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竹石图 |
释义 | 1 元代管道升画作◎ 元 管道升《竹石图》图纵87.1厘米,横28.7厘米,纸本,墨笔。土坡上立一奇石,左边是一高一低,一浓一淡两竿修竹,右下是一丛竹叶。竹叶上挺,谓之“晴竹”,画时下笔须略带逆势藏锋,然后以中锋重按掠去,至叶尖处疾挑而出。梢头结顶,挑出时尤须注意左右顾盼,姿态生动。学过书法的人有体会:书法中的“撇”,用笔多是自右上而向左下,而画中“撇叶”则须自下而上、向左右两向撇出,笔力用不上,有一定的难度。管道升的撇叶,虽抵不上赵孟頫\\的厚重,但是笔力尚强,竹叶的粗细变化也恰到好处,独具丰采。 管道升,元赵孟頫\\之妻,字仲姬,生于南宋景定三年,卒于元延祐六年,享年57岁。一般说她是浙江德清人,但上海地方志又谓她是上海青浦人。元延祐四年(1317年)封魏国夫人,世称管夫人。擅诗、文、书、画及刺绣。她的楷书和行书,“秀润天成”,董其昌说与赵孟頫\\“殆不可辨同异,卫夫人后无俦”。 竹子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很早。唐、五代纯以浓墨画竹,至北宋文同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苏轼及后朝的赵孟頫、王绂等皆以此为宗,以写实为主:竹竿较粗,竹叶较细,结构比例准确。至清代郑燮为之一变,独创“板桥竹”,造型削繁就简。竹竿细挺有韧性,而叶肥如柳、桃叶,具不似之似妙,而且竹子虚心自强、劲直向上的品性,被赋予坚贞高洁的寓意。 《竹石图》修竹数枝,秀石几块,形简而意足,是板桥六十二岁的作品,‘总观全局,气势俊朗萧散,卓然不群。竹自姿致疏落,顾盼有情,石则拔地直耸,瘦硬秀拔,笔致灵动疏爽,竹浓石淡,浓淡辉映,妙趣横生。题画行款独具特色,大小、正斜、疏密、浓淡灵巧有致地排列起来,使诗书画和谐地融在一起,增强构图的形式美,并通过题跋,表露出自己的思想及创作动机。 “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无竹,则留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固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渐老年兄属,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桥郑燮画。”钤“七品官耳”、“丙辰进土”印。 2 元代顾安画作立轴,绢本,墨笔,纵170.7厘米,横99.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竹石图》中几竿修竹挺立,地面新篁丛生,磐石苍翠点点。以淡墨写出竹竿,以浓墨撇写出竹叶。布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乱,结构紧密严谨。几棵竹笋,顿挫扭旋,生机勃勃。浓淡相宜,层次井然,有李衍的风范。此图也是顾安作品中少见的晴竹,笔法细腻,清雅趣浓。 顾安 [元](1289-1364),字定之,自号迂讷老人。祖籍淮东,平江(苏州)人。寓居江苏昆山。擅行草,工绘墨竹,宗法李衎,画风工致严谨。传世主要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幽篁秀石图》轴、《新篁图》、《风雨竹图》、《墨笔竹石》轴等。 3 清代归庄画作《竹石图》为立轴,纸本,水墨,纵110厘米,横76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竹石图》绘奇石与立竹,行笔平直,奇石两侧各绘欹竹,皆作随风倾斜之态。画面轻重布置得当。写竹笔意贯穿,叶叶交加,下笔遒健苍劲,浓淡之墨,相互呼应,极有风致。石下小竹丛生,秀健活泼,生气浮动。风格潇洒,得墨竹之妙。款书直抒胸怀,颇多自负。此作系应友人徐明法之请,为默金先生七十三岁祝寿之作。 归庄(1613~1673),字玄恭,号恒轩,江苏昆山人。流寓常熟, 归昌世子, 明诸生。入清后,更名祚明。擅画竹,亦工诗、行草书。传世作品《竹石图》。 郑板桥有幅《墨竹图》,上画墨竹数根,以大石为背,笔势纵逸秀劲,且配一段题款: “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故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4 清代郑燮画作纸本墨笔,217.4cm×120.6cm,上海市博物馆藏。 此图为庭院中的竹石。瘦石壁立,以白描的笔意为主,长折带皴勾出坚硬挺削的石质,褶裥处略施以小斧劈皴。石前新篁三枝,劲拔挺秀,以“冗繁削尽留清瘦”的简洁风格写成。画面简约明快,竹清石秀。《竹石图》这幅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5 现代唐云画作纵70厘米,横45厘米。此画面上,焦墨疏竹,或直立,或欹斜,刚直苍劲,显现骨力,竹叶浓淡润泽,俯仰多姿,呈现出一派生机;竹下顽石丛草,各显其妙,更增添了画面的稳重感和古拙感。图的左下方有款:“正平贤弟正之。八十四翁唐云画。” 唐云(1910-1993),我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与江寒汀、张大壮、陆抑非并称上海“四大花旦”。他的作品,早、中期以灵秀、飘逸为主,晚年后臻浑厚、古拙的境界,能于生动真实中透出一股诗情,沁人心脾。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