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释义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英文:Zumwalt class destroyer,又称DD(X)或DDG-1000)是实验中的美国海军驱逐舰,设计为多任务功能近海攻击舰与神盾防御舰。本级原名DD(X)是体型更大的DD-21舰专案检讨删减后的小型化版本。首舰以海军上将朱姆沃尔特(Zumwalt)命名;依照美国海军惯例,本级命名为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型号: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

同型各舰:朱姆沃尔特、迈克·安东尼·蒙苏

所属国家:美国

代号:DDG 1000

研制单位: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

基本资料

研制国家:美国

名称型号:DD(X)研制单位: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公司

造价:每艘30亿美金

现状:研发建造中,2012年内下水,预计2014年交付海军

舰艇概述

冷战结束后,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海军的衰落使美国失去了昔日角逐大洋的对手,面对后冷战时代日益增多的地区性冲突,在新的战略计划的指导下,对陆攻击的战斗任务越来越重要,美国海军因此提出了建造新型舰艇的构想,从武库舰到DD-21驱逐舰,新型驱逐舰的研发建造一变再变,最终固定在DDX驱逐舰上。

作为美国海军下一代驱逐舰DD(X)将是一种多功能革命性的驱逐舰,它由美国海军、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雷声公司、通用动力、英国航空电子系统公司、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等100多家研究机构和公司联合进行研发。设计中的下一代驱逐舰将有600英尺长的外形,由4部燃气涡轮发电机和两部永久磁发动机提供动力,并将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拥有最优化的C4I能力。为了给海军陆战队提供海上火力支援,美下一代驱逐舰必须具备强大的火力,所以它将配备80单元的垂直发射系统和最先进的导弹系统以及鱼雷系统,并将两门具有远程攻击能力的155毫米自动舰炮。DD(X)将成为美国海军未来水面打击力量的基石。按照目前的设计方案,每艘DDX都将是一个通用型的武器平台:通过安装不同的作战模块,DDX可转换为各种专用型战舰,如扫雷舰、防空驱逐舰、火力支援舰,甚至还可被作为反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部分。美国海军副部长约翰·杨曾对传媒说:美国海军内任何有关转型的讨论都必须从DD(X)开始,以DD(X)为首的水面舰艇家族对美国海军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研发背景

冷战结束后,前苏联对于美国大洋制海权的威胁急速降低,也很少有国家能在短期内建立起象样的远洋舰队,俄罗斯海上力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与其抗衡,美国已是当今世界海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已经具备了名副其实的制海权,在未来15年内,美海军大规模的海上作战将越来越少。远洋作战已不再是美海军的重点。但是,在新的国际战略构架中,地区性冲突却与日剧增。美军今后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局部地区冲突对美国利益构成的损害以及针对美国本土与海外盟国的恐怖袭击等,但随着美海外基地的减少,兵力前沿部署将逐步转变为兵力快速前沿投送,并迅速控制态势,对敌形成威慑。而现代海军高技术的巡航导弹、弹道导弹、舰载机、火炮等武器装备已具有对敌方沿岸及陆地纵深150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实施全维精确打击的能力,可使美海军实施对陆作战,及时控制态势,从而达成战略目的。基于这种认识,美海军“由海向陆”的新战略便诞生了。因此,美国海军的战略方针从冷战的大洋海战,逐渐演变成对陆地上的武力投射,以应付纷纷扰扰的地区性冲突。这就是1994年海军提出的“海上前沿部署”(Forward from the Sea,FFTS),以及陆战队提出的“从海上进行作战运动”(Operational Maneuver from the Sea,OMFTS)。因此,20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开始规划对地攻击的新型水面舰艇。

1991年海湾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美国海军就已经开始研究21世纪水面作战舰艇了。接下来连续公开发表的美海军白皮书《由海向陆》、《前沿……由海向陆》等告诉世人,美国海军战略有了大的调整:它头一回把支持近岸和陆上作战列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要求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能确保在濒海区域通行无阻,能向岸上投送作战力量,支持岸上的联合机动作战;强调建立海上远征部队,确保与陆、空军联合作战;强调美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密切协作,组建陆海空联合特遣队以适应近海作战和海上机动。20世纪90年代初期,除了航空母舰和海军陆战队外,美国海军对陆攻击的重要武器就是二战时的不死老兵──“依荷华”级(Iowa Class BB61-64)战列舰,但是这批巨炮军舰已经永久退役,美国为了取代其地位,并彻底强化陆攻能力,必须研发建造新的水面舰艇。

1994年9月,美国海军通过了《21世纪水面作战舰艇(SG-21)任务需求方案》。1995年1月23日该方案获美国国防部批准。自此,SG-21开发计划启动。

研发历程

SG-21启动了,调整也开始了。美国海军首先提出的是“武库舰”(Arsenal Ship)的概念。这种革命性的军舰长270米,宽32米,航速约25节。武库舰拥有极为低矮的上层结构与半潜式舰体,船舷由下往上向内收缩,舰底设有可调节的压载水舱,使水面以上的干舷低保持在1.5米左右,此种构型不仅雷达截面积极低,其干舷高度也小于绝大部分反舰导弹的最小射高,使来袭导弹很容易从舰体上方掠过或擦过。同时,武库舰本身也是十分坚固耐打,整体存活设计吸收了大型商船与邮轮的经验,拥有双层舰壳、大量的水密隔舱与极为厚实的装甲,舰体防御能力远超过二次大战以后的水面舰,“鱼叉”、“飞鱼”等级的反舰导弹对武库舰的装甲恐怕只有搔痒的份。此外,武库舰上配备全自动的损管消防设施,这对于人员编制稀少的武库舰而言格外重要。武器装备方面,武库舰拥有500个以上的垂直发射(VLS)模块,可携带各式攻击性导弹对敌方陆上目标展开暴雨般的打击,包括战斧巡航导弹、“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以及自卫用的“标准”防空导弹等等。为了节省造价、人力与增加隐身性,武库舰本身并未设置侦测装备,单靠网络传输方式由友军单位传送目标数据;换而言之,武库舰本身完全没有防空作战能力,完全依靠前述降低被侦测和击中的机率、损管装备以及厚铠重甲来存活。

