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竹黑粉病 |
释义 | 竹黑粉病又称黑穗病。为竹子常见病害之一。 竹黑粉病主要为害春梢和笋(或嫩竹),造成春梢和嫩竹枯死(或退笋)。在发病重的竹林,由于连年春梢大量枯死,致使发笋量显著减少,竹林明显衰败。 分布在国内分布很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和台湾等省均有发生。 病 原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黑粉菌Ustilago shiraiana P.Henn. 症状发病重的竹林影响发笋。笋被害而枯死。病害主要发生在新枝梢上,偶有侵害较老的茎,也能为害笋。4~5月间竹子新枝生长期,被害嫩枝顶端稍肥大,外部包着的叶鞘带淡紫色,以后随着新枝梢的伸长,叶鞘开裂,露出黑粉。发病部(黑粉)逐渐向下延伸,有的使整个新枝受害枯死。被害枝常形成丛枝(但没有丛枝病形成的丛枝明显)。每年发病1次。弱笋也易发病,受害笋的顶端数节密生黑粉,常因此而败退。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通过孢子随风传播。在经营管理不善的过密竹林中容易发生,尤其在生长细弱的竹林内,细弱的笋也易被害。 防治方法加强竹林的经营管理,适当砍伐,以促使竹林生长旺盛,可减少发病机会。如竹林内出现少数竹株发病时,应及时砍除病竹(最好在黑粉飞散前),并把有黑粉的小枝烧毁,以免蔓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