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松之墓
释义

朱松之墓,指的是朱熹父亲朱松的墓,现坐落于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寂历山上。

墓碑简介

朱熹定居武夷山初期,第一件大事就是安葬亡父朱松。

墓碑如今保存完好,中峰寺也古貌犹存,是武夷山风景区的一个重要外围景点。墓地周围,古杉环绕,飞泉飘洒,一片灵气。朱熹最后迁移父墓至此安葬时的墓碑已经圯毁,现存有朱松第十□世孙朱凌重立的墓碑,中楷书“显祖朱献靖公墓”,落款为“十□世孙朱凌拜立。”

墓南为古庙中峰寺。“唐景福元年(892年)建,明朝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建宁府志》卷十九]可见在朱松迁葬之前,此地即颇负盛名。武夷山籍的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幼年时曾经多次到此游览访古。诗人稚拙天真而才气横溢的少年诗作《题中峰寺》,至今尚为武夷山游客所津津乐道,为朱松墓增添了无穷的旨趣。诗曰:

扳萝蹑石路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天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生平

朱松北宋末登进士,南宋初任尤溪县尉。建炎四年(1130)四月,奉调晋江任石井镇首任的镇监。当时安海港海外交通已相当发达。元祐二年(1087),泉州派榷税吏在港口设立津卡,坐收舶税,称“石井津”。后因东西(新、旧)两市争夺舶利,相互斗杀,榷税吏无力制止,泉州当局申报朝廷,诏准在安海建立“石井镇”,并按镇的建制,由吏部派选九品迪功郎为镇监官。 朱松早年受二程(程颢、程颐)学说的影响,为北宋末较为知名的理学家,与著名学者胡宪、刘勉之、刘子羽等相友善。调石井镇时,公余常集镇中优秀士子讲习“理义之学”。镇民黄护替他在官署傍建1座“鳌头精舍”,作为他讲学的场所。朱松是在泉州开讲理学第一人,安海因之有“闽学开宗”之誉。 朱松素抱经济奇才。绍兴初,胡世将抚谕东南,发现朱松的才干,向朝廷推荐。不久,离开安海,入京试馆任职。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和议,贬任江西饶州知州,未至任病逝。

人物简介

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韦斋,原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同上舍出身,宝和五年(1123年),诠试迪功郎,授政和县尉。这年中秋,全家迁到政和县。朱松的父亲朱森、弟弟朱槔也一起同往。朱松在政和县尉任内,于县署后面整理出一间房子作书室。他“自知卞急害道”,固取古人因性急佩韦可以自缓的典故,取室名为“韦斋”。到政和县任职后,他重视兴办教育,创办星溪书院与云根书院,亲自讲学督课。他又是一位笃于道义、刻苦钻研学问的人。到达政和 不久,得知浦城萧凯从学杨时归来,便特到浦城拜萧凯为师。后又从延平(今南平)罗从彦学,并与延平的李侗,崇安的胡宪、刘子翚、刘勉之等结为好友。朱熹在《朱公行状》中说,朱松“得浦城萧公凯子庄、剑浦罗公彦冲素而与之游,则闻龟山杨氏传河洛之学,独得古先圣贤不传之遗意。建炎二年(1128年),朱松调任尤溪县尉,仅任职七个月,便调离尤溪。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摄泉州石井镇。建炎四年(1130年)为避战乱,买舟携眷迁入尤溪,寓郑氏草堂。这年九月十五日,朱熹在此降生。绍兴四年(1134年)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不久,因母丧,回家守制。绍兴元年(1136年),朱松携七岁的朱熹移居建州,服除,历官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史馆校勘等职。秦桧当权,决策议和,他以吏部郎上书力谏和议。绍兴十年(1140年)受贬出任饶州,他不愿赴任,自请任祠职在建州闲居,日以读书和课子为乐。绍兴十三年(1143年)三月二十四日卒于建瓯环溪精舍,年47岁。著作有《韦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卒后赠通议大夫。元至年间(1341-1368年)追赠献靖,明熹靖年间从祀启圣祠。

