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正色
释义

朱正色(1539-1606),字应明,号和阳,顺德府南和(邢台南和县)人,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杰出贤臣,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四库全书》中收录了朱正色读史笔记《涉世雄谭》。

中文名:朱正色

别名:字应明,号和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邢台市南和县

出生日期:1539年

逝世日期:1606年

职业:右副都御史

代表作品:《涉世雄谭》

学历:进士

生平经历

朱正色(1539-1606),字应明,号和阳,顺德府南和(邢台南和县)人,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杰出贤臣,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四库全书》中收录了朱正色读史笔记《涉世雄谭》

明万历二年,朱正色进京赶考,被录取为进士,由此入仕为官。朱正色初次为官是在河南偃师任知县。他的“以国是为重、以民瘼为先”的思想在这里得到初次实践。朱正色一上任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清钱粮、核军实、审学霸、剪土豪,很快把乌烟瘴气的偃师县治理得井井有条。上级的州府两院称赞他为“治称一时之最,才堪九省之冲。

不过,朱正色最令人称道的是在湖北江陵县当知县时与当朝首辅大臣张居正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偃师县的初仕告捷,引起了朝廷的广泛关注。当朝首辅大臣张居正点名要朱正色到江陵县去治理那里的烂摊子。

江陵县是张居正的故乡,正在推行万历新政的他常常为家乡官场的龌龊寝食不安。

朱正色一到江陵县,就有人劝其到张居正府上去拜访,以谢重用。不料,朱正色怒颜呵斥道:我早知道你们县的弊端,杜绝不了礼俗,所以不能打破常例,所以清查不了钱粮。我到这里就是要打破常例,就是要杜绝俗礼。况且我刚刚上任,不曾为百姓办一件好事,我有什么理由去张府见面哪?“从我不谢起,从我不教起”。三天后,朱正色在衙门口挂上一副口号“我今不要百姓的,难说人来问我要。问我要者,他不知道我。他不知道,天必知道”,把自己的为政之道公布全县。有人说,他不要钱,不要官,更是不要命了。

朱正色不仅没有到张居正府上拜见,而且在治理官场的腐败时,还查究了张居正的胞弟张居易贪赃枉法的案件。更令人不解的是,张居正父亲去世,要在家乡文庙举行仪式,朱正色以文庙是洁净场所,断然拒绝。

上级官员虽然敬佩朱正色的作为,但害怕得罪首辅大臣张居正,以升迁为由,将朱正色调任南京任兵部车驾清吏司员外郎。

但是,当张居正听说朱正色调走后,急得直跺脚,并马上修书一封,派儿子亲送朱正色手中。信中说,江陵县二百年来才出你这么个好官,你走之后,新任县令会裹足不前,我们张家的清名也恐难保。时有“南都六君子”之称。

朱正色认为秉公执法、不惟亲疏才是对张居正提携的最好报答;张居正认为,朱正色的一切行为为自己在朝做官,保持廉洁、推行新政创造了很好的环境,两人虽然一生只见过两次面,但一切以国事为重的共同理想,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不到一年,被撤消一切封号并被抄家。朝廷上下谈张色变,而此时,朱正色上书皇帝,陈说张居易贪赃枉法是咎由自取,与其哥哥张居正毫无关系。显示了朱正色坚持真理的浩然正气

史家评价,朱正色的不畏权势和张居正的宽宏大度可称的上是古代官场上一对清官忠臣交往的绝唱。

万历二十年二月,宁夏守将勃拜拥兵自重,发生叛乱。一时间明王朝西北边陲出现危机。朝廷无奈悬赏天下,能破叛敌者,赐封侯伯世袭。此时,正在西北宁夏任巡抚的朱正色单骑赴任,协助平叛。他通过水攻,并派亲兵梅万良潜入敌营实施反间,大破敌军。朱正色亲率士兵首先冲入城内,一举消灭了叛军。时人评价其有“子房之帷幄多筹,仲淹之甲兵夙富”的韬略。