由于功能简单且自动化程度高,武库舰只需不到20名人员就可操作。根据美国海军的估计,武库舰在开战的前四天内便能攻击4000个目标,远高于16架B-2轰炸机(420个目标)以及由航空母舰起飞的作战机队(1800个目标),能为陆战队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持,在最短时间内遏止并瘫痪敌军。运作成本方面,当时每艘武库舰造价约5亿美元,每年运作费用约数千万美元,且仅需编制不到20人;而一艘航空母舰造价则为45亿美元,每年运作费用高达4.4亿美元,舰上乘员达5000之众,而且以上数据还不包括与航空母舰一起行动的各型水面舰与潜艇。

武库舰一度成为美国海军21世纪水面战舰(SC-21)计划的要角,但是这种舰艇速度太慢跟不上航空母舰战斗群,也缺乏独立侦测、运作与自卫的能力,需要其它友舰支持保护。作战时如果无法顺利获得友军传输数据,将大幅妨碍武库舰的运作,这在后冷战时代舰艇任务多元化并强调反应速度的趋势下简直是大逆不道。同时,虽然武库舰看似武力强大,但是在实际执行武力投射任务时,使用弹性却比不上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例如导弹发射后就很难变更目标或取消攻击)。除了对陆上目标进行打击外,武库舰毫无其它用处,设计功能太过单一。于是这种一度被某些人认为未来可以取代航空母舰的明日之星,便在1997年10月遭到取消。

武库舰计划的半途夭折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使效费比、多用途的概念在美国海军的新舰研发过程中受到了高度重视,新战舰研制注意到对陆攻击、反潜、降低费用、减少人员和提高自动化等多项要求。

美国海军记取了武库舰教训,于1997年6月提出了新的对陆攻击驱逐舰设想,当年10月得到批准,原先SG-21随即变成DD-21(21世纪驱逐舰计划)。DD-21具有隐形功能,采用全电力推进,火力远远超过驱逐舰,人员编制仅是现役驱逐舰的1/3。这些特点受到美国防部赞扬。2000年7月4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将DD-21级舰命名为“埃尔默·朱姆沃尔特”,埃尔默·朱姆沃尔特曾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四星海军上将,1970年代初期上任后,曾花了60天拟定了“未来美国海军建军计划”,后来因此被称为“60计划”(Project60),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以及巡逻巡防舰(Patrol Frigate,PF,即为后来的“佩里”级)等后来美军的新造舰艇,在埃尔默·朱姆沃尔特的“60计划”中都赫然有名,此计划的精神在于以数量较少的昂贵高性能主力舰艇(如“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等)作为舰队骨干,搭配可以大量建造的廉价低档军舰(如“佩里”级)进行制海任务,它对美国海军舰艇发展起到了关键型影响作用。

DD21的上台并不是偶然的。它除了融合武库舰的优点、强调陆上攻击能力外,也具有自卫、制海与反潜的能力,并注重独力作战能力与任务弹性,避免重蹈武库舰的覆辙。DD-21将取代二十一世纪初期陆续退役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以及“佩里”级巡防舰。此外,DD-21也是美国海外派遣部队联合作战行动中,海军以及其它军种的C4ISR网络中继角色。此外,为了应对美国海军规模的缩减以及诡谲多变的未来战场环境,并考虑到功能的全面性与任务适应性,包括DD-21在内的未来美国作战舰艇被要求能独立完成一些与本身作战任务无直接关连,却相当重要且专业化的琐碎工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反水雷战等,此项任务以往通常需要专业的扫雷单位来负责,但未来美国新一代作战舰艇都拥有相关的装备,便能自立更生,迅速地解决障碍,不必劳驾扫雷舰艇远征,达到自保、快速反应与高任务适应性的要求。

有两组竞争团队角逐DD-21的研发合约,分别是利顿·英格斯造船厂(如今该厂被诺斯洛普·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集团购并)、雷声(Raytheon)、波音公司组成的金队(gold team),和通用公司旗下的巴斯钢铁(BIW)造船厂、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集团组成的蓝队(blue team)。美国海军于1998年各拨款一亿五百万美元给两团队,给予三年时间进行设计,到时后由海军决定采用何种设计。

正当DD21的研发方案在紧锣密鼓中进行时,2001年11月,在布什政府上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海军宣布DD-21计划取消,从头修改、重订了部分规格与要求,新计划命名为DD (X)未来水面作战(Future Surface Combatant,FSC)计划,而两团队则根据各自原先的DD-21提案来重新设计整合。DD-21被取消的主因是美国国防部新领导阶层决定将美军转型为反应更迅速、更精简、更具战斗力的部队。而海军未来必须拥有能征战全球任何海洋的舰艇:它能够完全有效对付任何海陆空威胁,能够精确攻击敌方内陆数百公里内的重要战略中心,能够以迅猛的火力摧毁有战术价值的目标,能够与网络化的多个下一代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战平台共同作战。

