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诸城市农村社区建设
释义

为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的缺乏问题,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我们在民政部及省、市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下,在全诸城市农村全面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

我市有1337个村(居),其中村庄1257个。全市规划建设的208个农村社区及社区服务中心,到今年2008年6月底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5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及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等领导来诸城视察工作,对我市全面开展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的基本做法

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我们把农村社区化服务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措施,统筹城乡发展、构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有效路径,要求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强力加以推进。市镇两级和有关部门都成立社区建设协调指导机构,在民政局设立了正科级的社区工作管理办公室,对全市农村社区化服务进行组织协调、研究部署。先后制订出台了10多个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的文件,对相关问题做出规定,提出要求,并不断规范完善。先后召开15次市委常委会、6次市政府常务会和20多次现场调度会,对农村社区化服务进行专题研究、检查调度,保证了农村社区建设全面顺利地向前推进。

二是优化社区空间布局,合理确定服务半径。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整合利用现有公共资源的原则,将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社区内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比较好、发展潜力比较大的村庄,作为社区服务中心所在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2公里、涵盖5个村、1500户左右,村庄密集度高的可适当增加村庄个数。确定这样的空间布局,主要是考虑服务半径过大,必然导致服务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低下;服务半径很小,容易导致公共服务成本过高或公共服务资源浪费,公共财力难以为继,服务力量难以保证,最终难以长久运行。

三是建立社区机构,明确职能定位。在每个农村社区设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内设一个办事服务厅和若干个服务站室。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是服务,不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它不能干涉村级内部事务;它也不是以生产经营为主的经营性组织。同时,在每个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围绕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发挥协调指导作用,与社区内村庄及其他单位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村庄对乡镇(街道)的隶属关系不变。这样定位,是为了避免社区服务人员“官僚化”和服务被“异化”现象。

四是贴近农民需求,开展“一揽子”服务。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主要为农民群众搞好三大类服务:(1)基本公共服务。将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延伸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满足农民群众在医疗卫生、社区警务、劳动保障、社会救助、文化体育、司法调解、人口计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2)开展生产性的服务。重点是建立健全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科技信息、生产资料、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设立社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3)发展市场化的便民服务。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组织引导有关单位和企业到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超市、农资超市、便民食堂,代办代收有关证件费用等,既为农民提供了市场化便民服务,又可获得一部分收入用于社区服务中心运转。

五是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确保社区长期高效运行。主要是健全完善四项机制:(1)资金投入机制。坚持以市镇两级财政投入为主,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到目前市级财政投入4800万元,社会捐款达3800多万元。(2)人员保障机制。每个社区一般配备7名专职工作人员,以乡镇(街道)机关、医院和站所选派为主。同时,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及其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分子,组成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3)内部运行机制。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办事特点,在社区服务中心作息时间、办事流程、服务标准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将社区化服务纳入规范化轨道。(4)督查考核机制。市委、市政府不间断地进行督查,确保规范运行。将农村社区化服务列入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对社区服务工作成效明显的乡镇(街道)给予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的,在年度经济社会事业综合考核中,只排名次,不予奖励;对在农村社区工作一年以上、群众满意度高的社区工作人员,优先晋升职称、提拔重用。

二、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的成效

一是促进了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村温饱已解决、小康初步实现的情况下,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缺乏的问题已经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我们把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投向农村、基层和困难群众,为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向基层延伸搭建起高效平台,初步打破了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群众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如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每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都设立了标准化卫生服务站,农民看病可以就近就医、按新农合的要求即时报销。

二是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农村基层政权。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把农村社会服务和管理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放到社区服务中心去办理和解决,使村级组织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抓自身建设和经济发展,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适应农村社区化服务的新要求,创新开展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有效解决了原来村级党组织管不到或管不了的问题,实现了对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覆盖,强化了我们党最基层的执政基础。密州街道高铁社区党总支成立后,将社区内47家非公企业、2家超市、1家医院全部纳入党组织覆盖,把23名流动党员纳入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管理,使他们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

三是初步实现了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农村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把乡镇机关和市直部门人员及服务延伸到农民中去,变过去浮在面上为现在面对面地为群众搞服务,搭建了基层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换的平台和通道,实现了权力下放、人员下沉、服务下移,让农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理”,形成了靠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机制。

四是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增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社区建立起来之后,我们引导原来局限于一村范围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社区内周边村辐射延伸,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龙都街道见屯社区的西见屯村蛋鸡生产合作社,从社区内其他4个村发展社员236户,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2)推动了土地经营权的规范有序流转。适应现代农业经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的需求,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引导农民依法按程序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既保障了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实现了土地产出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市通过社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流转土地近10万亩。(3)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我们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将市镇两级的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致富能手组织起来,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结对帮扶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加快农业实用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五是有效整合了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打造“2公里服务圈”,实现了对现有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了公共服务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部门都将服务职能延伸到农村社区,找到了参与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整合了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有效避免了许多部门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各抓各的事、各干各的活”的“单打一”现象。

六是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社区工作人员在向农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倡导互助精神、调解民间纠纷、化解各种矛盾、加强治安防控等,促进了乡风文明;农民群众在享受政府公共服务、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遵纪守法、互帮互助、邻里和睦的良好风尚,加快了文明村镇建设步伐。特别是我们依托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文体广场等社区文化阵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村民情操,提升农民素质,形成了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主流。

七是推动了社区内其他村庄向社区中心村的融合聚集,有助于在农村形成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除了提供各种基本服务之外,我们还加大对社区中心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去年以来全市共投入10亿多元,用于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沼气推广;制定出台了《诸城市鼓励支持农民居住向社区中心村融合聚集的暂行办法》,吸引周边村的群众向社区中心村融合聚集。辛兴镇大杨家庄子社区服务中心周边村庄已有100多户农民报名到中心村居住。这种农村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雏形,在我市若干个农村社区已开始出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1: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