但是,在接下来的封赏中,其他将帅纷纷邀功请赏,得到很多名利,只有朱正色泰然处之,自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仅升朱正色为副都御史,世袭锦衣卫百户。皇帝食言,当时朝中有很多人为他鸣不平。

后来,当万历皇帝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顿觉有愧怍之意。除严责兵部不如实汇报外,更加赏识朱正色的宽厚为人。特颁圣旨,在朱正色的家乡南和县为朱家建立了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并亲书“平定边疆坊”、“金吾世胄坊”、“天恩覃敷坊”以旌表其功。在朱正色死后,又特批白银几十万两,为其营造了高规格的陵墓。(今在邢台南和朱营村,为省重点文物,该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十余亩,墓地原有16块高大的圣旨碑,16道圣旨全是对朱正色一生中不同阶段事迹的表彰,这种规模形式在全国绝无仅有。墓地现存“圣旨”碑仅三通,碑通高3.2米,宽1米,厚0.32米。碑首为二龙戏珠,碑额阳刻“圣旨”二字,其余为阴刻楷书,有龟座。尤为与众不同的是,立碑之石本身就是一块化石,记者能够清楚地辨别出上面的鱼虾等动物残迹,墓前有石供桌2个,石香炉6个,石马2匹,文臣2人,武将2人,道旁有石狮一对,石虎一对,石羊一对,石鹿一对。在县城大街建有“平定边疆坊”、金吾世胄坊”、“天恩覃敷坊”三座,1966年之后,被毁。据考证,在同品官宦中,由万历皇帝御批造墓且规格如此之高的只有朱正色一人,朱正色墓的确与众不同,早在几十年前至今,就一直是文物贩子和盗墓贼觊觎的对象,是什么原因令盗墓贼屡屡“光顾”朱正色墓呢?被抓获的一名南方盗墓贼一语道破天机。他说,如果朱正色的墓没有被盗过,就是华北第一棺。我们不必去猜这“第一棺”究竟指什么,但地下的文物价值肯定不菲,如果不是全村人自发轮流值班保护古墓,恐怕早被盗光了,然而就是如此,在1999年12月14日晨,盗窃分子依然盗走7件石刻(武士石刻像2件、石马1什、石狮2件、石鹿2件),2002年盗窃分子 又爆破墓体数次,至今,朱正色墓依然是盗窃分子“重点光顾”的对象 )

平定了边疆叛乱后,朱正色又把心思放在了治理宁夏黄河的水患上。他根据黄河是地上河的特点,利用装粮食的瓷瓮,将瓮底打穿,对接起来,建成联跨黄河的虹吸管道,把黄河水调出堤岸,使千万亩荒地变成了良田。当地百姓称朱正色是“万家生佛”并为其建立了生祠,以示纪念。

朱正色在外为官几十年,虽然政绩卓著,但是这期间,他的两个孩子因灾荒在家乡夭折,父亲也因长期思念儿子而双目失明,因此,已是满身疾病的朱正色告退还乡。

朱正色回到南和家乡后,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奋斗。他在家乡建了一座书院“十方院”,教书育人。他教的弟子中有两位官居二品,七品以上者达数十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朱正色还利用自己的身份,积极与邢州官府协调引百泉水以济南和,使南和县呈现出北国江南的富庶之地。

朱正色祠

朱正色墓位于邵屯公社朱营大队村东北二百米处。墓东南两侧有村路绕过,墓地十余亩,墓碑俱在,碑前有石供桌、石香炉及石马、石羊,石狮、石虎等群兽塑像排列两侧。

朱正色墓为省重点文物,该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十余亩,墓地原有16块高大的圣旨碑,16道圣旨全是对朱正色一生中不同阶段事迹的表彰,这种规模形式在全国绝无仅有。墓地现存“圣旨”碑仅三通,碑通高3.2米,宽1米,厚0.32米。碑首为二龙戏珠,碑额阳刻“圣旨”二字,其余为阴刻楷书,有龟座。尤为与众不同的是,立碑之石本身就是一块化石,记者能够清楚地辨别出上面的鱼虾等动物残迹,墓前有石供桌2个,石香炉6个,石马2匹,文臣2人,武将2人,道旁有石狮一对,石虎一对,石羊一对,石鹿一对。在县城大街建有“平定边疆坊”、金吾世胄坊”、“天恩覃敷坊”三座,1966年之后,被毁。