为此美国海军担心提康德罗加级导弹驱逐舰的后续舰──CG-21防空巡洋舰会被取消(相较于已经如火如荼的DD-21,CG-21的研发工作与时程都还没有谱),因此不断扩充DD-21的功能,使得设计复杂化,排水量与成本也节节高升。因此,DD (X)计划便从头整合、简化了整个设计,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DD (X)与CG (X)。DD (X)就是原先DD-21的多功能陆攻舰,而CG (X)则是原本的CG-21。DD (X)与CG (X)将共享相同的基本设计,包括舰体、动力系统、全新相控阵雷达、新一代垂直发射系统等等,而CG (X)的战斗系统与武装则着重于防空,此等模式类似于“斯普鲁恩斯”级与“提康德罗加”级的关系。此外,DD (X)的技术也将被美国海军进行中的“濒海战斗舰”(Littoral Combat Ship,LCS)计划沿用。

结构特点

与以前美国海军舰艇的设计方法不同,DD(X)设计寻求将舰艇的作战系统、船体、机械和电气系统完全综合起来,同时最大限度地使其功能自动化。DD(X)构想基于3个主要作战概念———海上打击、海上防御、海上基地。DD(X)是专门为从远距离对岸上机动部队实施精确火力支持而设计的一种多功能水面舰艇。作为一个攻守兼备的“海上基地”,在独立行动或作为联合的远征攻击群的一员时,DD(X)将起到“前沿存在”和威慑作用。

电力系统

DD(X)驱逐舰采用的综合电力系统(IPS)及电力推进装置是最具革新性的。新电力系统淘汰了辅助系统和传统系统需要的水力系统,并允许船员根据耗电量对发电量进行调整,从而大大提高电能的使用率。除了提供能量方面的指数增长以满足非推进的需要以外,综合电力系统还将提供一个已安装的高压输电线路网,以在技术成熟时引进像激光武器和轨道炮之类的定向能武器。为了测试DD(X)的电力与推进系统,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Naval Research,ONR)主导制造了一艘长40.6公尺的实验艇──先进电力推进船只展示平台(Advanced Electric Ship Demonstrator,AESD),整个艇体构型宛若DD(X)的缩小版。AESD由位于华盛顿的Dakota Creek Industries制造,在2005年8月24日下水。AESD的头一个实验工作,便是测试劳斯莱斯海军海事公司(Rolls-Royce Naval Marine)的AWJ-21水喷射推进系统,此推进器具有效率高、安静性好、吃水深度低等优点。

舰体设计

DD (X)采用先进而全面的隐身设计,使其拥有潜艇般的隐身性──在海上作业时被发现的机率远低于10%。DD (X)的舰面上只会有一个单一的船楼结构,被称为整合式船楼组合(Integrated Deckhouse Assembly),这是一个一体成型的模块化结构,整体造型由下往上向内收缩以降低雷达反射截面(RCS),其尾部整合有直升机库。船艛顶部整合有一座大型先进密闭桅杆/传感器(Advanced Enclosed Mast/Sensor,AEM/S),舰上所有通讯、侦测、导航、电子战系统的天线都位于此一AEM/S塔状物中。AEM/S曾在前述的拉德福号上进行测试,其表面以频率选择材料(FSS)制造,只有桅杆上的天线之电磁波能够进出,敌方雷达的电磁波都遭到过滤吸收,再加上采用简洁平滑的平板状隐身外型,可大幅降低RCS;而免除与海水、海风接触后,内部电子系统的故障率与维修成本将大幅降低。DD (X)舰身同样采用倾斜表面,避免复杂的外型与死角,并且将一切零星装备都予以隐藏;此外,DD (X)的舰体将使用多种抑止雷达波/红外线信号的材料,大幅降低雷达截面积。所以DD (X)的综合隐身水平远超过法国“拉法耶”级,而能与瑞典“维斯比”级(Visby class)隐身巡逻舰匹敌。除了对付雷达之外,DD (X)也着重于应付红外线侦测系统。动力系统的废气先以海水或空气冷却,由整合式船艛上方的排气口排出。另外考虑的系统还有海水喷雾冷却,吸取海水冲刷船体的热点,但是海水对船体的腐蚀以及积盐问题仍有待解决。静音设计方面,动力系统将装置于减震浮筏上,以降低被潜艇声纳发现的机率。DD (X)也十分重视舰体本身的抗战损能力,重要部位以功夫龙装甲强化,舰体并采用双船壳构造,抗击能力应该更胜于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舰体设计方面,最初DD-21考虑过的设计有四种:传统式、类似海影号实验舰的双船体(Small Waterplane Area Twin Hull,SWATH)、英国研究的三船体 (Trimaran)以及单船体穿浪逆船舷(Wave-piercing Tumblehome Monohull,WTM)。双船体的横向稳定性远优于排水式船体,可获得较大的可利用甲板空间,但是内部可用空间会减少,而且吃水对载重的反应十分敏感,所以不太适合用于大型舰艇。三船体则具有大甲板面积,但无航海上不稳定以及舰内空间太小的问题,还可将烟囱等高红外线讯号结构放置于船体之间,对隐身颇有帮助。此一计划由英国主导,美国也有投资,该计划以一艘实验船进行验证。传统式和WTM主要差别在于传统式的船舷向前,船体角度由下而上向外倾斜,WTM则正好完全相反。WTM由于舱面由下而上向内倾斜,不仅航行阻力低于传统式,而且由于舱面倾斜,故雷达隐身能力较佳,而舰体也不易因为摇晃而产生较佳的雷达反射角;但是海浪较容易打上WTM的船舷,恶劣天候下甲板装备维护能力较差,另外可使用的甲板面积也会减小。由于传统式与WTM比起前述的双船体与三船体构型来得保守、稳健,被大型舰艇DD-21采用的希望自然大得多。金队与蓝队的设计都不约而同地采用集中式单一上层结构、倾斜式的隐身外形以及WTM构型舰体设计。两设计的造型均非常前卫、简洁,并都具备良好的隐身能力。而随着后来金队的得标,WTM构型已经确定会是DD (X)的舰体构型了。

