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若是 |
释义 | 简介朱若是 1937年生,江苏淮阴人。高级农艺师。1961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72年前在灌南县从事和主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工作,1972年后调淮阴市主持植保工作。198O年后历任淮阴地区植保站副站长,市农业局副局长兼植保站站长,1989年调淮阴市人大常委会农村经济委员会任主任。是江苏省昆虫学会3—7届理事。1990年后被选为市第二、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主要贡献从事和主持植保工作30年,在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起了决策和指导作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仅1985、1986两年的防治病虫害面积,就达到3000万亩左右。1986年粮作病虫防治净收益1.14亿元。在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上,首创小地老虎发生量的长中期预报和异地测报,1978年获省科学大会奖。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上,积极研究和推行综合防治和总体防治措施。60年代初,通过“春玉米田小地老虎除草防治的研究”,制定的小地老虎适期除草防治的技术达到一次用药防治的效果,在全地区大面积推广。80年代,研究和推广粮、油、菜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蛴螬为国内外首创,1987年用该药防治花生田蛴螬示范面积3万多亩,增产花生75万多公斤。1988年应邀参加国际苏云金杆菌学术会议。80年代末推行“三合一”药肥混喷治理杂交稻病虫害和早衰获得市级科技成果奖。共获得部省级科技成果奖3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7项。发表论文有12篇,其中在国外权威刊物上摘要刊登的有3篇。如:“苏云金杆菌防治花生田蛴螬”一文于1990年在英国<农业昆虫学评论>择登,“花生田蛴螬药剂防治指标的探讨”一文于1990年在意大利<农业索引>择登。此外,在培训人才、普及植保科技知识、建设值保服务体系方面,也作了不少有成效的工作。为植保测报技术干部讲授测报原理及方法、为农民技术人员讲授试验设计和数理统计、为县乡农业生产领导干部讲授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为适应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双层经营新体制,积极创建和基本完善了市、县、乡三级植保服务体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