朱松逝世前,把后事托付给崇安好友刘子羽。一年后(1144年),15岁的朱熹怀着失怙之痛,随母来到崇安县五夫里投靠父执刘子羽,同时,扶送父亲朱松之灵柩安葬于定居之地——五夫里西塔山。建宁府志载:“按熹年谱云,绍兴十四年(1144年)葬韦斋于西塔山。”又载:“又考庆元五年撰松行状云,公卒之明年,熹奉其柩葬于崇安县之五夫。”(《嘉靖建宁府志》卷二十)由此可证,朱松之墓原在五夫里(今五夫镇西塔山)

乾道六年(1170年)七月,朱母亡故,孝心昭昭的朱熹怀着双失怙恃之痛楚,夜不能寐。一日,忽然梦见亡父告诉他说,墓地潮湿,不宜安身,遂迁葬于内五夫之白水鹅子峰(又名金鹅峰)下。建宁府志载,第一次葬父于五夫里时,“时熹幼未更事,人地不详,惧体魄之不安,乾道六年,迁于白水之鹅峰山下。(嘉庆《建宁府志》卷二十)此地名人辈出,五代闽国的名相翁承赞曾在此定居,也诞生了北宋词人柳永、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以及刘勉之等名人,因而使位于五夫白水的这座名山声噪一时。白水附近有朱熹岳父刘勉之构筑的草堂,故刘勉之又称白水先生或草堂先生。鹅子峰上还有抗金名将吴玠、吴璘之墓。朱熹迁移父墓于此,用意应是借重名山名人,欲使终身不得志的亡父得到些微的慰藉,聊尽一片孝心。

朱松墓最后迁葬至现今的寂历山上。

1992年12月22日,经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批准,朱松之墓被列为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松北宋末登进士,南宋初任尤溪县尉。建炎四年(1130)四月,奉调晋江任石井镇首任的镇监。当时安海港海外交通已相当发达。元祐二年(1087),泉州派榷税吏在港口设立津卡,坐收舶税,称“石井津”。后因东西(新、旧)两市争夺舶利,相互斗杀,榷税吏无力制止,泉州当局申报朝廷,诏准在安海建立“石井镇”,并按镇的建制,由吏部派选九品迪功郎为镇监官。 朱松早年受二程(程颢、程颐)学说的影响,为北宋末较为知名的理学家,与著名学者胡宪、刘勉之、刘子羽等相友善。调石井镇时,公余常集镇中优秀士子讲习“理义之学”。镇民黄护替他在官署傍建1座“鳌头精舍”,作为他讲学的场所。朱松是在泉州开讲理学第一人,安海因之有“闽学开宗”之誉。 朱松素抱经济奇才。绍兴初,胡世将抚谕东南,发现朱松的才干,向朝廷推荐。不久,离开安海,入京试馆任职。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和议,贬任江西饶州知州,未至任病逝。

诗作

其诗作大多写于主管台州崇道观时,反映其半官半隐生活,平和淡泊,清新流畅。其文切实明白,文风温婉。《四库全书》收录其《韦斋集》12卷,《全宋词》辑其《蝶恋花》词1首。

相关

朱松监镇,“试吏驰驱,厌鱼盐之琐碎”,并不得志,而公余常集优秀士子,于官署旁“鳌头精舍”讲习“义理之学”, 致后人有“谁是当年辟草莱?层轩高栋傍崔嵬”之思。 二十年后,朱熹簿泉州同安县,常往来于相距百余里的泉同之间,必经安海,数访朱松遗迹旧事,“见其老幼义理详悉,遂与论说”,士因益勤于学。 南宋·绍兴初,朱松经抚谕东南的胡世将保举,任石井镇监(“石井”是泉州安海镇在宋元及明中叶前的行政地域名)。时人(佚名)有《送朱乔年拊举荐监石井镇》诗云: “石井镇初腾一鹗,管城子健干千钧。 已然自足雄吾党,其进祗应轶古人。 衣被卉裳殊俗惯,解捐犊佩猾商驯。 万钟他日扶危平,五斗恰恰为奉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