DD(X)采取了各种降低信号特征的措施,确保更强的生存能力。穿浪单体内倾船型是DD(X)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它对实现DD(X)小的雷达横截面积非常关键。DD(X)的雷达横截面积将与一只小渔船相似,雷达反射信号仅为现役驱逐舰的1/64。船舷内倾船型使得DD(X)有别于美国海军现役的任何一艘战舰。DD( X)的船体将从主甲板以下向外倾斜,能将射频能量反射到空中并远离发射源。

DD(X)排水量在1.2万吨左右,编制员额精干,目标是减少到125人。这个人数包括直升机小组成员在内。目前正在服役的“阿利·伯克”级(DDG51)“宙斯盾”导弹驱逐舰的人员编制为345人。由此可见DD(X)人员降低的幅度是惊人的。

武器装备

AGS先进舰炮系统/VGAS垂直舰炮系统

AGS使用具备高度隐身设计的多角型炮塔,整座炮塔重95吨,平时炮管折收于炮塔前方的整流罩内,此种设计类似瑞典维斯比级的MK-3 SAK隐身速射炮。AGS的155毫米炮管长度为62倍径(各国陆军新一代155mm自走炮也只使用52倍径炮管),射速约12发/分,相当于六门陆军155毫米火炮(每门炮每分钟只能发射两发)的火力,炮管俯仰范围-5~+70度,炮口初速825米/秒,炮塔底部的弹药库能储存920发炮弹,每次弹药库再作业装填需要13小时。AGS的运作完全自动化,炮塔内无须人员操作,只需透过战情中心的遥控,且所有转动组件(炮塔回旋、炮身俯仰、装填等)均采用电动伺服装置,而非传统的液压系统。弹药方面,AGS主要使用洛马依照ERGM为基础开发的GPS导引远程陆攻弹药(Long Range Land Attack Projectile,LRLAP),重114kg,配备高爆弹头,技术特征应该与美国陆军新一代XM-982 GPS导向增程炮弹类似;此外,AGS亦能发射其它导引或无导引传统炮弹。AGS进行接战时,先将目标的坐标输入GPS系统,炮弹射至高空后朝目标转向,以最节省力学能的方式滑翔,接近目标后再开始俯冲,在目标上空放出若干EX-1子弹头(改良自陆军155mm自走炮的M-80 DPICM)击中目标,总射程高达185km,圆周误差(CEP)仅20~50m。此外,AGS预计也能使用美国陆军新发展的精灵反装甲子母弹(SADARM),而AGS发射传统无导引炮弹也有40km的射程。与持续以火箭推进的导弹相比,炮弹可利用体积更小的推进药得到与导弹相同的射程。此外,炮弹的体积较小,炮管冷却比垂直发射器简单(垂直发射槽还需加装冷却系统),装载密度远比导弹高,舰上可存放更多的火力,而且此种新型导向炮弹价格也远低于导弹。因此在战斧巡航导弹大行其道之时,传统的陆攻舰炮仍可藉由导向技术以及增程技术复活。AGS的火炮部分由联合防卫公司(Unioted Defense)研制,首门原型炮于2001年展开实地测试,在11次试射作业中使用了介于标准值正负50%的膛压。弹药方面,洛马集团在2003年4月击败雷松,取得LRLAP弹药的研发合约,首次实地射击在2005年举行。为了顾及研发的便利性,AGS火炮与LRLAP弹药的研发与测试将分开进行,直到AGS火炮实地装舰时才整合在一起进行测试。

MK-57 先进垂直发射系统(AVLS/PVLS)

虽然先进火炮是DD (X)的重要装备,但是导弹的有效射程远比炮弹长,因此仍然是DD (X)最主要的对地打击火力来源。发射系统部分,联合防卫公司与雷松新开发的MK-57先进垂直发射系统(AVLS)是DD (X)的重要武装之一,每组发射单元共有四管。AVLS主要用于装填各式对地攻击导弹与海麻雀发展型(ESSM)近程防空导弹,其模块化程度与可维修性较现有的MK-41 VLS更高,安全设计也更好,具有阻挡爆震冲击、被击中时保护舰艇内部的功能。此外,AVLS的发射管内径比MK-41大得多,所以能装填MK-41塞不下的武器;而美国海军也在评估让DD (X)也担负海上反弹道导弹导弹发射平台,利用其AVLS装填一些以往MK-41无法容纳的反弹道导弹载体,不过反弹道导弹任务需求显然并非DD (X)原始计划中的侦测系统能负荷,所以届时若不是大幅强化DD (X)的远程侦测能力,就是得透过担任防空任务的友舰或相关单位以联合接战能力来指挥发射自DD (X)的反弹道导弹载具。在早期DD-21计划中,VLS仍如现有船舰般设于舰体中心在线;不过中选的金队DD (X)的AVLS则设置于两舷(这就是称之为PVLS的原因),每侧各装有两群MK-57,呈长条状;舰岛前方为两舷各24组,舰岛后方则为两侧各16组,故全舰总共有80组四联装AVLS发射器,总计320个发射管。以往美国舰艇多半将MK-41 VLS集中配置于舰体中心线,万一发射槽内的导弹被敌火或意外火灾诱爆,将对舰体构成致命的损害,而DD(X)将AVLS配置于侧舷则能减低此种风险。此外,侧舷配置方式亦将舰上VLS分散化,其中一组引爆时不易导致所有导弹一起被诱爆而造成重大伤害,而将其安装于两舷还具有保护舰体内部的效果。