朱正色故事

朱正色(1538-1606),字应明,号和阳,邢台南和县贾宋镇朱营村人,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杰出贤臣,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他和大唐名相宋璟一样,是南和乃至邢台的一张名片,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四库全书》中收录了朱正色读史笔记《涉世雄谭》

1、南都六君子

明万历二年,朱正色进京赶考,被录取为进士,由此入仕为官。朱正色初次为官是在河南偃师任知县。他的“以国是为重、以民瘼为先”的思想在这里得到初次实践。朱正色一上任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清钱粮、核军实、审学霸、剪土豪,很快把乌烟瘴气的偃师县治理得井井有条。上级的州府两院称赞他为“治称一时之最,才堪九省之冲”。

不过,朱正色最令人称道的是在湖北江陵县当知县时与当朝首辅大臣张居正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偃师县的初仕告捷,引起了朝廷的广泛关注。当朝首辅大臣张居正点名要朱正色到江陵县去治理那里的烂摊子。江陵县是张居正的故乡,正在推行万历新政的他常常为家乡官场的龌龊寝食不安。

朱正色一到江陵县,就有人劝其到北京张居正府上去拜访,以谢重用。不料,朱正色怒颜呵斥道:“我出任江陵,是为百姓兴利除弊,初到任,尚未给百姓办事,就去献媚上司,这种恶习从今要丢掉!”“从我不谢起,从我不教起”。三天后,朱正色在衙门口挂上一副口号“我今不要百姓的,难说人来问我要。问我要者,他不知道我。他不知道,天必知道”,把自己的为政之道公布全县。有人说,他不要钱,不送钱,等于不要官,更是不要命了。

朱正色不仅没有到张居正府上拜见,而且在治理官场的腐败时,还查究了张居正的胞弟张居易贪赃枉法的案件。张居正父亲去世,要在家乡文庙举行仪式,朱正色以文庙是洁净场所,断然拒绝。

上级官员虽然敬佩朱正色的清廉为民的浩然正气、敢作敢为的胆识,但害怕得罪首辅大臣张居正,以升迁为由,将朱正色调任南京任兵部车驾清吏司员外郎。

但是,当张居正听说朱正色调走后,急得直跺脚,并马上修书一封,派儿子亲送朱正色手中。信中说:我听说你已调任南京,很想挽留你,但你已离任返里。......吾县二百年间,仅见此官,一尘不染,百废俱兴,非常品也。时有“南都六君子”之称。

朱正色认为秉公执法、不惟亲疏才是对张居正提携的最好报答;张居正认为,朱正色的一切行为为自己在朝做官,保持廉洁、推行新政创造了很好的环境,两人虽然一生只见过两次面,但一切以国事为重的共同理想,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不到一年,被撤消一切封号并被抄家。朝廷上下谈张色变,而此时,朱正色上书皇帝,陈说张居易贪赃枉法是咎由自取,与其哥哥张居正毫无关系。显示了朱正色明判事理,坚持真理的浩然正气。

史家评价,朱正色的不畏权势和张居正的宽宏大度可称得上是古代官场上一对清官忠臣交往的绝唱。

2、淡泊名利

万历二十年二月,宁夏守将勃拜拥兵自重,发生叛乱。一时间明王朝西北边陲出现危机。朝廷无奈悬赏天下,能破叛敌者,赐封侯伯世袭。此时,正在西北宁夏任巡抚的朱正色单骑赴任,协助平叛。他通过水攻,并派亲兵梅万良潜入敌营实施反间,大破敌军。朱正色亲率士兵首先冲入城内,一举消灭了叛军。时人评价其有“子房之帷幄多筹,仲淹之甲兵夙富”的韬略。

