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竹竿子 |
释义 | 竹竿子源于执竹竿唱丧歌的古代葬礼仪式;从未到元明清,竹竿子易名戏竹,并从一个变成一双,其节乐方式也产生了变化。 戏竹之“戏”应读为“麾”,其用亦与麾同;竹竿子、戏竹与籈虽形制近似,但绝非一物。 由来和发展“竹竿子”在宋代宫廷乐舞、杂剧演出中具有指挥职能,地位显著,其在北宋时就传入朝鲜,历经元明清,至今在山西、河北等地民间祭祀戏剧演出中仍有留存。自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以来的一些戏曲史著作及学者,对“竹竿子”有所论述,但至今有关“竹竿子”及其相关范畴的一些重要问题还未完全明了,仍存在误解与混淆。结合域外文献、正史及近年来新发现的手抄本材料,对“竹竿子”(元明清称为戏竹)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知:“竹竿子”在北宋时随乐舞传入高丽,但后来二者又产生了很多不同;宋以降,“竹竿子”形制及执竹竿子者的称谓、服饰随时代不同而变异;“前行色”、”前行戏竹竿子”、“参军色”等是不同的范畴,它们有联系但又有区别,考证并首次提出“前行色”指的是“登歌者”。 中国宋代“竹竿子”与朝鲜“竹竿子”宋代宫廷乐舞、杂剧演出中有位手执“竹竿子”的“参军色”,他勾曲、舞、杂剧表演,念致语口号,负责礼乐指挥,具有重要作用,宋笔记中记载较详,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条言: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任半塘《唐戏弄》等,都对宋杂剧中的竹竿子进行过研究。近年来,学者们结合地下出土文物和新发现的文献资料,对这一问题作了热烈讨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