对地攻击导弹

DD (X)将配备数种垂直发射的对地攻击导弹,包括战斧巡航导弹、战术型战斧巡航导弹(TACTOM)、对地攻击型“标准”导弹(Land Attack Standard Missle,LASM)以及先进陆攻导弹(ALAM),涵盖不同等级的射程范围并满足不同的需求。其中除了战斧巡航导弹是现役装备外,后三种目前都仍在研发阶段。LASM是过渡性的应急品,至于全新开发的中程对地导弹就是“先进陆攻导弹”(ALAM),射程要求是370千米,将装备于多种美国海军舰艇与潜艇上。竞争者之一就是“陆军战术导弹系统”(TACMS,由MLRS多管火箭车发射)的衍生型──NTACMS,它至少要等到2010年以后才能服役。

CIGS近程火炮系统

由于DD (X)将在敌国沿海作业,可能与敌方小型武装水面船舰狭路相逢,而笨重且不灵活的AGS舰炮系统并不适合执行此类任务。为此,美国海军打算在DD (X)在上层结构末段安装两门采用小口径速射炮,兼具防空与射击水面目标的功能。负责此项工作的美国雷松(Raytheon)公司与联合防卫(United Defense)经过详尽的研究后,认为瑞典波佛斯防卫公司的MK-3型 57毫米多用途隐身速射炮最符合DD (X)的需求,此炮不仅拥有周详的隐身设计,更配备3P (Pre-fragmented Programmable Proximity fuzed)可程序化破片近发引信弹药,无论对付空中、水面或陆地目标都有极佳的威力与效能。在2004年10月底,美国海军正式决定以美国版的MK-3速射炮──由联合防卫生产的MK-110,作为DD (X)的最后一道防线,美军称此系统为近程火炮系统(Close In Gun System),将以往CIWS狭隘的反导弹定义拓展为“对付任何自空中/水面迫近的威胁”。MK-110在2003年9月被美国海岸防卫队的整合深水计划(Deepwater Program)相中,成为海岸防卫队新一代巡逻舰的制式舰炮。MK-110也已成为美国海军下一代的制式中小口径火炮,除了DD (X)外亦配备于LCS多功能近岸战斗船舰上。

水雷反制系统

水雷反制方面,DD (X)将装备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的AN/WLD-1遥控侦雷/猎雷载具(Remote Minehunting System,RMS),使其能自力解决水雷问题;除了猎雷之外,WLD-1还具有反潜功能。而美国海军下一代的Nulka主动式消耗性诱饵(AED)也会是本级舰的装备。

舰载机

DD (X)拥有两个直升机库,可配备两架改良型的LAMP-3 SH-60R反潜直升机,或者由一架MH-60R特战直升机搭配3架诺格公司的RQ-8A型垂直起降战术空中载具(UTUAV)的组合。SH-60R可携带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的飞行毁雷系统(AMNS),担任水雷反制任务。

电子设备

为了降低成本,并增加在高威胁战场的存活率以及数据与硬件资源分配运用的弹性,DD (X)舰上全部的运算机能(包括侦测、火控、C3I系统、武器、动力电机等等)均由同一个整合的计算机网络负责,形成舰上总体运算环境(Total Ship Computing Enviroment)。在这个总体运算环境中,舰内如果有任何环节失去作用,其原本担负的功能将视当时系统资源状况而被其它系统接手,故理论上全舰各项机能可在全舰运算网络的任何一个节点上监看与执行,使得DD (X)的系统不会因为一个局部的损坏而导致全面的瘫痪,不像现行舰艇各类系统往往各自独立,运算能量无法相互备援。采用网络化系统的DD (X)能自由地与友军分享各种数据,搭配高频宽的联合接战能力(CEC),更使各舰艇、航空器间能完全遂行跨平台联合作战。这些便是未来美军IT-21计划中联网作战的必备能力,让战场上的不确定性降至最低,并使得指挥官能获得更详细的真时战场情报,帮助其正确且迅速地做出决策并下达命令。

DD (X)最主要的雷达系统为双频雷达系统(Dual Band Radar,DBR),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远程广域搜索雷达(Volume Search Radar,VSR),其次则是多功能雷达(Multi Fuction Radar,MFR);VSR采用波长较长的L~S频,负责长距离对空搜索,而MFR的型号确定为AN/SPY-3,使用波长短而精确度高的X频,主要任务为目标追踪与武器火控。除了雷达之外,DD (X)其它导航、通讯、电战等系统的天线也全面相控阵化,整合于舰桥顶端AEM/S塔状结构中,而这一切都是先进多功能射频系统(Advanced Multi-function Radio Frequency System,AMRFS)计划的成果。DD (X)的通讯数组天线系统被称为通用数据炼(Common Data Link,CDL),采用X/Ku频运作,由Harris Corporation负责开发。舰上的双波束电子控制天线(multi-beam electronically-steered antenna)最多可同时连结八具CDL终端。在2004年底,SPY-3与另一部S频远程搜索雷达成功地进行了一项同步运作测试,过程中两者并未发生电磁兼容性方面的问题;而这场测试的成功对于2005年底DD(X)的最后评估将有很大的帮助。除了DD(X)外,新一代CVN(X)航空母舰也将配备DBR雷达系统,美国海军甚至考虑日后“尼米兹”级陆续回厂翻修时也加装此一系统。除了雷达以外,DD (X)还拥有整合光电侦测/火控系统,其中包括高分辨率红外线热影像仪,使其具有全天候观测能力,这套系统想必也巧妙地整合于上层结构内。