但是,在接下来的封赏中,其他将帅纷纷邀功请赏,得到很多名利,只有朱正色泰然处之,自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仅升朱正色为副都御史,世袭锦衣卫百户。皇帝食言,当时朝中有很多人为他鸣不平。

后来,当万历皇帝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顿觉有愧怍之意。除严责兵部不如实汇报外,更加赏识朱正色的宽厚为人。特颁圣旨,在朱正色的家乡南和县为朱家建立了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并亲书“平定边疆坊”、“金吾世胄坊”、“天恩覃敷坊”以旌表其功。在朱正色死后,又特批白银几十万两,为其营造了高规格的陵墓。(今在邢台南和朱营村,为省重点文物,该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十余亩,墓地原有16块高大的圣旨碑,16道圣旨全是对朱正色一生中不同阶段事迹的表彰,这种规模形式在全国绝无仅有。墓地现存“圣旨”碑仅三通,碑通高3.2米,宽1米,厚0.32米。碑首为二龙戏珠,碑额阳刻“圣旨”二字,其余为阴刻楷书,有龟座。尤为与众不同的是,立碑之石本身就是一块化石,观者能够清楚地辨别出上面的鱼虾等动物残迹,墓前有石供桌2个,石香炉6个,石马2匹,文臣2人,武将2人,道旁有石狮一对,石虎一对,石羊一对,石鹿一对。在县城大街建有“平定边疆坊”、金吾世胄坊”、“天恩覃敷坊”三座,1966年文革时被毁。

3、朱正色治黄河

明朝万历年间,朱正色在宁夏做右副都御使,给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宁夏的老百姓为纪念他,给他建了祠堂,立了丰碑来歌颂他的功德。至今,朱正色治黄河的故事,还在民间流传着。

据说,“天下黄河富宁夏”,就是从朱正色开始治理的。当时宁夏属于边远地区,土地荒芜,人烟稀少,“土蕃”不断侵犯骚扰。朱正色驻守宁夏以后,很快使边境平定下来。但他看到眼前赤地千里,饥荒连天,人民受苦受难的情景,时常坐立不安。这一天,他爬到东山顶上察看地形,眼看着黄河水滚滚向北流去,东部广大地区却干旱得颗粒无收,心里翻腾得比黄河水还厉害,眼里不禁流下泪来。

朱正色为引水浇田的事儿,整天愁眉不展,可是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还是想不出办法,急得他茶饭不进,夜不成眠。这天,他刚一躺下,忽见二位白发老翁,手拿佛尘,从天上忽悠忽悠飘下来,笑着对他说:“黄河水滔滔,水到旱自消;想引黄河水, .打开东山脚!”正色猛然醒来,老翁已不见了,但梦境还记得清清楚楚。他立即召来众位臣僚商议,制定引黄计划,大家对他的提议都很赞成。

可是,当时正是饥荒年月,人民生活挺苦,从哪里筹措钱粮款物大兴水利呢?朱正色立刻想到以工代赈的办法,号召民众自愿参加。于是他到处张贴告示,告诉民众:东山开洞,石运河畔。浅处一车,小米五升;深处一车,小米一斗。当场付清,决不负约!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蜂涌而来,争先恐后开山凿石,很快就把东山打通了。但因地势高低不平,很难引水到田。正色面对山坳,正在愁苦连天没有办法时,忽听远处人声嘈杂,抬头一看,一伙人推推搡揉,簇拥而来,气势汹汹地要找朱大老爷打官司。“朱正色把他们召来,就地审问,原来两家地主为浇花园争一眼水井发生口角,因各不相让引起殴打,使双方都有重伤。朱正色一听,满肚子气不打一处来,当场判决:伤员各自抬回治理,两个财主各罚水瓮二百个,三天交齐,运到河边。如不按期交到,另行治罪。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惊奇:因井打架,为啥要罚瓮呢?三天以后,两家财主如数把瓮运来。从此以后,每逢断案,都要罚瓮,黄河边上的瓮多得堆积如山。朱正色看看差不多了,就让人把瓮底全都打掉,然后一个套一个接连起来,自然形成一个又粗又圆的涵管。这时人们才醒悟过来,原来是为引出黄河的水。

