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竹王 |
释义 | 1 夜郎王传说竹王就是夜郎王。竹王兴于遁水(即北盘江)、生于三节大竹的传说,最早见于《华阳国志》,范晔修《后汉书》时又转引了这个故事。走遍夜郎故地,无论是在彝、仡佬、土家、布依、壮、侗、水、苗、瑶等民族中都可以搜集到这个传说,内容则大同小异。而以彝文献《益那悲歌》中的记述最是详尽。《夜郎史传》开篇即说:“武僰夜郎根,夜郎僰子孙,夜郎竹根本,夜郎水发祥。”又说夜郎国的开创者系武僰支系第三代传人夜郎朵。可见竹王传说的原创者本属夷人,是原生神话;而在其他民族中流传的竹王传说则是次生神话。竹王传说在西南地区流传之广,保存此传说的民族之众,同夷人是夜郎国的统治民族这一身份相关。夷人以竹为图腾,因夷人竹图腾产生的竹王传说及竹崇拜,对于夜郎民族集团中其他民族成员的影响及浸染,也就可以理解了。 ?夜郎故地的竹崇拜,以及由此产生的纪念竹王的活动及遗址,遍及西南诸省。福泉城郊的竹王城已经广为人知,竹王城是建在高山上的,三面环山而一面临水,易守难攻,很符合上古时代夜郎人选址建城邑的条件。竹王城下面的河称“羊老河”,有的汉文献上写作“杨老河”,可见也是个夷语汉译的称谓,实则同“以那”、“也诺”、“以纳”等一样,“羊老”也极可能就是“夜郎”的同音异读。河的下游一公里处,有竹王园。据《平越(福泉)直隶州志》载,竹王城内原有竹王庙,而在羊老驿及不远的黄丝,则有竹二郎祠。在四川西部的邛崃有竹三郎庙,大邑及荣县有竹王庙遗址;而在广西阳朔、三江、凌云等县有竹王庙,湖南苍梧县冠乡有竹王祠,鄂西的恩施也有竹王庙等等。据《太平寰宇记》引《乐山县志》载:“今治北三里有竹公溪,溪上有祠,曰竹王三郎祠。”《武冈州志》载有一首诗:“竹公溪畔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铜鼓蛮歌争上日,竹林深处拜三郎。”从中不难想见古代祭祀竹王的盛况。贵州镇宁有一支蒙正苗族至今仍有敬竹王的习俗;而在湖南新宁,每年小暑节前,方圆百里的瑶族都要赶来参加“竹王祭”的盛会。竹王祭行七日,在竹林里选一大竹为王,旁有四根大竹环卫,竹上都挂满彩旗。另有稻草扎成的竹王神像,戴竹根雕成的面具。据当地瑶胞称,他们祖上是在宋朝年间从贵州黎平、黄平一带迁徙过去的。可见当地祭竹王的风俗正是夜郎文化的影响同扩散。 ?近有友人从成都回来,告知四川师范大学所在之地,有“竹王山”之称。成都古为蜀国之地,在彝文献里,称为能沽洛姆,与可乐洛姆(贵州赫章可乐)、德晋洛姆(云南晋宁县晋城)、点苍洛姆(云南大理),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四大城”。古蜀国、巴国、滇国等等,在先秦时代都曾有过与古夜郎国并世而立的漫长历史,汉文献中的蜀王杜宇,即六祖之父笃慕。夜郎国正是六祖分支后的武、乍部同滇东北一带的夷人武僰支系融合后创立的国家。有着这样的亲缘关系,成都之出现竹王山(可能还曾有竹王祠),这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夜郎文化的影响所至?还是在西南夷列国纷争时代,夜郎王搞武力扩张,夜郎人的铁骑曾经奔驰到了那儿。 2 五台山传说从前五台山叫五峰山,气候终年酷热,赤日炎炎,久旱无雨。竹王来此传教,见百姓受苦决定用法除灾,造福万民。于是他变成一个化缘和尚,跑到东海龙宫向龙王借宝。龙王领他遍览宫内奇珍异宝,任他选。竹王看了只是摇头,一样也看不中,最后,他提出只要龙宫外面那块又大又黑的石头。龙王听了有点为难,想道:此乃歇龙石,吾儿被他拿走如何歇息?”龙王打算推托,但转而一想:“此石又大又重,料这老和尚也搬不动,不如作个人情,免得让人笑我小气。”于是假装点头答应,站在一旁,看这老和尚如何处理。不料话刚出口,老和尚立即双手合十作谢,然后用手指轻轻一,歇龙石竟然由大变小,装进和尚的袖筒里去了。龙王见状,后悔莫及,却又无可奈何。歇龙石就这样被竹王带回了五峰山。说也奇怪,歇龙石一落地,整个山区顿时就清泉潺潺,草长花开,气候变得凉爽舒适起来。此后,人们就把这块歇龙石叫做清凉石,五峰山叫做清凉山。 再说龙王的五个儿子回到龙宫,见没有了歇龙石,问明原由后,就一起赶到五峰山想找回去。只见五峰高耸,雾海苍茫,哪里还找得到歇龙石。五位龙子气得挥动龙爪,横冲直撞,乱挖乱翻,不仅削掉了五峰的尖顶,使它成为五座平台,还在每座台顶的半坡上,留下了成堆乱石,大小参差,飞棱斗角,这就是俗称的“龙翻石”。其实,歇龙石就安安稳稳地躺在台怀西南18公里的清凉谷中的清凉寺内。石长5米,宽2米,面平而下锐。石面上好象铭刻经文,但又模糊不清。据说,当年竹王常常端坐在石上讲经说法,周围能容纳数百僧徒聚坐聆听。《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载: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中国古称震那国,佛教徒认为中国在佛经中所说的南赡部洲,五台山的五台犹如五顶,地理和地理形势与经中描述的竹王的住处极其相似,这是五台山被视为佛教圣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又据〈华严经〉中所记述的竹王的住处也非常相似,这是五台山被称为佛教圣地的又一原因。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历史上曾有佛寺数百座,真可谓寺院遍及群山,钟磬不绝于耳。现几经兴废,仍留有庞大的寺庙建筑群。其中不少建筑中的殿堂楼阁、古塔经幢,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雕塑、壁画、碑记、匾额等,已经成为佛教文物中的瑰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