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民生 |
释义 | 历史人物 朱民生朱民生,建瓯县人,民国元年(1912)生。民国23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史地系。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福建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福州市地理学会理事长,福州师范专科学校地理科主任、副教授。 民生在福州高中读书时期,民国16年冬回家度寒假,由彭信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7年2月返校,参加中共福州市委机关秘密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福州中共地下工作遭摧残,民生被逮捕,解法院审理,无证据、无口供,不合“治罪”条例,以不起诉释放,当时中共秘密工作人员转移,自此与组织失去联系。但长期以来,仍与中共友人时有接触,并做了一些支持和掩护工作。民国36年他任建阳师范学校校长时,学生王凤琼被捕,他一面宽慰,并晓谕王凤琼切勿暴露组织,学校正在谋救中;一面掩护未暴露的中共党人音乐教师李晓东和学生毛遇辉安全离校。民国37年5月,在福州中学校长任内,因学生开展爱国运动游行示威,训育主任欲以此为题,掀起反共风波。民生以校长身份与训育主任反复争论,终于化险为夷。1949年福州解放前夕,他还为地下游击队提供福州附近战略地图资料。 新中国建立后,民生继续担任福州中学校长,1950年一度调省文教厅督学室和国社科编纂教育参考资料,旋调省公安厅侦查科负责侦查披宗教外衣的外国间谍分子案件。为对付德国间谍凯展云,他还日夜学习德语。1950年10月仍回教育系统,在福建师范学院地理系及附中任职,历时2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遭迫害,1973年,下放顺昌县。拨乱反正后,回建瓯,由建瓯一中礼聘为英语教师。不久,调福州师专筹设地理专业,充地理科主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组织上为他落实政策,恢复名誉,并被聘为福州市政协委员。民盟福州市委文教委员会委员。 民生终生致力教育事业历54年,培养学子数以万计,管理校务以树立良好校风、教风、学风为务,在福建教育界享有盛誉。他地理学识水平高,在师专担任中国经济地理和世界经济地理课程,开展地理教学研究,曾为地理学会撰写《拉丁美洲国家简介》和《非洲国家简介》两文,供中学地理教师参考。他课余还从事翻译工作,译出《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和美洲的扩张》、《战略物资——无形战争)、《苏联在推动“联合生产”上的问题》、《揭示日本的真实资源》、《泰国土地的发展在于它的输气管道》、《苏联人口变化的区域形式》等专论,在师专学报发表。近年来更译出马来亚籍华人雇清楻著《辛亥革命与华侨》书,28万字。此书原由澳洲大学英文出版,现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送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审阅出版。 民生身体衰弱,患病期间仍编写《从事地理教学50年的经验与研讨》,惜未完稿。1987年12月病卒,终年76岁。 陕西华特公司 副总工程师人物生平姓名:朱民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2年11月 籍贯:河南夏邑 民族:汉 政治面貌:党员 学历:大学普通班 工作单位:陕西华特公司技术部 职称:高级工程师 毕业院校:哈尔滨建筑工程大学 现从事何种专业技术工作:玻璃纲工艺及高硅氧制品酸热处理工艺 专业特长:玻璃纲工艺及高硅氧制品酸热处理工艺 个人履历1970年7月至1973年3月,在安康五八五三部队学生一连参加三线建设工作。 1973年4月至1975年8月,在陕西华特公司食堂工作。 1975年9月至1978年8月,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大学上学。 1978年9月至1979年8月,在陕西华特公司零肆车间玻璃纲工序工作;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任陕西华特公司零肆车间玻璃纲工艺技术员,负责手糊、缠绕玻璃纲,模压料工艺; 1983年8月至1988年11月,任陕西华特公司零肆车间玻璃纲工艺助理工程师,负责手糊、缠绕玻璃纲,表面处理、模压料工艺; 1988年12月至1994年11月,任陕西华特公司零肆车间玻璃纲工艺工程师;负责手糊、缠绕玻璃纲,表面处理、酚醛树脂、模压料工艺; 1994年12月至2005年9月,任陕西华特公司零肆车间玻璃纲工艺高级工程师;兼管手糊、缠绕玻璃纲,表面处理、树脂、模压料、高硅氧玻纤制品酸热处理工艺; 2005年10月至2007年6月,在陕西华特公司研发部工作,任本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做高硅氧玻纤制品深加工工艺与设备的试验、改进及质量问题的查找与解决和新产品的开发; 2007年7月至今,在陕西华特公司技术部工作,任本公司副总工程师,负责管理高硅氧玻纤制品深加工工艺及缠绕玻璃纲,表面处理、树脂、模压料工艺。 