闸涵修好以后,要举行放水仪式。正色为了扩大影响,故意让兵士到处喧扬,果然不出三五日,附近百姓都知道了。放水那天,人们像赶集上会一样来看热闹。当时打开闸门儿,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要跳进水里用手去扳。再加上这是个新鲜玩艺儿,没有人见过,谁也不敢上前,朱正色就让他的儿子朱时万首当其冲,站在前沿。只听朱正色一声令下,他儿子猛一用力,闸门打开了,滚滚黄河水顺着涵管喷涌而出,哗啦哗啦流进久已荒旱的田里。人们顿时欢呼跳跃起来。

正当大家纵情欢呼的时候,有人发现朱大老爷的儿子朱时万不见了,即刻派人四处寻找,下河打捞,都不见踪影。后来才有人说,见他一开闸门,就被水流卷进涵洞去了。这时岸上的人们,由喜变悲,由悲变哭,放大悲声呼喊起来:“时万啊,时万!你到哪里去了,哪里去了…”黄河岸边的哭声,惊天动地,直到天黑才渐渐停息。

从此以后,宁夏各州、府、县衙门,在审理官司的时候,都效法朱正色的刑法。按罪轻重,论处罚瓮多少。不到半年,黄河沿岸到处都在用瓮引水灌田。打这以后,就有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4、三缸银子的传说

传说山西某镇有个财主,家财万贯,非常富有,金银财宝不计其数。一天夜里梦见三瓮银子向他告别,说:“要到南和朱营侍候朱大老爷。”他惊醒后,发现三瓮银子正往门外走。财主没有不爱财的,哪里割舍得下。急忙起身拉住。由于用力过猛,竟将其中一个瓮边拽下一大块来。

再说朱营村有个朱老汉,老来得子。儿子又白又胖,全家欢喜非常。老汉在埋衣胞挖土时,剜出三个瓮,其中一个缺一块边儿.瓮里满是一色的银子,高兴得差一点儿晕了过去,认为是天赐。特意给孩子起了个奶名叫朱正色。

山西老财自银子走失后,整天思谋,既然银子告诉他去向,必有下落。于是,老财就带足盘费和拽下的那个瓮边,赶到南和查访,果有朱营村。遍访“朱大老爷”,只有得银子的小孩朱正色。老财来到正色家里,见有缺边的大瓮,将带来的瓮边往瓮上一对,正好!竟长上去了,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没有留下一点儿痕迹。山西老财心想:此子来世,竟有三瓮银子侍候,还有梦兆“朱大老爷”,必有大富大贵。何不认为义子?以后也图个报应,不能白丢三瓮银子。朱老汉得子,得银,又得一富翁亲戚,真是喜上添喜,美不胜言。更加努力培养正色。这个朱正色,就是后来镇守宁夏的督堂朱老爷。现在朱营村郊外还有大片坟墓遗迹,石马、石羊十分壮观。

5、严惩土地爷

朱营村的村东有个土地庙,它是朱正色上学的必经之路。正色上学来回总爱踢一个小石头,天长日久,这个石头,就被朱正色踢得溜光溜光。有一天,朱正色路过土地爷庙就把那个小石头放到土地塑像的耳朵里。并对土地爷说:“土地,土地,要听仔细,小园石头,放你耳里,要是丢了,决不客气!”说完就走了。等他放学回来,发现小石头不见了,这下可气坏了朱正色。他把一根高梁秸从中间劈开,套在土地爷的脖子上,大喊着说:“土地,土地,两眼合挤,发配河南,撮灰扫地,要想回来,除非我去!”土地爷害怕了,连夜给拿走小石头的孩子托梦。过了两天,小石头回来了,可土地爷已经被发配河南去了。

后来,朱正色做官,第一任就是河南偃师县令,当他到任时,那个老土地正好在县衙当差,整天掏灰扫地。土地爷一见朱正色来了,就说:“你来了,我的刑期就满了,我要回河北去了”说完就走了。这时朱正色才想起儿时的事来。

