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尚熹 |
释义 | 朱尚熹于1954年12月出生于四川达县,擅长雕塑。1982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1982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毕业;在四川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91年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工厂研究室工作。作品《金牛》、《伴》参加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华夏力士》参加中国体育美术展,漆画《交流》参加中国漆画展,《徐洪刚》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 个人简历朱尚熹(1954.12—)四川达县人。擅长雕塑与公共艺术。1982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毕业;1982年至1987年在四川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88年至199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7月获得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工厂研究室工作至2003年。2003年至2007年任北京市人文空间雕塑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2007年至今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会员部部长,中国雕塑学会网主编,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专家委员会雕塑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艺术简历1982年7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 1984年,雕塑作品《金牛》参加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展,中国美术馆。 1985年,雕塑作品《华夏力士》参加第一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被中国奥委会收藏。 1988年9月至1991年8月,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攻读硕士学位,并获硕士学位。 1991年,《彭德怀》等二十多件雕塑作品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其中《创世纪》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1994年10月,雕塑作品《徐洪刚》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军事博物馆。 1994年10月至1995年1月,参加全国城雕高级研修班学习,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 1995年8月,参加‘95中国威海国际石雕比赛,作品《石头·女人·梦》获优秀作品奖。 1997年7月,雕塑作品《节日》参加中国当代雕塑大展,中国美术馆。 1998年7月,参加桂林“愚自乐园”第四届国际雕塑创作营。创作花岗石作品《阳光下的梦》。 1998年9月,策划并参与了“98‘步履——北雕研究室十人雕塑作品展”展出了雕塑作品《“梦”系列》五件。 1998年4月,《自塑像》参加由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办的THE JEAN MASSON DAVIDSON MEDAL奖章国际性竞赛,并获鼓励奖。 1998年,参与策划并参加了“平台——‘98青年雕塑家作品展”,作品《大塔楼》和高跷系列共六件作品参展,其中《四边形的稳定性》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9年10月,作品《顶楼》,《盛大节日》,《奥林匹克乐土》参加“回响——中国现代雕塑33人作品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陈列馆。 1999年10月,作品《盛大节日》参加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1999年12月,群雕《最可爱的人》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2000年4—5月,个人作品展《镜城一隅——朱尚熹井盖艺术展》在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展出。 2000年9月,参加中国福建惠安国际雕刻大赛,创作大理石雕刻《石头里的梦》获二等奖。 2000年1月—12月,策划组织并参展了《阳光下的步履——北京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展》,创作了公共艺术作品《风树林》和《苏醒的圆环》。 2001年,作品《华夏力士》和《俯卧撑》参加“新北京,新奥运——北京体育雕塑作品展”。 