DD (X)将采用Akcita分布式高度整合化与自动化作战系统(Integrated Ship Defense System,ISDS),以其为核心,连结整合式宽带主被动声纳、主动相控阵雷达与电子战系统。与过去的作战系统将不同传感器与不同武器所需要的输出/输入系统分别配置的作法不同,ISDS将整合控制所有的舰上装备,一如人体大脑对肢体百骸的控制,概念与第五代战机类似。Akcita系统原订将整合SLY-2(V)先进整合式电子战系统(Advanced Integrated Electronic Warfare System,AIEWS,早期称为SLQ-54),运作时可控制一切相关系统,包括电子反制、光电反制、诱饵与近迫武器系统等,不需要人力介入,使得作战效率以及反应速度大幅提高。现役的SLQ-32只能控制诱饵以及启动电子反制,其它如启动近迫武器系统则需要其它单位的人员负责,无法一体化作业。除了DD (X)之外,美国海军最新规格的宙斯盾Baseline7系统中也预计整合AIEWS。可惜的是,AIEWS的开发已经被取消了。由于DD (X)的任务并非担任舰队防空,因此Akcita作战系统不具备区域防空作战能力,仅能在反舰导弹最后逼近的阶段加以拦截,也不具有宙斯盾系统同时处理上千个目标的能力。但是Akcita的整合程度与自动化程度远比宙斯盾系统高,也有更强的跨平台信息整合/作战能力。此外,由于Akcita的高度自动化以及整合化,使的DD (X)的人力需求可以大幅降低至150人,远低于以往驱逐舰动辄三、四百人,甚至比派里级巡防舰还低。此外,Akcita的重量与价格均比“宙斯盾”系统低。

反潜侦测方面,DD (X)配备整合式水下作战系统(Intergrated Undersea Warfare,IUSW),主/被动拖曳数组声纳(的低频主动数组声纳(low-frequency active sonar,LFAS)将对海洋生态造成重创)、整合式双频(高频/中频)主被动舰体声纳,其中高频声纳部分的精确度极高,主要用于回避水雷;此外,美国海军目前正进行IUSW-21计划来开发一系列先进声纳系统,包括多功能舰体声纳、高频浅水避雷主动声纳等,应该都会配备于DD (X)上。DD (X)将大量装备最先进的C4I(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s,Computer and Intelligence)设备,以符合美国海军未来IT-21计划中联网作战的能力,其中包括EHF宽带卫星通讯系统,以随时传输其陆攻武器需要的大批目标信息。

发展演变

DD(X)战舰遵循螺旋式发展和更精明、风险更低的原则,在计划的论证和风险管理过程中逐步满足所有的需求。在DD-21计划中,舰艇将简单地一步达到最高作战能力。而DD(X)计划的螺旋式发展原则允许以可承受的方式,在可接受的技术风险下不断引入新能力,通过多个阶段逐渐提高性能,使作战能力最终达到最高要求。

2002年4月29日,美国海军宣布由诺斯罗普·格鲁曼集团主导的金队得标。金队与蓝队设计在外型上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将两门AGS主炮纵列于舰首,后者则是首尾各装一门。金队夺标的原因可能包括:垂直发射系统分置于四个完全独立的区域,安全性较佳,此外直升机机库与飞行甲板较大(这归功于将两门AGS主炮集中于舰首而在舰尾腾出空间),能操作两架反潜直升机。

最初美国海军希望DD-21的造价能保持在7.5亿美元(以1996年币值计算),低于阿利·伯克级的9亿;不过由于DD (X)的体积远比阿利·伯克级大,加上全面使用最尖端科技,所以这个目标一开始几乎就知道是无望达成的。

在DD-21的时代,美国海军打算采购32艘该型驱逐舰,而演变成DD (X)后则为12艘,其中前八艘为Flight 1规格,至于是否会影响到原本预定的命名“埃尔默·朱姆沃尔特”级则不得而知。

依照原订计划,未得标的蓝队厂商仍能以DD (X)次承包商的身份分食此一合约,就像以前建造“提康德罗加”级与“阿利·伯克”级的惯例。随着DD (X)数量的大砍,建造合约也一度改成了诺普罗斯·格鲁曼集团“胜者通吃”的残酷局面,以降低此计划的开支,好在后来五角大楼又把通用公司拉了近来。

2005年3月,“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阿瑟·雷德福”号(DD968)退役,但它不会闲等着进博物馆,它已被确定为DD(X)工程的测试战舰,将被拖到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在密州帕斯卡古拉市的一个工厂进行改造。这标志着DD(X)计划的试验计划到达了一个重要的测试阶段。DD(X)计划根据试验结果改进DD(X)的系统设计,使设计进一步完善。其排水量和武器装载量还有待最后决定。根据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消息,由该公司和雷声公司领导的DD(X)项目小组,已经成功完成了DD(X)多功能驱逐舰系统设计的初始关键性评估工作。

2005年11月末,五角大楼批准了建造首批两艘DD(X)驱逐舰的计划。据悉,美国国防部武器采购委员会日前从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和通用动力公司订购两艘试验型军舰。美国国防部特别委员会将负责研究两艘试验型军舰以及建造进程,后根据上述工作的结果最终决定将在哪个公司造船厂进行批量生产DDX驱逐舰。根据计划,诺·格公司制造的驱逐舰弦号为DDG 110,而通用动力公司制造的弦号为DDG 111。DD(X)驱逐舰批量建造将于2007财年开始(即2006年10月),这一计划预算将于明年2月提交美国国会审议。据估算,首批两艘新舰的总建造费用将高达66亿美元。但分析人士认为,每艘DDX的成本可能会突破40亿美元。美国海军不得不降低数量需求,它目前只希望最终能装备5~8艘DDX型驱逐舰。

