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煜勋
释义

朱煜勋(1882-?),字炳南,清朝第十二代一等延恩侯。

简介

民国年间最后一代延恩侯朱煜勋住在北平东城羊管胡同,其时他虽贵为侯爷,却已然穷困潦倒,狼狈不堪。1929年,延恩侯朱煜勋以“生计奇窘,无法维持”为由,“呈请国民政府格外抚恤,委以末职,俾维生计”。民国政府内政部经研究决定,取消其爵位,委以明陵保管委员之职。月薪50大洋,列入财政部预算。孰料朱煜勋不但白拿钱不干活,又被控参与盗挖雀山妃坟墓地等事,有监守自盗之嫌。1933年10月民国政府下令撤销其职务,将明十三陵交由昌平县管理,陵区内设护陵警察所,抽陵户为护陵警察。从此明陵香火断绝,延恩侯退出历史舞台。

事迹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偶然看到一份宫门抄,上面写着“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延恩侯完成了祭扫明陵的使命,回来向皇上谢恩。”所谓“宫门抄”,就是原来的“邸报”,亦即公布朝廷内外大事的文件。其实溥仪虽已逊位13年,但他带着那班遗老遗少们,躲在紫禁城里依然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并还保留着“宫门抄”这种看来已经无用的东西。

庄士敦经过打听才知道,所谓延恩侯,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后裔朱煜勋。朱煜勋一直享受着清廷的俸禄,并按照规定每年两次祭扫十三陵。现在虽然清朝灭亡了,但延恩侯还是清朝的遗臣,还在按原来的规矩例行公事,并且从紫禁城里领取微薄的津贴。事实上,在民国时代,明裔和逊帝的“君臣”关系,也就是靠着这点津贴才得以继续维系。

这个延恩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清军入关以后,逐渐统治了整个中国,因为担心朱氏家族死灰复燃,便对其大事杀戮。他们不仅扑灭了南明残余力量,而且彻底肃清其他朱姓诸王,遍布全国各地的王子们,几乎没有谁逃过大浩劫。康熙年间,清廷忽然想起应该善待前朝后裔,以示宽大为本、皇恩浩荡。于是,派员访求朱氏。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们找到一个。此人名叫朱之琏,据说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后裔。这一支能够残存下来,有其偶然性。朱之琏的祖上朱彝在崇祯年间征战辽东,为洪承畴监军,洪承畴军败,朱彝和他的侄子朱文元一起被俘,投降清朝,得以保全性命。

雍正朝时,把朱之琏当成前朝后裔尊奉,封为“一等延恩侯”,世代享受国恩。

从朱之琏开始,直到最后一个延恩侯朱煜勋,总共传了12代。庄士敦向学生溥仪建议,应该见一下末代延恩侯。其实,是他自己想见一下这个人,以满足好奇心。

1924年9月7日,43岁的朱煜勋遵旨从东直门赶来晋见。这时候,可怜的“延恩侯”已经穷困潦倒,房屋破烂,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4岁。为了在“皇帝”面前体面一些,他特地借了一套官服,带了名片,大清早就赶到紫禁城。他的名片上写着自己的官衔、姓名和住址:“明裔延恩侯朱煜勋炳南东直门北小街羊管胡同”。炳南是朱煜勋的字。两个从未见过面的皇家后裔,就这样见面了。见面之后也没什么话可说,溥仪只是勉慰了朱煜勋一番,然后告诉他,这次接见是自己的老师庄士敦建议的,让他出来找庄士敦表示一下谢意。

于是,朱煜勋又出来和庄士敦见面。这个朴实而敦厚的中年人给庄士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礼貌,有自尊。庄士敦和朱煜勋谈了一会儿,说自己计划以后找机会去回访朱煜勋,但被这位延恩侯坚决地推辞了。朱煜勋坦言,自己家里非常破败,会给这位外国人造成不便。不过,他答应庄士敦的请求,拍了一张照。

几个月后,冯玉祥带兵进京,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末代皇帝惶惶逃往天津。又过了些日子,朱煜勋不知从哪凑了点钱,坐火车到天津探望主子。庄士敦说:“我想,在他跪在大清流亡君主之前,延恩侯的名字从未使他的状况好转过,但他还来此忠诚地感谢‘延恩’,而不久,皇上(指溥仪)也就同他一样,陷入隐姓埋名和贫困潦倒的境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