2001年6月,系列作品〈朱尚熹井盖艺术之二——宇宙学图示〉以及〈大塔楼续集——空中花园〉参加“时空平台2001雕塑作品展”。 2001年2月—9月策划并组织参加了“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创作营”。 2002年9月,参加北京国际雕塑邀请展,创作青铜作品《盛大节日》。 2002年5月—9月,参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奥肯拉根地区国际雕塑创作营,创作大理石雕刻《山谷之门》。 2003年6月,参加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举行的环保雕塑作品展 2004年6月,参加奥地利依西格尔火雕艺术节。 2004年10月,受聘为全国第十届美术展览雕塑展区评委。 2005年2月,策划并参与了“回到架上——步履雕塑群体第五回艺术展”。 2005年4—10月创作实验肖像作品《马三立》参加了“中国当代实验肖像展”。天津美术学院。 2006年1月—2月赴台湾高雄义守大学参加石雕创作营,创作作品《初雪》。 2006年10月,作品《无字碑》参加中国宋庄艺术节。 2006年10月,作品《方块字》参加“新西方主义在北京”展览。 2007年4月——11月,创作城市雕塑作品《无名岛——精卫填海》,高度7米,不锈钢铸造,建立在天津海洋博览馆。 200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长。 2008年3月——7月,创作雕塑《情侣座——两个人的世界》,材质为不锈钢与铸铁,高度2.2米,长度为8米。该作品参加了北京“百件奥运雕塑项目”国际活动,作品建立在北京奥运中心公园。 2009年4月,创作青铜作品《竹里馆——王维抚琴》,建立在西安曲江新区公园。 2009年10月——2010年4月,创作了《上帝之吻》《王宝钏与薛平贵》《情侣扇》等8件公共艺术品,建立在西安寒窑主题公园。 2010年10月,《朱尚熹教学雕塑展》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A画廊隆重举行,该展览由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主办。展览集中了朱尚熹2007年初——2010年下半年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近4年的教学成果,展出雕塑作品近九十件,涵盖了具象和抽象两大类。展览的展出时间一个月。 2011年2月——2011年8月,参与策划并组织实施“全国首届抽象雕塑高级培训班”。 2011年4月,不锈钢作品《结构方式A》参加“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清华大学校园。 2011年5月,城市雕塑作品《红凤凰》,不锈钢,高度12米,建立在重庆市南岸区慈母山公路隧道口。 2011年5月,景观雕塑作品《一方水土》,花岗石,高度5.3米,建立在重庆水晶郦城星光社区公园。 2011年9月,《上帝之吻》等9件雕塑作品参加“开悟——2011大同首届国际雕塑双年展”。 2011年12月,雕塑作品《无名琴》参加“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雕塑作品邀请展”,国家歌剧院。 2011年12月,雕塑作品《传统结构》参加“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 曾著文论译文《罗丹艺术——场革命的诱发物》1995 《雕塑》杂志总第四期 P36—37 论文《雕塑时空谈》 1996 《雕塑》杂志 1996年第4期 P7­—9 论文《留一方净土,修一世偏爱》 《雕塑》杂志 1997年第3期 P34—35 论文《雕“术”忧思录》 《雕塑》杂志 1998年第3期 P25—26 论文《中国肖像雕塑随谈》 2001 《中国肖像雕塑》P4—5 安徽美术出版社 论文《阅读亨利·摩尔》 2002 《人·生命·自然》论文集 P84—85 北京出版社 论文《应该以公共艺术替换城市雕塑》2007 《中国当代雕塑》P10—12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论文《公共艺术谈》 2002 《交流·融合·超越》论文集 P131—141 中国旅游出版社 论文《对我国公共艺术征稿制度的反思》 2006 《北京奥运公共艺术论文集》P160—165 中国城市出版社 论文《关于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思考》2008 《共铸辉煌》(二)P249 长春出版社 论文《北京“百件奥运雕塑”述评》2008 《雕塑》杂志2008年第4期 P4—9 论文《北京的公共艺术立法试探》2009 《奥运文化与公共艺术》P62—87 湖北美术出版社 译文《罗马肖像》 2010 《学院雕塑》丛书第6辑 P9—11 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书籍《朱尚熹教学雕塑随谈》4万字加雕塑图片上百幅 2011 重庆出版社 论文《抽象雕塑之路》5000字,2011《雕塑》增刊p14——17 个人作品选【1】《金牛》,黄铜,高度5.5米,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 【2】《马三立》,青铜、钢材、混凝土,高度2.2米,天津名人园/ 【3】《情侣座——两个人的世界》,铸铁与不锈钢,高度2.2米,北京奥体中心/ 【4】朱尚熹与雕塑《金九先生》,汉白玉,高度3.5米,韩国汉城金九白凡纪念馆/ 