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雪琴 |
释义 | 朱雪琴,(1923~1994)一级演员。女,江苏常熟人。系弹词艺人朱蓉舫之养女,幼时随父习艺,未满10岁即上台唱开篇。11岁后在江浙一带演出,于抗战胜利后即成为响档。 中文名:朱雪琴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常熟 出生日期:1923年 逝世日期:1994年 职业:女演员 代表作品:《南泥湾》、《好八连》、《游水出冲山》等 简介朱雪琴,建国后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在“沈调”的基础上,兼收“俞调”、“夏调”等流派的唱腔,创立独特风格的“琴调”。演唱时,精神饱满,气势豪放,感情充沛,雄健明快。她所演唱的《南泥湾》、《好八连》、《游水出冲山》等,成为深受听众欢迎的保留节目。 成就苏州弹词女演员。弹词唱调“琴调”创始人。江苏常熟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七岁从养父朱蓉舫习艺,学说“双金锭”,九岁就开始登台插边花唱开篇,十一岁起与叔父朱云天拼双档在江浙一带演唱弹词《白蛇传》、《玉蜻蜓》、《双金锭》、《描金凤》、《珍珠塔》等节目,其父常常告诫她说:“一个艺人不能光学人家,学人家只是象别人,要自己独创一格,包括弹奏乐器,也是这样”。建国后,任上海评弹团演员。一九五一年起与郭彬卿拼双档演唱《珍珠塔》、《琵琶记》、《梁祝》,一九五六年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今上海评弹团),她的唱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花哨走向质朴、显露走向深沉,琴调的明快流畅更有发展,更善于表达奔放激动的情绪,她所演唱的现代题材的开篇和选段《岳母刺字》、《南泥湾》、《好八连》、《游水出冲山》等,深受欢迎,影响颇广。她从小就致力于评弹,倾心于艺术,不仅在乐器上苦下功夫,特别在唱腔上认真探索。长期实践中,她在“马”、“沈”、“薛”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了许多,其它的评弹流派如俞调、夏调等个别旋律,且吸收了京剧的某些唱腔,发展了弹词唱调中吟诵体的特色,高低、缓疾、顿挫、抑扬,变化多端,气势磅礴,如泼墨大写,再加上她天赋音域较宽,嗓音浑厚,有着男性的某些音色,唱起来神态弈弈,通过面风、手势的配合和强烈、跳跃的节奏,常常十几句叠句一气呵成,紧紧抓住听众,琴调最初出现时,某些人嗤之为“怪腔怪调”,后来逐渐被广大听众肯定。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说表流畅亲切、台风稳重大方、眼神运用恰到好处、手面动作干净漂亮,故在书台上真正做到心到、手到、眼到而特别传神。唱腔上则在“马调”、“沈薛调”的基础上,创造了气势磅礴、爽利轻快、旋律大起大伏、叠句一气呵成的“琴调”流派,并在三弦的演奏上创造了大量的“花过门”,配之以郭彬卿的琵琶伴奏,真可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煞是好听,深受广大评弹爱好者的喜爱和欢迎。 唱片简介评弹:琴调唱腔朱雪琴(CD) 详细内容:1、潇湘夜雨 8'352.拷红 8'523.珍珠塔·妆台报喜 8'524.琵琶记·哭坟 11'585.珍珠塔·方太太思儿 5'536.芦苇青青·游水出冲山 14'267.梁祝·楼台会 2'41广告语: “琴调”为评弹艺术家朱雪琴所创她在“沈”、“薛”调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手乐器的定音限制以及本身嗓音条件,吸收“俞调”唱腔因素,创造出气势磅礴、爽利明快,旋律大起大伏、叠句一气呵成的崭新流派唱腔,并在三弦弹奏上创造了大量的“花过门”,配之以郭彬卿绝妙的琵琶伴奏,犹如简单轻便的交响乐章,珠联壁合,相映生辉,煞是好听“琴调”唱腔大多热情豪放,明快跳跃,但也能唱出悲伤哀怨的感情,如本专辑中《琵琶记·哭坟》、《珍珠塔·方太太思儿》,听众们可以从中领略评弹一曲百唱的无穷奥妙以及艺术家的深厚功力评弹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俗称说书,是用苏州方言进行说唱、表现的地方曲种民间称评话为大书,弹词为小书大书开讲武侠、公案之类故事,以醒木、扇子、手帕为道具;小书以弹唱才子佳人为主题的故事,用三弦、琵琶等乐器,自弹自唱,配有各种曲调评弹博采小说、诗歌、戏曲、音乐等表现手法之长,形成一套以说、噱、弹、唱为主的综合艺术,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是艺苑中一枝经久不衰的鲜花 苏州评弹,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到了明代,开始强调说书人要进入角色,说书时要“我即成古,笑啼皆一”入清以后评弹进一步吴语化,在说表上有官白、私白(苏州话)之分,唱腔也逐渐地方化,尽量采用本地区流行的“费伽调”、“平湖调”等到了清乾隆以后,苏州评弹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艺人王周士着手调整了评弹界,并于乾隆四十一年成立了光裕公所自此以后苏州评弹事业欣欣向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