6、为民除害

朱正色做了右副督御使,算得上驻宁夏的首席大官了。可他为官廉洁清正,不受贿赂,为民伸张正义,深受当地贫民百姓的爱戴。当时,有个叫张熊的大地主,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做了坏事,用银两买通官府,消遥法外。朱正色到任不久,就听到这个令人气愤的事情。他决心要治一治这个“地头蛇”,为民除害。有一次,张熊的儿子抢占民女,被告到官府。张熊认为朱正色也是一位贪财的酒肉官,于是,就让家人们抬上银两、酒肉进了官府。谁知朱正色根本不吃这一套,吩咐衙役们,赏给张熊四十大板,并没收了银两,送给那户受苦百姓。这消息很快传遍了省县内外,当地百姓都为正色为民除害,拍手称快。

7、智解城围

朱正色做了宁夏都御史后,一天,他外出巡视,被外族军队困在一个小城里。这个小城不仅城墙年久失修,而且城内缺兵少粮,时间一长,城就有被攻破的危险,情况非常的紧急。城内的大小官员一个个都大眼瞪小眼,没了主意。

这时候,敌人象一窝蜂一样围了上来,还不断的骂阵,气得城墙上的将士哇哇直叫,一齐向朱正色要求,让他们冲出去和敌人拚了。朱正色这个时候很镇静。他仔细地观察着敌人的行动,脑子里不断地想着退敌之策。朱正色心想,眼下敌众我寡,如果硬拚,就等于以卵击石,必须想个万全之策,才能转危为安。突然,他看见远处敌人帅旗上有个斗大的"哈”字。再一瞧,旗下马上端坐的那个黑脸大汉,正是外族头领哈尔术。朱正色心中一动,想出了一条妙计。

朱正色立即命人制做了两张弓。这两张弓每张足有一丈二尺长。一切都准备停当后,朱正色身披战袍手持箭弓就登上了城楼。他冲城下喊道:“城下听清,我大明朝,军队百 万,名将上千,你们几个毛贼怎是对手?我本无心与你们争战,可谁知你们却欺人太甚,我只好奉陪了!”他举起手中的巨弓又说:“我这儿有张弓,如果城下哪一位能拉开它,我情愿奉献城池,如果拉不开,那就赶紧退兵,免得送死!”说完朱正色两臂一用力,一张巨弓被他拉了个满月,然后就命人把巨弓扔了下去。

城下的敌兵都抢着去拿弓,可谁也拿不动。最后,五个人才能把弓抬到哈尔术面前。哈尔术一见巨弓,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心说,可了不得,能把此弓拉开,他定有干钧之力。看来城中真有能人,我等可不是对手。再打就要吃亏,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立即下令撤兵。转眼之间,敌兵就跑的无影无踪了。

朱正色站在城头,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朱正色对哈尔术早有所了解,知道此人争强好斗,他的武功不过是程咬金的斧子——就那么几下子,平时是软的欺,硬的怕,最害怕有本事的人。于是,朱正色这才对症开方,吓怕了哈尔术。

也许有人要问,朱正色真的有那么大的劲吗?其实,他拉开的是张竹弓,而扔下去的却是张铁弓。

8、造福桑梓

朱正色在外为官几十年,政绩卓著。但是这期间,他的两个孩子因灾荒在家乡夭折,父亲也因长期思念儿子而双目失明,因此,已是满身疾病的朱正色上书告还奉养。

朱正色回到南和家乡后,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奋斗。他在家乡建了一座书院“十方院”,教书育人。他在“十方院”的墙壁上写道:人骂勿言,人打勿还,人唾勿嫌,人趋勿前,退一步行安乐法,道三个好喜欢缘。朱正色遵老子之旨,而善用之,其隐德、隐功无量矣!他教的弟子中有两位官居二品,七品以上者达数十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朱正色还利用自己的身份,积极与邢州官府协调引百泉水以济南和,使南和县呈现出北国江南的富庶之地。

万历三十四年,68岁的朱正色死于自己的书院“十方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