主要业绩1、2003年3-11月,参与高硅氧能力生产扩大项目,获本公司2003年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6)。 主要实绩: 酸处理槽进酸口酸液走向方式改进,提高酸处理槽内上下酸温的均匀度;酸处理工序增设工艺过程监控点,测布宽度与抽测工艺参数,保证了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新3号酸厂房排废水沟及管道、沉淀池方式改进,增加了长期使用,防渗漏的可靠性;9号双卷热处理网布工艺实施改进,保证了一机多用与网布的外观质量。 2、2004年2-9月,参与解决高硅氧中厚布污染,提高外观合格率项目,获本公司2004年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2)。 主要实绩: 确定出合理的热脱蜡中厚布工艺,彻底消除了由于热脱蜡烟熏造成的布面色泽不均,提高了外观合格率,2004年3-9月完成91.08%,比2004年1-2月提高了8.53个百分点,达到了公司当年制定的目标。 3、2004年,参与BWT600—120的热烧结试验项目,获本公司2004年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4)。 主要实绩:参与BWT600—120的热烧结工艺试验,确定出合理的热烧结工艺,保证了用户要求的质量指标。 4、2005年5-11月,参与军工布强力攻关项目,获本公司2005年度技术进步项目一等奖(排名1)。 主要实绩:根据球料成分化验结果及军工布强力较低的现状,提出提高军工布强力一等品率初步方案:采取相应改进酸处理工艺适应球料现状来提高军工布强力。试验实施了初步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5年6—12月(93.46%)比2005年1—5月(69.96%)军工布强力一等品率提高了23.5个百分点,折合销售产值约多168万元。经改进确定后的酸处理工艺,增大了:酸处理工艺参数有一定波动时且对军工布成品质量影响小的保险系数,并为系列高硅氧产品的工艺改进提供了借鉴,确保了2005年系列高硅氧产品质量共同提高及任务指标的完成,对高硅氧产品继续深化研究与提高质量多开通了一个渠道。 5、2006年,高硅氧产品工艺优化、质量提升项目,获本公司2006年度技术进步项目二等奖(排名 4)。 主要实绩:(1)协助车间、技术部查找高硅氧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协商建议部分产品工艺改进的方法。 (2)对新建4号酸厂房生产军工布强力偏低的原因查找与有效的工艺改进,稳定了军工布质量。 (3)参加调查废酸站生产军工纱强力低且不均的原因,经改进和小试验,提高了废酸站生产军工纱的强力稳定与均匀性;并发现和基本解决了热烧结炉内靠近炉丝处军工纱强力低的问题。 (4)参加了对一段时间内军工布生产中,酸温低的布卷与强力的关系及供、用汽汽压记录情况的调查统计分析,并对目前供、用汽汽压现状及管路情况进行了观察核实,写出报告,总结出初步结论,为生产工艺控制与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5)参加中厚布酸处理与热水洗蜡小试验,总结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解决中厚布蜡斑及污染问题的控制方案,为车间生产控制与提高中厚布外观质量提供了参考。 6、2006年负责参加的废酸回收计量及监控项目,已搞出样板有效运行,2007年正在陆续推广。 7. 2007年参与B玻璃纤维产品后处理工艺优化及改进项目;获本公司2007年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3)。(措施:(1)后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及确定;(2)玻璃球成份中少量元素对最终产品SiO2含量的影响;(3)影响网布断裂的主要原因分析。 效果:(1)生产处于平稳,SiO2含量稳中有升,SiO2含量有上半年的96.5﹪左右达到目前的97﹪以上;(2)B玻璃球试验得出结论,为下一步分选奠定基础。 8. 2008年参与高硅氧产品工艺优化及研究项目; 措施:(1)涂覆胶的选择及配方确定。(2)酸处理工艺设计。(3)热脱蜡工艺设计。(4)特殊玻璃纤维酸处理试验、耐温性试验。 效果:(1)提高产品强力,稳定产品质量。(2)提高生产效率,热脱蜡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3)提供性能达到用户要求的样品。(排名3)。 9、2007-2008年参与完成了:"酸液的计量与控制"项目的改进、完善、推广。 目前酸处理五个厂房的供汽汽压都可自动显示与记录;六台酸机组的酸温也可自动显示与记录。为追溯产品质量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四个废酸站的蒸馏酸产量可自动记录显示,为回收酸的生产与使用管理带耒方便 10、1995年在第十一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上发表论文一篇:成品不饱和聚酯树脂含水处理的工艺探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