的欧阳照;清朝有官至永定河道东河总督、被朝廷诰封荣禄大夫的李逢亭,有参与商订中俄东北通商条约、官至黑龙江交涉局总办的李儒懋。

何恐,竹溪市(县)城关镇人,1917年考入湖北外国语学校。经过 “五四”运动的洗礼,1922年由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全国学联湖北理事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武昌地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兼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1927年任中共湖北省委青年部秘书,后任省委秘书长,威振武汉三镇。曾回竹溪组织革命活动。1930年9月在武汉被国民党杀害。何恐的弟弟何馥荪、何立人追随其哥从事革命活动,先后献身革命事业,被称为“何氏三烈”。

汤镛,曾任上海市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和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副院长等职。

明骥,任中国文化大学(台湾)教授兼俄文系主任和俄国语文学研究所所长,被授予乌克兰基辅大学荣誉博士。

孟德声,东海大学(台湾)政治系教授,台湾统派组织--中国统一联盟的顾问。

关孟起,曾任中科院党委书记。

李文鑫,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副校长。

历史事件

锣鼓洞战斗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为掩护其主力在关中地区的侧冀安全,调遣27军,98军的共四个师兵力,以安康为基地,分沿汉江及汉白公路构成白河—竹溪、关垭子—老鹰山、洛家河—女蜗山、大小牛蹄岭—安康城垣等四道防线,98军军部驻安康城,其117师与158师所部驻防竹溪。

人民解放军陕南军区部队,为配合西北地区主力作战,打乱国民党军在陕南地区的部署,直接威协胡宗南的背后安全,决定12旅与西北民主联军38军17师(师长梁历生)50团及上关团等部队,首先解放房县、竹山后,再逼近竹溪之敌。国民党第117师闻讯后,紧调其349团抢夺县东锣鼓洞山峰,阻击我军。1949年1月24日,敌349团抢占了锣鼓洞之西北部的长胜寨、三家寨、大燕山、红家坡、阳坡寨及西南部的锣鼓洞寨等险要地区,居高临下。当日下午,我军17师第50团部队进入锣鼓洞东南部之廖家坝地区,该团第一营占领锣鼓洞娅子。在此之前,敌军为了及时了解我军情况,原来有一个排的兵力,驻扎在离锣鼓洞8里的黄家娅老百姓家里。1月24日这一天,被我50团歼灭、俘虏排长以下30余人,缴获小炮1门、机枪1挺、步枪一部。25日凌晨,敌349团为抢夺锣鼓洞高地,向我军发起了进攻。这时.陕南军区司令员刘金轩,指挥12旅36团赶到后,与17师50团(后改为170团)并肩打退了敌军的五次冲锋。遂后,敌117师350团前来增援,集中炮火向我军阵地猛烈射击,气侯恶劣、雨雪交加、泥泞路滑,锣鼓洞阵地失而复得数次。我军于当日12时许,撤出战斗,退至擂鼓台一带休整。接近黄昏时,国民党第349团、350 团从锣鼓洞冲下山,向我军实施包围,我军一边抵抗敌人,展开白刃战斗一边向白河方向撤退,敌军以为我军诈退,未敢冒然追击,我17师50团退至竹山,12旅36团撤回房县。

关垭子战役

关垭子是湖北省竹溪县与陕西省平利县交界地。此处崇山峻岭、峭壁悬崖、气势宏伟、地形险要,是华中地区进入大西南地区的军事要地。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九路军与国民党六十九军在此展开激战,全歼守敌六十九军一四四师大部、一三五师四零三团的全部,俘敌一四四师师长符连蓬以下1366人,打死打伤敌军782人,第二次收复陕西省平利县城,打开我军西进的大门。

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关垭遗址

明、清,省级,2008年3月27日鄂政发[2008]16号,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氏宗祠

清代,省级,2008年3月27日鄂政发[2008]16号,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