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竹节树
释义

竹节树是常绿乔木,高约13米,胸径约30厘米,树干基部有时有支柱根或板状根。叶近革质至革质,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至椭圆形,长6—15(—18)厘米,宽3—9(—10)厘米,顶端短渐尖,有钝头,基部楔形,全缘或中部以上具极不明显的细齿;柄长6—10毫米。

植物

简介

所属卷:Carallia Roxb., nom. conserv.

所属科:Rhizophor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竹节树

其它中文名:胭脂果、“麻杆李贺”(西双版纳傣语)、弯心果(遮放)、鹅肾木、鹅山木(广东)、气管木(海南)。

文献来源

:Carallia brachiata (Lour. ) Merr. (1919); How et Ho (1953)* ; Ding Hou (1958); Vu Van Cuong in Aubr. (1965); "图鉴"(1972)* .

Diatoma brachiata Lour. (1790); Carallia lucida Roxb. (1811); C. integerrima DC. (1828); C. sinensis Arn. (1836); C. garciniaefolia How et Ho in Act. Phytotax.sin. 2 : 142(1953)* ; "图鉴"(1972)*, syn. nov.

具体描述

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1—2.5厘米,粗1.5—3毫米,每分枝上有花3—5朵或更多;花萼漏斗状钟形,长3—4毫米,顶端(4—)6—8裂;萼片三角形,与萼管等长;小苞片阔卵形;花瓣白色,近圆形或扇形,顶端2裂或撕裂状,边缘皱缩具不整齐的小齿,有时全缘,有柄;子房约4室;柱头头状或3—4浅裂。果球形或近椭圆形,直径0.5—1厘米,1室,有种子1颗;种子肾形。花期2—4月,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分布及生境

产滇西南、景东、凤庆、思茅、西双版纳等地,海拔500—1900米的常绿阔叶林密林中;我国广东、广西亦有。此外,从马达加斯加经印度,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至澳大利亚北部均有分布。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本种木材边材淡黄白色,易腐,心材淡红色,坚固,有光泽,纹理细致,易施工,是家具、装饰雕刻和小建筑物的良好用材;果可食;树皮供药用,可治疟疾。

中药材

简介

【药名】竹节树

【汉语拼音】zhu jie shu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allia brachiata(Lour.)Merr.[Di-atoma brachiata Lour.]

【功效】解毒敛疮

【科属分类】红树科

【主治】溃疡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林中及沿海岛屿。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植物形态

小乔木,高可达12m。茎基部有板状支柱根。单叶对生;叶柄长4-7mm,粗而扁;叶革质,倒卵形、椭圆形至长圆形,长4-10cm,宽2.5-4.5cm,先端渐尖或钝头,基部阔楔形,全缘或中部以上有极浅的钝齿,叶背面散生有明显的红色小斑点。聚位花序腋生,总花梗长1-2cm;小苞片生于萼筒下方;花萼钟形,宿存,长3-4mm,通常(4-)6-8裂,裂片三角形,直立;花绿白色,药瓣(4-)6-8,近圆形,通常先端2裂或撕裂,有时全缘;雄蕊数为花瓣之1倍;子房下位,通常4室。浆果球形,直径约5mm,先端冠以三角形的萼齿,有种子1颗。花期8月至翌年2月,果期春、夏季。

【功效分类】解毒敛疮药

【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竹节树的果实。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竹节树属

拉丁学名:Carallia Roxb.

英文名:Carallia

简介:

灌木或乔木;树干基部有时具板状根。叶交互对生,下面常被黑色或紫色腺点;具叶柄,托叶披针形。花两性;聚伞花序,腋生,二岐或三岐分枝,稀2或1花;小苞片2,早落,或基部合生而宿存;萼5-8裂,裂片三角形;花瓣膜质,与萼裂片同数,有瓣爪;雄蕊为萼裂片倍数,分离,生于波状花盘外缘,半数与萼裂片对生,半数与花瓣对生,花药4室,纵裂;子房下位,3-5(8)室,每室2-1胚珠,胚珠着生中轴顶部,下垂,花柱柱状,柱头盘状或头状。果肉质,近球形,椭圆形或卵形,种子1至多枚。种子椭圆形或肾形。

约10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我国4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