历来是好事多磨,2005年横吹而过的“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使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船厂受损严重,这其中也包括用于建造DD(X)驱逐舰试验型舰的船坞,五角大楼也因此不得不延长几艘原计划退舰的美海军军舰的服役期限,DD(X)能否按期交货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他资料

原本海军想建32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因为新的实验性科技成本过高,后来缩减为24艘,最后变为7艘。 众议院怀疑此专案的财务结构;并且只想先拨给海军造一艘的钱把DDG-1000 作为第一艘“科技验证船”之后再谈其他。第一笔预算于2007国防授权听证会之后已经拨出。

然而众议院在2007年会计年度的拨款于2006年9月26日到位之后参议院,又加拨出26亿美金作为建造两艘的预算。依照目前计划,缅因州的巴斯钢铁厂和密西西比州的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造船厂将一起造舰。

在美军战舰研发过程中,DDG-1000领先于海岸战斗舰专案和CG(X)巡洋舰专案,与先进航母CVN-21计划几乎同时达到实体生产阶段。DDG-1000其实是来自于重编DD21计划,因为1990年代开始的DD21计划后来被砍掉50%预算。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是一种多用途水面舰,可以用神盾系统防空,也能用先进炮来岸轰,还有一些反潜能力。国会希望该级舰能顶替以前战舰的功能,然而这种要求使得DDX只能勉强去填满这种战舰梦。所以在可知的未来,神盾计划一部分的伯克级和提康德罗加级都将持续服役,刚好形成驱逐舰、巡洋舰、战舰三阶都是神盾舰的搭配,这应该也就是国会议员脑海中的海军样貌。

概念与时程

DDX宣传海报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有以下特点:

低雷达截面积; 一套“整体电力系统”,可以输送电力往马达或是武器,将来预备装设轨道炮; 全舰电脑化架构(TSCE-I),整合单一设备平台和全舰局域网路(LAN)于一套统一软件下; 自动战斗系统与自动损害隔舱系统。与其它驱逐舰相比,全舰设计为极少人员和成本就能运作; 斜角式船舷从水线上开始倾斜,可以更进一步隐形,还能减少些许油料。 在2005年,专案进入细节设计和整合阶段,雷神公司负责任务系统整合。诺斯洛普·格鲁门造船公司和通用动力巴斯通钢铁分工制造船体、电机、细节电路。BAE Systems公司完成了先进炮和MK57垂直发射系统。主要国防承包商(包括洛克希德、Northrop Grumman Sperry Marine、L-3通讯公司)和转包商以及美国每一个州都在此专案得到一些工作机会。这也是美国海军预算项目中最大的单一项目。在早期合约中规划研发和测试的11个工程模组(EDMs)如下:

▌先进炮(AGS) ▌红外线 ▌整体反潜作战系统 ▌斜角式船舷结构

▌自动灭火系统 ▌全舰船舱 ▌周边垂直发射系统(PVLS) ▌全电脑化环境

▌双频雷达 [X-频和L-频] ▌整体电力系统(IPS) ▌全舰管线 
 许多本舰特征都来自DD-21专案("21世纪驱逐舰"). 2001,国会砍掉 DD-21 专案一半预算;为了挽救,所以国防部重拟计划才有了DDX计划。依照“政府责任办公室”的报告, 重大进展里程碑预程表如下:

2002年4月:专案开始, 2004年3月:设计提报 2005年3月:首舰批准 2005年8月:修改后设计提报 2007年7月:首舰开工 2012年7月:*首舰完工 USS Hayler号(DD-997)(1982)是最后一艘史普鲁恩斯级驱逐舰,DDG-112(2010)是最后一艘伯克级驱逐舰。朱姆沃尔特'号DDX融合两者所以编号定为DDG-1000。

DDX 使用永久磁铁马达(PMM)内建于船体。用一对交互合作的莱舱取代单一驱动舱,这需要耗费大量研发和测试成本才能实用化。国会考虑过用其他科技更换PMM因为它有可能影响雷达系统。 在零件设计阶段,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永久磁铁马达,用DRS科技焊接而成。但是当PMM在安装前阶段的展示中失败时此方案也迅速告终。

朱姆沃尔特级决定更换成先进感应马达(AIM)的团队,好过DRS科技的永久磁铁马达(PMM)。

"...如何选择正确的马达在这阶段陷入争论. 原始概念是整体电力系统(IPS)配上内建的多个永久磁铁马达(PMMs),但是先进感应马达(AIM)也是个可能的替代方案。最后2005年2月时设计改成AIM系统以配合时程表; PMM 的问题虽然后来修复,但是已经赶不上了. 而后来发现AIM 科技的马达很沉重巨大,要更多空间,还要重新研发一种“断路控制器”以配合低噪音需求,而且只产出了1/3的电压。另一方面,更改设计和建造程序的时间和成本可能会导致违约罚金。

整体电力系统 (IPS)

整体电力系统(IPS) 是一个可以往前和往后调整的装置, 有些许类似传统的涡轮电力驱动器再加上PMMs的组合。并且整合全舰需要电力的系统于一个10份刻度的仪表板上, 板上还标示出了到某一个刻度全舰会散发多少噪音和热讯号。 控制者可以选择加大电力以启动更多系统,或是关闭系统以获得隐形和省油,亦或是任意的平衡组合。然而IPS也使船舰增加了一些重量。

匿踪隐形科技

虽然比伯克级大40%但是雷达反射面比一条渔船还小噪音则比洛杉矶级潜舰还低. 斜面式船舷不只减低雷达面其复合材料还能减重. 波浪划过船侧时,会带动橡皮制的被动式空气冷却器来减低全舰热量,使舰更难被红外线侦测到.

