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竹里村 |
释义 | 1、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竹里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西南部,海拔75米,距松山镇政府驻地7公里。宋至清代皆隶属拜井里;民国时期属第一区小获保、松(山)获(小获、大获)乡小获保。1949年9月起,先后隶属第七区(松山)小获乡、岐余区小获乡、城关区小获乡、松山公社、松山乡、松山镇。现今辖下竹里、上竹里、横埭等3个自然村,建立6个村民小组,均为畲族。全村159户、719人。1986年通自来水,1991年通电,1992年通公路,1998年通程控电话,1999年建村办公楼、通有线电视。全村林地面积1914亩,人均林地2.66亩;耕地705亩,其中水田607亩、旱地98亩,人均耕地0.98亩,2000年粮食总产量559吨。村经济以农业为主,2000年农林牧业总产值258万元,村级财政收入5万元,人均纯收入2755元。 2、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竹里乡竹里村竹里村被市生态办命名为“市级生态村”。这是泰顺县第二批获得市级命名的生态村。自2005年被命名为“市级整治村”、“县级生态村”以来,又一次传来喜讯。 从2005年开始生态村创建以来,竹里村成立了生态村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生态村创建的规划、实施和管理,形成一把手亲自抓,村两委成员具体抓,全村上下联动,形成一股 “建设新农村、创建生态村”的良好氛围。这一年来主要从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生态农业、招商引资等方面着手创建。 通过一年的努力,竹里村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畜禽实行圈养,生活污水简单处理后做为农业灌溉用水,生活垃圾实行统一收集,日产日清,采取卫生填埋处理。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建设沼气池6个,全村314户中有292户村民用上洁净无污染的自来水,占全村的93%,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100%,购置环保垃圾桶20个,放置在主要路口桶,方便村民投放垃圾,并确立专人负责垃圾的清运工作。(二)开展毛竹低效林改造,尤其是高效笋竹两用林的培育,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毛竹低产林改造930亩,毛竹造林150亩,其中示范基地建设100亩;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10709亩;同时发展山羊21户,210头;大户养猪15户,75头。(三)康庄工程的建设,完成何园至上岱7.1公里的沙石路面的改造工程建设及路面硬化的设计工作,为今年路面硬化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四)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生活得到进一步宽裕,生态文化的培育,丰富了村民的娱乐生活,村民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