【5】《盛大节日》,青铜,高度3.5米,北京国际雕塑公园/ 【6】《阳光下的梦》,花岗石,高度1.5米,广西桂林愚自乐园/ 【7】《朱尚熹井盖艺术——雨》,铸铁,直径1米/ 【8】《一方水土》,花岗石,高度5.3米,重庆北部新区/ 【9】《苏醒的圆环》,水泥与砖,高度1.7米,北京红领巾公园/ 【10】《无名岛——精卫填海》,不锈钢制造,高度7米,天津海洋博览馆/ 【11】《陈纳德将军》,高度1.2米,玻璃钢/ 【12】《飘扬的东帝汶》,不锈钢,高度3米,内蒙鄂尔多斯国际雕塑公园/ 【13】《初雪》,大理石,高度2米,台湾高雄义守大学/ 社会评价朱尚熹的艺术创作与研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公共艺术 朱尚熹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曾经参加北京市政府关于公共艺术百分比的科研课题研究与实施。作为该课题组的成员之一,主要负责海内外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课题报告的初稿撰写工作。以后在各地做了关于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的讲座多次,向国内业界和有关人群介绍西方公共艺术的体系与运作以及公共艺术创作的前沿性经验。2008年朱尚熹撰写的两万字论文《北京的公共艺术立法试探》于2009年发表在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奥运文化与公共艺术》一书上。除了理论研究与推广工作外,朱尚熹还在公共艺术的创作、实践与实施中做了大量工作。2000年由他策划与组织实施的“阳光下的步履——北京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展”以及2001年的“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创作营”,在北京以至在全国公共艺术界引起反响。这两次活动一方面向社会推广了公共艺术,为市民提供了高雅的精神食粮,美化了都市环境,而且还培养了公共艺术人才,推动了公共艺术品的创作和繁荣,尤其在北京地区有垂范之作用。作为公共艺术家,2000年他在北京西单文化广场推出了“镜城一隅——朱尚熹井盖艺术展”,展出的井盖艺术品和公共性理念收到巨大反响,在后来的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委托创作中,他都以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理念贯彻始终,创作了许多作品建立在了都市的公共艺术空间,如北京雁栖湖的《红色星球》、北京红领巾公园的《苏醒的圆环》、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的《家乡的桥——牧童短笛》和《港湾》、吉林长白山国际雕塑公园的《宇宙碎片》、天津海洋博览馆的《无名岛——精卫填海》、重庆北部新区的《一方水土》、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情侣座——两个人的世界》等等,都是比较经典的公共艺术作品。 纪念性肖像雕塑 朱尚熹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师从我国第一代雕塑大师曾竹韶先生,对法国学派的纪念性肖像雕塑有较深入的研究。他创作的作品有建立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的《钱三强》和《王淦昌》、建立在韩国首尔金九纪念馆的《金九先生像》、天津名人苑的《马三立》、北戴河奥林匹克公园的《萨马兰奇》、以及2010年创作的《陈纳德将军》等等。朱尚熹对当代肖像创作的见解是:肖像雕塑可以是“神形兼备”,也可以不一定,当一定要表现对象时,艺术家的影子藏在背后,必须 “神形兼备”;当艺术家表现自己的感受占主导地位时,对象仅仅是一个入口,或这叫借口,这时的作品与对象就不一定非要神形兼备了。他认为,不管怎样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肖像雕塑必须体现艺术家的见解,不能被动地表现对象,这就叫肖像艺术作者的在场性。 雕塑教学 在并不太长的教学生涯中,朱尚熹的雕塑教学成果成绩斐然,并形成特色。首先朱尚熹将雕塑教育中的基础教学集中在雕塑语言和形体形态修养上。雕塑语言即雕塑基本功,其核心集中在空间、形态、整体三大意识的培养。雕塑语言不分具象及抽象,架上与装置,语言的内核都是一样的。第二,雕塑基础训练必须与鉴赏相结合,没有良好的鉴赏能力注定不能创作,从这一角度讲,朱尚熹的基础教学是习作、鉴赏与创作三位一体的。第三,朱尚熹的教学理念最终放弃了过去的那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代之以艺术史的视野给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明白自己学习与升华的节点在雕塑史中的位置。第四,朱尚熹在教学中大量的示范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对学生理解知识和热爱雕塑事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10年,朱尚熹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A画廊推出了《纵深的形——朱尚熹教学雕塑展》,展出了具象与抽象雕塑近90件,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