斜角式船舷

斜角式船舷设计的战舰自从1905年的对马海峡海战后就没有用于实战过了,朱姆沃尔特级现在又再使用斜角式船舷. 船壳从甲板开始往吃水线变宽的斜面可以反射掉雷达波. 船首设计成可以骑在波浪上. 目前此船壳还在海军工程师社群中接受参数测试以确保恶劣天候下的稳定性.

自动灭火系统

泡沫和喷雾系统已经安装于朱姆沃尔特级;但是电子零件室的灭火系统还在困扰著设计师。海龙灭火剂/氮气洒布系统 是电子零件不受害之下的灭火方式首选但是不适用于船体破裂的情形。所以灭火系统这方面也被列入政府关切报告中。

小艇和无人载具

大型飞行甲板后方有两处小艇棚,小艇棚可以容许在恶劣海象上从事小艇或无人载具操作.

自动补给

先进炮弹药,食物,和其他物品,都放在仓储区的“自动仓储管理系统”的机械货栈上.

人员减少与自动化

先进炮已经自动化,火力发射和装弹的人员需求都减到最低。在整个船舰的寿命周期中都只需要一人操作整个火炮系统,灭火和防水隔舱的关闭也都是电脑自动控制。

全舰乘员只相当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三分之一,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运行成本。

发展沿革

众议院反对DDG-1000计划并且删掉部分预算,议员比较偏向建造更多伯克级和新的小型濒海战斗舰.但是参议院 却偏向支持DDG-1000 并且一直在给预算.

2005/10/17的一份报告指出,五角大厦建议"取消诺斯洛普·格鲁门船厂研发中的DD(X)专案"

2005/11/23 国防授权听证会还是同意建造两艘DDG-1000 于Northrop的密西西比造船厂和通用动力的巴斯钢铁厂。同一天国会也通过此预算。

2005十二月下旬,参议院同意DDG-1000 专案;但只建造八艘远低于2005计划的23艘到30艘。

2006四月,订定此级第一艘为 朱姆沃尔特号 编号为 DDG-1000.此名来自海军上将Elmo R. “Bud” Zumwalt Jr. 海军避开了导弹驱逐舰的编号DDG-1 Gyatt号的延续反而使用早期“炮击驱逐舰”USS Hayler (DD-997)延续为1000号开始。

2007/12/13联合公开报告:“美国海军签订$9000万的订单契约给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以建造首艘DDG-1000”。

辩论与争议点

长程火力支援想像图

成本和科技之间

议员和其他专家有质疑朱姆沃尔特级 的成本效益比是否过低且不符美军需求。海军部长的回应是把原定 32艘改为先造7艘,并且用多余的预算来造。而国会目前只给了两艘的预算,并定义这两艘是"科技实验舰" 快速的先给一笔预算。

斜角式船舷的稳定性

2007年初 出现一种争论关于DDG-1000 斜角式船舷的恶劣海象下稳定性。 报道说, "....Brower explained: "问题出现在船停在海上时,如果用斜角式船舷,你要靠一股船尾正向力来稳定船身。在DDG 1000这例子中,当波浪从后面来而船停住时,会失去横向稳定力因为船尾被波浪悬在空中-并导致翻覆."

海军火力支援角色

DDX争论点在于它的水面火力支援角色. 原始的DD21计划和武库舰概念都有更强的火力,可以符合国会一直期望弥补艾奥瓦级战舰退役的忧虑. 这要求最终放宽了,战舰也都除役,海军只能在小一号的火力舰或是全部用空中火力支援的两条路选其一.这也是国防预算不如冷战时期充裕的影响。

之前DD21 设计的是一种‘先进垂直炮’, 但是这只能相容于导向投射物(例如导弹、或是新研发的某种东西),但是专案后来严格考虑成本效益比的问题 还是回归于6.1吋舰炮的AGS先进炮.

DDX有两门弹药有限的6.1吋(155mm)舰炮 . 海军在上个世纪都在用小口径武器和导弹进行岸轰支援,但是大口径火炮还是有其特殊战术价值. 二次大战的美军战舰曾经三次被召回改装成现代化以加入现代战争,它们的16吋舰炮从二次大战到海湾战争都有战果.

2006上旬,剩下的艾奥瓦级战舰 已经封存,为了弥补炮击能力. DDX被特别注明必须要有“导向炮弹”能力且射程要到达63海浬. 然而,这种炮弹要新的弹头和科技才能做到,所以许多使用于现在导弹巡洋舰的炮弹射程都是短得多。有些次口径弹的研发为了用于战舰,已经行之有年;例如一种11吋次口径弹用于16"/50 Mark 7舰炮 的;已经在1960年代测试过 但是每一个长程弹的估价和规格都是在1980年代做的。是针对早期DD21的AGS而不是现在的DDX.

80具MK57 垂直发射系统

DDX 有14,000吨以上排水量,但是DDG-1000 和原始DD21专案的设定(16,000吨)相比还是比较小火力也较弱. 原定117-128 具垂直发射系统VLS 也减为80 具VLS . 朱姆沃尔特级 甚至比排水量更小的提康德罗加级伯克级 导弹还少一些,因为它们是专职防空导弹驱逐舰与朱姆沃尔特级还必须扮演岸轰炮击的角色不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